幼小衔接怎么做

如题所述

幼小衔接应从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和听读写能力方面培养。

1、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2、加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落,影响学习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

3、培养幼儿的听读写能力

为让幼儿适应小学的教学活动,大班的教学活动可逐渐延长时间,由原来的20分钟增加到40分钟。逐渐培养幼儿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教师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读物,组织集体朗读,并进行耐心指导,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4、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全由父母包办,生活自理能力差。入小学后,许多事情不能由父母代办,而且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学习、劳动等任务。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适应小学的需要。

幼小衔接简介: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3月2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分离、衔接意识薄弱、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衔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重要举措。

字面意义来理解就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其核心是这年龄段幼儿的怎样有效的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实现幼小衔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30

以数学为例,幼小衔接数学最重要的其实对孩子数感的培养。

而幼升小的孩子还处于与数学接触的初期,对数字有了一些模糊的概念,此时便是培养数感的绝佳时期!

我们不能让孩子在刚起步的时候就抗拒数学、厌倦数学。相反,如果家长在一开始就着重培养孩子敏锐的数学感知能力,那么孩子在学数学的路上才会走得更远。

首先,什么是数感?

数感是指个体对于数字和数学概念的理解、感知和运用能力。具体来说,数感包括对数字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数感的发展可以通过数学教育和训练来提高,是数学学习和应用的重要基础。

而培养孩子的数感,做好幼小衔接,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兴趣,而生活中的很多场景,就可以轻松满足需求!

比如,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识让孩子感受数感。

    让孩子根据吃饭的人数,数和拿餐具、分坚果、分水果、分饼子;

    让孩子把自己的小袜子全部都摆了出来,一个个地数;将袜子进行分类、配对,一对一对折好后再放入衣柜。

    边上台阶边数台阶的层数;

    先从用实物数数量开始,慢慢的用实物进行数量的加减运算。

    散步时,数步子,前进正数,后退倒着数。还可以两个两个数,三个三个数,五个五个数;

    赢石子或者弹珠,数数量;

    出手指,说两个人所出手指数量是几个的划拳游戏;

    让孩子看一眼篮子里的石头数量,马上盖上,看谁说的数量最接近实际数量,练习数量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4-20
科学的幼小衔接包括:
1、教会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管理好自己物品、用具的习惯。
2、养成倾听教师要求、不懂就问,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习惯。
3、使孩子懂得凡是教师要求做的事情都应努力完成。
4、养成认真、专注做事的习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5、学会与他人友好和睦地相处,积极参与集体的活动。
6、让孩子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顺利过渡到小学的作息时间。
7、让孩子的思维方式由直观、图画方式顺利过渡到抽象、文字方式。
8、让孩子的专注力由短暂变得逐步拉长,适应分科教学方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