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安全常识防失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2
1. 化学安全常识
化学安全常识 1.化工安全常识
1 化工分析工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2 分析药品要分类存放,强氧化剂、低沸点易燃物,能相互发生激烈作用的药品要按最小包装量储存。药品库中不得超量,不得混放。

严禁将危险品大量存放在分析室内。试剂与分析所用的药品均需标明标签。

3 分析工取样要遵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并注意遵守现场生产车间的有关安全规定。4 压缩气体钢瓶要妥善保管,分别存放,对氢气应 *** 储存,化验室不得超过两瓶,不得泄漏。

氢、氧钢瓶不得混放。液氧不得在室内倾倒,要在室外处理;并遵守气瓶安全监察规程。

5 液化石油气要妥善保管,供玻璃工专人使用。6 加强通风,防止空气中有害气体超标。

7 化验室严禁吸烟,明火作业要经过批准,不准私自动火。8 油浴不能过量,电加热器固定地点使用,不准随便移动。

9 剧毒产品专人专台分析,按规程操作,分析过程如有有毒气体产生,应在毒气橱中进行分析。10 剧毒样品要及时送回车间,严防流失。

11 剧毒试剂操作者必须了解制剂的化学性质,操作时必须戴好防护用品,操作中严防不慎扩散沾污。12 凡使用剧毒试剂的地方,必须有通风设备,操作前先打开通风设备,然后进行工作。

工作后继续通风,过一段时间再关闭通风设备。通风设备失效时不准工作。

13 剧毒试剂由专人保管,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工作中途不得擅自离开。14 试验完毕,操作者对使用剧毒试剂的器皿和工作场所要进行彻底洗刷和打扫。

未完成的剧毒试剂,必须放置妥当,并贴有明显标志,严禁将试剂带出室外。15 毒品必须实行双人双重责任制。

保管、领用时必须按毒品管理规程进行,使用剧毒品必须有两人进行操作。16 新产品、新工艺、新品种、新设备的科研、试验分析,必须首先报请厂及有关部门批准同意,备案后方可分析。

17 试验产品分析时要了解试验所需原料、中间产品、产品、副产品的毒性及有关安全的、物理的、化学的性质。18 试验产品分析必须提高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安防护措施和“三废”处理设想,且试验分析后的剧毒品及爆炸性物品必须集中收回,以防发生事故。

19 扩大试验产品,生产分析工作须经过安全部门检查合格后,方准进行。20 对易燃易爆化工产品原料进行分析采样时,要严格按有关防火防爆规定操作。
2.常见的危险化学品知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危险化学品的概念 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等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毁损、环境污染的均属危险化学品。

(2)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①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②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被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储存于耐压容器或特别的高强度容器内的气体。

③易燃液体。指在常温下极易着火燃烧的液态物质,如乙醇、苯等。

这类物质大都是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属于石油化工产品。 ④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易燃固体是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己列入爆炸品的物品。 ⑤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氧化剂是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有机过氧化物是指其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或摩擦极为敏感。 ⑥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本类化学品是指进入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器官组织发生化学作用或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其奄危及生命的物品。 ⑦放射性物品。

这类物品能自发、不断地放出人们感觉器官不能察觉到的射线。 许多放射性物品毒性很大,而且,不能用化学方法中和或者其他方法使放射性物品不放出射线,而只能设法把放射性物质清除或者用适当的材料予以吸收屏蔽。

⑧ 腐蚀品。这类物品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

其主要成分是酸类和碱类。 对人体有腐蚀作用,能造成化学灼伤。

多数腐蚀品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有的还是剧毒品。 ⑨ 杂类。

指呈现的危险性质不包括在前8类危险品之中的磁性物品和另行规定的物品。 。
3.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措施有哪些
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措施:(1) 在使用中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不要用化学溶剂洗手.更 不要误服,特别是接触到腐蚀性化学品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

(2) 易燃易爆场所 :是禁止使用明火的,如果确实需动用明火,事先要得到批准,并做好充分的防范措施才可以操作。(3) 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工作场所.不要穿化纤服装或带铁钉的鞋,避免产生静电或火花引起火灾。

(4) 危险化学品的搬运一定要小心。穿戴好防护用品,严格按规定要求操作。

携带危险化学品不能搭乘公共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也不能在邮件中夹带。(5) 对废弃化学用品要妥善处置。
4.化工厂的安全知识,有哪些
我有,你要哪方面的啊?太多了。

我吧最近我做氧气厂是给你!【案例一】氧气瓶充装爆炸事故 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2003年1月16日上午12时许,一位氧气代充客户到江都市某工业气体充装站充装气气,共6只氧气瓶。充装工将氧气瓶卸下后,先将30只氧气瓶分两组各15只进行充装。

约在12点50分左右,其中一组充装结束,现场充装工关掉充装总阀,紧接着就开始卸充装夹具,当充装工卸下第3只气瓶夹具时,其中一只气瓶发生了爆炸,一名充装客户当场炸死在充装台上,一名操作人员受伤,该站共有6间充装间,每站站房长6m,宽4 m。充装间设有30个充气头,气瓶爆炸后,后浪把主充装间的防火墙推倒,把充装间充装管线全部炸坏,窗子的玻璃被震碎,充装间屋面全部掀光。

爆炸气瓶被炸成3块,大块重29kg,中块得23.5kg,小块重3.5kg,气瓶爆炸后3.5kg的小块瓶片从屋内飞到充装站围墙外的麦田里,距爆炸点有35m。二、事故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从现场取证情况和查阅有关资料分析,意见如下:1.对该站储罐内剩余液氧,邀请了扬子石化西欧气体有限公司有关专家进行现场取样,并带回南京分析,结果确认该储罐内液氧合格,排除了气源不合格的因素;2.根据爆炸碎片上原有的气瓶制造和检验标记,从无缝气瓶检验站查阅该瓶检验报告,得知该瓶检验合格,并在检验有效期范围内,排除了过期瓶充装的因素;3.在爆炸现场,发现该瓶主体被炸成3块(后在清理过程中发现颈圈),经称重约为56kg,与检验报告上称重量相符,一块重约3.5kg的碎片飞离充装站围墙外,距爆炸点约为35m。

又从爆炸碎片中发现,瓶体内中下部一侧表面有一段400mm*150mm范围的金属烧熔痕迹,并留下了金属氧化物,这些情况都说明此次氧气瓶爆炸具有化学性爆炸的特征;4.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充装记录,并对现场进行勘察,同有关人员进行了询问、笔录,了解到充装台上的安全阀、压力表均在有效期内,有校验报告,当时充装压力为11.0MPa。又对爆炸现场进行了清理,发现爆炸瓶右侧有3只瓶内尚有气体,现场进行压力测试,发现这3只瓶内均有压力,且在10.0MPa左右,这就进一步排除了物理性爆炸的可能(不超压);5.对上述3只气瓶采用吸耳球取样,并用着火烟头试验,发现并无气体爆鸣,同时对1只气瓶又进行了压力测试显示为9.0MPa。

之后将3只瓶压力降至2.0MPa左右,经可燃性气体报警仪测试,未发现瓶内有可燃性气体。综上所述,该起事故是由于氧气瓶内混有其它可燃性物质(该可燃性物质为油脂类的倾向较大),该瓶内可燃性物质在充装过程中与氧气混合发生了化学性爆炸。

(二)间接原因1.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得不够严格。根据气站有关气瓶充装管理制度规定,该充装站属于易燃易爆场所,非充装人员不允许进入气瓶充装站,而该站却允许充装客户进入气瓶充装场所,根据事故现场清理分析,右侧3只气瓶尚有气体,可能是死者参与了气瓶关阀操作,气站没有人发现,说明该站安全管理工作上还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2.气站没有严格执行气瓶充装前安全检查的规定。

按照国家气瓶充装有关规定,气瓶在充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充装过程中还应不断对瓶体温进行逐个检查,目的是防止气瓶内混有其他可燃性物质,防止气瓶温度在充装中升高,这也是气瓶爆炸的重要原因之一。三、事故教训1.气体充装前,除严格执行外检工作外,还需要进行取样分析和充装过程中的检查,这是防止气瓶爆炸的重要措施;2.气站充装间必须严格执行闲人免进的安全管理制度;3.加强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不断增强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案例二】气瓶爆炸事故 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某市黄金冶炼厂一辆130型汽车在沁阳市化肥厂装上两只充装了液氨的钢瓶后返回济源市。返回途中,行至沁阳市西万镇税务所前时,一只液氨钢瓶突然发生爆炸,爆炸的钢瓶飞起后将汽车驾驶室撞扁,驾驶室内的司机当场死亡,供销采购员受重伤。

爆炸了的钢瓶内的液氨从瓶内喷出并迅速扩散,使现场的群众不同程度地被伤害。另一只没有爆炸的钢瓶,从车上被抛出4.8米。

这起爆炸事故,共造成5人死亡,7人受重伤,7人受轻伤。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75000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1.沁阳市化肥厂充装液氨管理混乱,没有严格的充装管理制度。没有执行气瓶称重充装,更没有控制超装的设备、装置。

充装工人仅凭肉眼观察钢瓶气相阀是否有雾状液滴喷出作为充装要求的标志而不用衡器称重,充装后也没复秤检查。根据实践,这种充装办法,极易造成液氨的超量充装。

事故发生后,对未爆炸的那只液氨钢瓶进行检查,该瓶实际充装了247.8公斤液氨,而钢瓶规定的最大充装量为200公斤。因此,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是液氨钢瓶超装。

2.人员素质差、责任心不强。130型汽车的驾驶员,在装载了两只液氨钢瓶之后,没有按规定路线直接返回工厂,而应本场供销业务员的要求开车往其家中送化肥,私自改变行车路线,绕行13公里,且从集市中穿越,延长了装运时间,由于当日气温较高且没有遮阳,暴露时间又长,为超装钢瓶升温超压提供了外部条件,从而导致了爆炸后事故灾害的扩大。

因此。
5.化工安全知识:灭火器分哪些种类
一、灭火器的分类通常是按灭火器内充装的灭火剂的不同分类的,有水型、干粉、二氧化碳、泡沫和卤代烷灭火器.二、火灾的分类一般是分为五类,即A类(固体)、B类(液体)、C类(气体)、D类(金属)、E类(带电火灾)三、灭火器的配置和使用A类火灾,一般选用水型、磷酸氨盐干粉、泡沫灭火器B类火灾,一般选用泡沫、碳酸氢钠干粉、磷酸氨盐干粉、二氧化碳、灭B类的水型灭火器C类火灾,一般选用碳酸氢钠干粉、磷酸氨盐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D类火灾,一般是沙土,或其他特制灭火器,上述常用的灭火器均不能使用E类火灾,一般选用碳酸氢钠干粉、磷酸氨盐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