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翻译问题两个

1 《寡人之于国也》之中“五十者”“七十者”是否可以翻译成五分之十的人、七分之十的人?为什么?先秦散文中分数的表达是怎样的?
2 《过秦论》之中“陈利兵而谁何”可否翻译成“陈列着锋利的兵器,谁能奈何他呢?”?如果不行?为什么?
给出援引文献

你好啊, 我也是个高中生啊!!
首先来说,寒风晴,如若你是高二生的话,那么第一问回答显然是否,不可以。
1,原句中的“五十者”“七十者”是指 五十多岁,七十多岁的 百姓。

2,原因:(1)孟子既要以 “理” 来 驳 梁惠王,那么便需举出符合实际,有利于自己的论据来论证自己的主张。

(2),若按楼主所说,译为 “ 五分之十的人、七分之十的人 ”

首先,由数的角度来说,10/7,10/5,不符数理。

其次,即便是反过来言说 ,是十分之五,十分之七的人,可以“衣帛食肉”

那么对孟子自身的论点来说也是极不利的, 因为照孟子之政治主张实行,只能达到十分之五,十分之七的百姓乐业安居,那么对于 喜好征战的梁惠王来说也是差不了多少的。 这需从孟子本身的角度来考虑。

2,在先秦之中,甚至之前,表 分数 大多为:(1)分母在前,分子在后”,(2)有与分母前带“之”字的。

如:十分之六··十六,百分之八十···百八十。

举个特例来说,按柳宗元前辈的《捕蛇者说》,引按,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其中的 “十无一”“十无二三”“十无四五”皆是指十户之中XX(1--2,3---4,5)已迁走了。指 “ 十分之XX”。

而对于 百八十,这一特殊类型,也有两种解释。
1,指 一百八十 2, 指 百分之八十。

第二个问题, 《过秦论》之中“陈利兵而谁何”可否翻译成“陈列着锋利的兵器,谁能奈何他呢?”?

这也是不正确的:按文段来说,应该译为: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来往的行者路人。

因为,

1。“何” 通 “呵”, 即“大声呵问,盘查”的意思。
2,由贾谊的文章角度来看,此句极尽写出了 秦王此时威业鼎盛,四海臣服,众土民人,兵士盘查严格以防有贼寇混入的情形。 所以,不可受影视方面的误引而发生错判,也不可仅照着字面意义理解,而不考虑作者意图神会,这些都会是理解发生偏差而导致错误。

至于援引文献,我只能就第一问给出两篇文章:《捕蛇者说》《西门豹治邺》这两篇中涉及分数较多,可以看查翻阅一下。

但第二问,抱歉,我无能为力,才学有限,实在不知从哪里找文献,《古代汉语词典》可以么?

唉,就这么多了,其他也不知写些什么来帮你了,已经尽力了。走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12
1、不能。应译为“五十岁的人”和“七十岁的人”!因为古文中表分数的一般是两数之间加“之”字,如“十之一二”即表示十分之一或十分之二。2、此句应译为“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的行人。”因为“何”字是通假字,通“呵”,意为大声呵问。“谁何”指哨兵盘问出入者,此处指巡逻盘查。
第2个回答  2009-05-12
第一个问题。“五十者”“七十者”在翻译时是可以译成“五十岁的人”“七十岁的人”的,但这里它们所要共同表达的意思其实不过是指老人,年纪大的人。之所以不能像你那么翻译,原因有二。一个是按照当时的语言习惯,如果要说“十分之五,十分之七的人”应该说“十之五六者可以衣帛矣”“十之八九者可以食肉矣”。第二个原因,在当时,以孝为大,如果老人们都过的很好,那才说明是盛世。先秦文章中的分数一般都是十之多少这种形式,但有时它们又不代表具体的多少,比如说“十之一二”不是一定数是十分之一或十分之二,而是泛指比较少,“十之七八”泛指比较多。第二个问题。一楼的那位兄弟给的答案已经是最教科书上给的标准的答案了,一字不差。至于你说的“没人能奈何的了他”不能这么翻译,因为单单一个“何”字不能表示奈何的意思。这里的“谁何”是一个固定词组,有个固定意思。而且那个“陈”字你自己想想,翻译成陈列怎么能行?兵器是拿在手里的,不是博物馆里拿来陈列的。

参考资料: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

第3个回答  2009-05-12
二楼回答的很完善,但我在此补充一点。古代表示分数可以不用加“之”。比如我记得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壮士还者十二三”意思是征战回来的壮士才有十分之二三。那个你说的“五十者、七十者”绝对不能翻译成分数。如你所说,从数学角度考虑,五分之十、七分之十已经大于1了,不符合逻辑。
第4个回答  2009-05-12
不行。古时的分数 表达是“十(之)....” 例如, 死者 十八,指的是 死了 十分之八。 而 “五十者”,“七十者”意者老者, 并不一定 是 准确的 数字,翻译的 时候 翻译成 “五十多”“七十多”即可。
第二个问题: 原句是“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最好 不要把“信臣精卒”省掉,否则 没有 主语 就不好翻译 理解了。“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 ” 这句之前 还有一句“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如果 加上这句, 就好理解 “谁何”的意思了。谁何有这几个意思: ①代词。谁人;哪个:不知其谁何|莫辨谁何。②盘诘;呵叱: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宜谨,启闭宜度|谁何于道路。这里是 第二个 意思。 理解 古文的 时候 要注意结合上下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