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比较

主要是他们之间的区别,各自特点。谢谢

区别:

1、定义不同

单倍体:体细胞染色体组数等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组数的个体或细胞。

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

一倍体:生物学中,把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体细胞中只含有单个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一倍体。

2、与染色体组对应关系不同

①单倍体对应的关系是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是指直接由生物的配子发育而来的。不管这个由配子发育而来的生物其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均只能称为单倍体。例如有一些生物,其本身就是多倍体,比如普通小麦。它的配子中就含有3个染色体组,由这个配子发育而成的生物体,也叫单倍体,但是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②二倍体与染色体组是相对应的关系的情况,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二倍体。

③对于一倍体来说,他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不可能是由受精卵发育过来的,所以一倍体只能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必定是单倍体。

联系:

一倍体属于单倍体, 但是单倍体包涵的更多, 比如三倍体也属于单倍体 。

从概念上理解比较方便: 一倍体指的是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而单倍体是指有生物体总染色体租数目一半。例如:人是二倍体生物 那么精细胞或者卵细胞就是一倍体,同时是单倍体。普通小麦是六倍体生物 它的单倍体就是三倍体,普通小麦就不存在一倍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19
单倍体:
概念-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蜜蜂中的雄蜂)
成因-有胚子单独发育而成。

二倍体:
概念-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几乎所有动物,过半数的高等植物)

多倍体:
概念-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染色体。

注意:只要是由生殖细胞发育而来的,都是单倍体,不管有多少染色体组。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0
定义:具有配子染色体的细胞或个体。仅由一个染色体组所构成的个体称为单倍体(D.F.I.Langlet,1927)。相当于二倍体的半数体。
单倍体的基本性状虽然和二倍体相同,但一般比较矮小纤弱。植物的单倍体几乎都不能形成种子。由于单倍体中没有同源的染色体,所以在减数分裂时仅仅出现一价染色体,它们分向二极;不过也有全部一价染色体移向一极仍旧保持完整的染色体组,这时就能形成有功能的配子,产生种子;但是多数情况下由于子细胞内含有的染色体组不完全,所以也就成为高度不育的原因。
例如:蜜蜂的蜂王和工蜂的体细胞中有32条染色体,而雄蜂的体细胞中只有16条染色体,像雄蜂这样,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就是单倍体。雄蚁也是单倍体。
有的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不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也就是说,单倍体不是一倍体。
育种工作者常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经过人工诱导(在幼芽时向幼芽上滴秋水仙素)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重新恢复到正常植株的染色体数目。这种方法得到的植株,不仅能够正常生殖,而且每对染色体上的成对基因都是纯合的(即纯种),自交产生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二倍体 diploid,diplont
在生活史中具有两个相同的或不同种的染色体组时期的细胞或个体。是整倍性数目系列之一。在具有两个不同种的染色体组(AB)时,有时由于成因的不同,又分别称为二倍杂种、双单倍体等(木原均,1947)。染色体组的组成尚不明确的二倍体是指具有二倍染色体基数的个体,或者指二倍性的个体。但二倍性个体并不一定是二倍体。
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二倍体。可用2n表示。人和几乎全部的高等动物,还有一半以上的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

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多倍体在生物界广泛存在,常见于高等植物中,由于染色体组来源不同,可分为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
这是物种形成的另一种方式,是一种只经过一二代就能产生新物种的方式。由于多倍体生物一旦形成,它和原来的物种就发生生殖隔离,因而它成了新种,所以这种方式被称为爆发式的。多倍体在动物界极少发生,在植物界却相当普遍。很多植物种都是通过多倍体途径而产生的。约330‰的物种是多倍体。被子植物中约有40%以上是多倍体。小麦、燕麦、棉花、烟草、甘蔗、香蕉、苹果、梨、水仙等都是多倍性的。香蕉、某些马铃薯品种是三倍体的。一般马铃薯是四倍体。蕨类植物也有很多是多倍,裸子植物较少多倍,但有名的巨杉则为多倍。
多倍体的形成有2种方式,一种是本身由于某种未知的原因而使染色体复制之后,细胞不随之分裂,结果细胞中染色体成倍增加,从而形成同源多倍体(autopolyploid);另一种是由不同物种杂交产生的多倍体,称为异源多倍体(allopolypolid)。
同源多倍体是比较少见的。20世纪初,荷兰遗传学家研究一种月见草(夜来香)(Oenotheralamarckiana)的遗传,发现一株月见草的染色体增加了一倍,由原来的24个(2n)变成了48个(4n),成了四倍体植物。这个四倍体植物与原来的二倍体植物杂交所产生的三倍体植物是不育的(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配对)。因此这个四倍体植物便是一个新种。Hugo de Vries给这个新种定名为 Oenothe。
通过实验,可以人为地培育出同源多倍体植株,例如,西瓜是二倍体,具有11对(22条)染色体(2n=22)。在西瓜幼苗时期,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的生长尖,破坏分裂细胞的纺锤体,使细胞内染色体增加了一倍,因而得到具有四倍染色体(4n)的西瓜植株。四倍体西瓜可以结实,产生种子,可以培育成四倍体西瓜品系。四倍体西瓜如果接受二倍体西瓜的花粉,产生的后代是三倍体。由于这种三倍体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配对,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不能正常结子,所以三倍体西瓜果实内没有正常的种子。市场上出售的无子西瓜就是这种三倍体西瓜。
异源多倍体的例子比较多。现在的栽培小麦(Triticum vulgaris)就是这样起源的。大约6 000年前,一种有14个染色体(二倍体)的野生小麦,称为一粒小麦(Triticummonococcum),与一种杂草山羊草(Aegilops sp.)杂交。这种杂草的正常二倍体也是14个染色体,但是它们与一粒小麦的14个染色体不同(不同源),因此不能配对,所以杂交后代是不育的。但是,由于低温,这个杂交后代忽然染色体加倍,形成了一个异源多倍体,即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二粒小麦具有28个染色体,或14对染色体。二粒小麦与另一种二倍体山羊草(Ageilops squarrosa)杂交,二粒小麦有28个染色体,山羊草只有14个染色体,杂交的后代又是不育的。由于低温,这个杂交种的染色体又忽然加倍,形成了具有42个(28+14)染色体的异源多倍体,即现在栽培的普通小麦。
由于不同种的植物进行杂交产生的杂种经常是高度不育的,因此在培育异源多倍体植物时,要进行染色体加倍的处理,才能产生能够结实繁殖的后代。例如,将亚洲棉(2n=26)与野生美洲棉(2n=26)杂交得到的杂种,经染色体加倍(秋水仙素处理)得到染色体数为4n=52的棉株,与栽培种美棉相同。类似的试验在小麦、芸苔属、西洋李、烟草等植物都进行成功,为物种起源提供了有力的根据。在这些事例中,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之间的杂种后代能育性很低的原因之一是,杂种的染色体组成来自不同种的植物,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不能配对。经过染色体加倍,解决了配对的问题,改进了育性。
我国农业科学家培育的小黑麦也是异源多倍体新种。小麦有42个染色体(6n=42),黑麦有14个染色体(2n=14)。小麦与黑麦杂交产生含21+7个染色体的杂种。由于染色体不能配对,杂种不育。但是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42+14),这样就成了有繁殖能力的异源八倍体的小黑麦新种了。
关于多倍体育性:人工获得的多倍体往往有不育的特性,比如同源四倍体,其自身的育性以及和二倍体杂交的育性都很低,选择育性好结籽性好的品系是一个很繁杂漫长的过程. 所以说多倍体育种说起来简单,操作起来不简单. 育成一个有价值的品种都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来的工作.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5-18
谢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