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题所述

1、指令学说

1940年美国化学家L.C.波林所提出的模板假设属于一种指令学说,他认为浆细胞所合成的免疫球蛋白肽链按照进入细胞的抗原分子的指令而折叠成为具有特定三级结构的抗体分子。

这一假设似乎可以解释抗体多样性的来源,但是不能完满地解释终身免疫现象,就是说不能解释为什么一个人感染某种传染性疾病几十年以后仍然能产生这一抗体。

随后又发现核糖核酸酶等变性以后又可以恢复活性,说明蛋白质分子的三级结构为它的一级结构所决定,这一发现进一步否定了模板假设。

2、选择学说

1955年N.K.耶讷提出一种选择学说,认为动物在胚胎时期就可能合成上百万种免疫球蛋白,抗原进入体内和特定的免疫球蛋白分子相结合而选择了相应的结构,这些球蛋白便作为模板而使体内出现能合成这一特定球蛋白的免疫活性细胞。在这里,抗原所选择的是抗体。

3、选择学说

伯内特根据多年来在免疫学领域中的研究结果,提出另一种选择对象为细胞的选择学说即克隆选择学说。他认为:

①抗体结构的多样性由体细胞突变产生;

②已分化的免疫活性细胞只限于表达一种特异性,这一特异性以克隆扩增的形式在体内得以保存;

③新分化的免疫活性细胞凡能够与自身的抗原发生反应者都受到抑制,这些克隆作为禁忌克隆而被清除;

④在抗原激发下,成熟的免疫活性细胞增殖并转化为浆细胞而大量产生某一种抗体;

⑤早期未被自身的抗原所清除的禁忌克隆是日后发生自身免疫病的原因。

扩展资料:

克隆选择学说的要点内容:

多种淋巴细胞是天生的,无需抗原诱导就存在机体内的;某种抗原入侵,会激活相应的淋巴细胞→增殖→具同种受体的淋巴细胞群(克隆)→免疫作用。淋巴细胞具有数以百万计的不同的抗原受体是淋巴细胞内有关的基因随机组合的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克隆选择学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克隆选择学说

我们知道,抗原和抗体都有特异性。抗原种类千千万万,抗体种类也应千千万万,带有不同抗体的淋巴细胞的种类也应有千千万万。这么多种类的淋巴细胞是怎样来的?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分化出来的?有人认为淋巴细胞最初并不是分别带有不同抗体的,只有在它们与抗原分子接触之后,在抗原分子的影响下才分化出与抗原分子的抗原决定子互补的抗体。这一学说称为教导说(instruction hypothesis),盛行于20世纪40年代。现在已知,淋巴细胞不需要抗原的作用,就已分化为多种带有不同抗体的细胞了。一种抗原侵入人体后,在无数种淋巴细胞中,只有表面本来就带有和这种抗原互补的受体的少数淋巴细胞能和抗原结合。一经结合,这种淋巴细胞就恢复了分裂的能力,连续分裂产生大量带有同样抗体的淋巴细胞群。这一群细胞由于是同一来源的,所以称为克隆(clone),这就是克隆选择学说。打一个譬喻,教导说很像是做衣服的“量体裁衣”,根据体形大小,裁制合适的衣服;克隆选择学说不是量体裁衣,而是买“成品”,服装店早已备好合乎各种体型的衣服了。

同位素标记实验支持克隆选择学说,给动物以高剂量的同位素标记的抗原,结果动物不但不发生免疫反应,而且以后对同样的、但不同同位素标记的抗原也不再发生免疫反应。此时如给其他抗原,动物仍能发生正常免疫反应。这一实验表明,同位素标记的抗原与带有互补抗体的淋巴细胞结合,这种淋巴细胞全被射线杀死,因此不发生免疫反应。第二次给正常的同样抗原时,由于带有互补抗体的淋巴细胞已全被杀死,其他种淋巴细胞虽对其他抗原能正常反应,但不能对此种抗原发生反应,即不能转变为与此种抗原互补的淋巴细胞。因此,动物就失去对此种抗原的免疫能力。由此可见,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是先天存在的,而不是由抗原的“教导”而产生的。这一学说的建立是免疫学的一个重大成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6-22
A.T细胞和B细胞的特异性与生俱来
B.存在特异的T或B细胞受体
C.抗原刺激淋巴细胞克隆和增殖
D.识别自身抗原的淋巴细胞凋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