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家如何修家谱?

如题所述

首先,你要明确一下你计划采取哪一种修谱方案?是牒记式?吊线图?苏洵式?还是欧阳修式?还是说你打算将吊线图与苏洵式结合在一起?或者说吊线图与牒记式结合在一起?

附:修谱方案简述(以下内容来自本人原创文章《关于族谱版式,你希望看到什么样的族谱?》

(一)牒记式

即纯用文字来记载族人信息,类似于每位家庭成员的简历汇编,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葬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但人丁众多的时候,世系传承关系很是混乱。如下图

(二)吊线图式

此样式编修族谱,世系传承关系一目了解,但没有生卒年月、生平记事等详细资料

(三)欧阳修式

欧阳修式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在编撰《欧阳氏谱图》中创立的,每五世一图,第二图五世至九世,第三图九世至十三世,以下类推,至现存者为止;先人小传叙源主名讳,字号,配偶,仕官,特行,葬地,封赠,享年等。欧阳修式家谱格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排列,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可有一些生平记述,主要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如下图

四、苏洵式苏洵式家谱格式又称垂珠体式,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在宋仁宗至和年间编修本族《苏氏族谱》创立的。苏洵吸收了欧阳修的编撰方法,其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一方面强调从纵的方面,注意诸多父子相继关系,主张五世则迁的小宗之法;另一方面,又强调从横的方面,对兄弟分支加以区别,推崇合各支谱为一编的大宗谱,推崇大宗之法。总的是以五世为图,五世之外,亲尽服穷,图表不载,以宗法为则,详近而略远,更进而尊近而旺远,较欧阳氏更为严格。如下图

在大致了解了上述各类修谱方案之后,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案。

本人尝试性地修了本支系族谱,为方便族人翻查,采取的是”吊线图+苏洵式“的方案,即:前面采用吊线图,将各房各支的传承脉络画出来,使传承关系、亲疏远近关系一目了然。后面采用苏洵式,将每一位族人的生卒、配偶、子女、坟山位置、重要事迹等详细记载下来。

其次,在确定了修谱方案之后,你需要确定使用哪一款软件,目前网上有众多修谱软件,各有各的优势,你可以随便在网上搜索,本人采用的是《传承家谱》软件(在淘宝上正规地向开发者支付了200块钱版权费用的,尊重其劳动成果)。

进入这个软件之后,你就可以操作了,具体的操作手册本人就不复制了,网上也可以搜索得到,呵呵,你慢慢摸索吧。(总之,你将相关资料录入之后,在上方中间位置有一个“输出打印族谱”的按键,上面有各种成稿方案,你选择“苏式”即可。)

最后,在确定了修谱方案以及修谱软件之后,你就可以去搜集资料了。(切记,搜集资料是要放到最后面的,我不建议你一开始就直接去搜集资料,我认为应该在确定修谱方案以及修谱软件之后你才会明白需要搜集哪些资料,这样带着问句去搜索资料,无异更有效率)

纯原创,纯手打,望采纳,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02
可以说99%的家谱之序里的所谓先祖,都是明清之际的谱匠为谋利而胡拼乱凑的。要想真正厘清先祖,必须借助基因族谱学,又被称为遗传谱系学、基因家谱学,是通过遗传学来研究家谱、族谱、谱牒的可靠性,通过人类DNA序列、Y染色体、线粒体DNA的分析,推断祖先的DNA类型,建立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家族之间的遗传距离,可用于追溯父系、母系祖先、民族起源以及迁徙路线和年代。
第2个回答  2020-04-08
想要修家谱,先要修祠堂。先必须要去找一本你这个家族的老谱书,查一下自己是谁的后人?再集体捐款出资修祠堂,修祠堂可以少用一点钱修,多的钱用来修谱书。我们家族的祠堂是这样修的。三合院,15间房子,占地2500个平方。正房拿来供奉祖先;东厢房五间屋拿三间屋来做灶屋,办清明会用,剩下的两间放桌椅板凳;东厢房的五间房拿四间房来放桌椅板凳和各种杂物,留一间做成厕所和卧室。房子砖瓦结构,墙壁是单砖的,清水墙,琉璃瓦。修好了祠堂以后每年清明节一起祭祖,吃顿饭。增强族人的凝聚力。然后就让人到祠堂登记,家家户户都不能弄掉。参考老谱书写出新谱书,再印刷出来。
第3个回答  2019-04-28
2016年元宵节本人正式开始修自家家谱,耗时两年整,几乎天天熬夜,四处奔走,遍查资料,没事就和老人们在一处,和他们聊天,生怕漏掉一丝线索,随身带着笔和本,随时记录点滴。终于完成家谱,合家共庆。现在翻看家谱,真不知道当时自己怎么写完的。无限感慨!
第4个回答  2019-06-02
记得家中老辈人说家谱三十年一修,先联系各支宗亲送上新上谱人名单,再请一谱师排辈刻版印谱,再祭祀诏告祖先,并摆宴席全族同庆,修谱期间请戏班唱戏要月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