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攻城时,首批攻城兵明知会死为何还敢往前冲?

如题所述

自古以来打仗都不是一件轻松的活,攻城掠地说起来简单,真打起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冷兵器时代的武器对城墙威胁有限,一旦双方打起攻坚战来,那战事便会全面升级,如果攻城方历经艰辛突破城池,往往城破之后,都会选择屠城,主要就是为了发泄战士的怨气和怒气,可见攻坚战对于攻城方来说是多么大的挑战,要牺牲无数人命才能将城池拿下,那攻坚战如此艰难,首批攻城兵在明知会死的情况下,为何还敢往前冲呢?

上了战场就有死的觉悟,每一个士兵都有战死沙场的觉悟,然而这不是说每位士兵都不怕死,在明知有巨大风险的情况下,许多士兵都会退缩,就算不当逃兵,也会消极战斗。俗话说的好,鸟为食亡,人为财死。将领在激励士气的时候,最好的方式是动之以情,但是这种方法在某些时刻并不实用,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功名来激励士气,而且还是那种一步登天的许诺。

《韩非子》中有这么一句话:“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田宅。人争趋之,于是攻亭一朝而拔之”。在攻坚战中,第一个登城的战士将会获得巨大的奖赏和荣誉,当初刘邦攻打下邑的时候,周勃第一个登城,战事结束后,周勃就被封为士大夫,最后更是贵为丞相,唐朝的张士贵也是如此上位,可见巨大的利益是战士拼命的源动力,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一个能改变家族命运的机会可不多见。

此外虽然说动之以情在攻城的时候并不好用,但是当将军带头冲锋时,就会不一样了,将军都死命上了,当兵也就拼了,毕竟上了战场谁能管那么多,人活着就是一股气,当将领将士兵的这股气引导出来后,就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所以说将熊熊一窝。当每个人都勇往直前的时候,就没有在乎死亡这件事了,人是群体动物,跟随大众的行动这是天性。

还有一点就是当主帅确定好先锋部队后,上不上就不是你说的算了,就算是你消极懈怠那也要在战场上,逃兵的下场只有死。古代攻城可不像电视上演的那么容易,有时候一场攻城战打个几年也很常见,当年蒙古骑兵和满清八旗入侵中原时,都在四川吃了大亏,十几年都突破不了川人的防守,也是这个原因让四川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大屠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