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认识与结论

如题所述

一、主要认识与成果

1.全面、系统地评价了本区烃源岩及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临邑洼陷古近系湖泊体系广泛发育,沉积了大套深湖-半深湖相暗色泥岩、油页岩、油泥岩,作为本区的烃源岩。尤其是底部的沙三中、下亚段以在湖扩展期欠补偿沉积的油页岩、油泥岩、暗色泥岩为主力烃源岩,累积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多为Ⅰ和Ⅱ型,成熟早,大面积进入生烃门限,生排烃持续时间长;沙一段虽然有机质丰度、类型等同于沙三段源岩,但由于埋深浅未进入生烃门限,对洼陷生油贡献较小。其他层段暗色泥岩也发育,但由于有机质丰度、类型较差,或由于埋深作用弱,都不是洼陷的主力烃源层。

临邑洼陷原油是典型的陆相高蜡低硫原油,根据原油物性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三低一高型”正常原油和“三高一低型”次生降解原油。从其化学特性看,原油的母质主要来源于淡水还原性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细菌,高等植物对生烃贡献较少,原油成熟度高,基本上是生油高峰的产物,未发现工业性低熟油。通过油源对比、原油样品分析认为,本区原油主要来源于沙三段烃源岩;而沙一段烃源岩因埋藏较浅,多数仍处于未成熟阶段。

利用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特征物参数可以有效地确定研究区不同油田的原油总体运移方向,同时可以有效地确定油田各区块内的优势运移通道。其中,商河油田商四到商一4个区原油运移的总体运移方向是从商四区向商一区。

2.提出了油田开发动态非均质性的概念、成因及变化规律

通过长逾3年的油藏开发动态研究,对油藏流体组成在开发过程、特别是注水开发过程中的烃类组成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发现了一系列变化规律。以夏52块、夏32块为例,从正构烷烃参数(饱和烃轻重比、芳香烃与正构烷烃相对含量、异构烷烃与正构烷烃相对含量等)、正构烷烃浓度、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生物标志化合物浓度、色谱指纹化合物参数、指纹化合物浓度等六大类流体指纹组成出发,对近万组数据进行分析,共获得6类2种230多组规律性指纹。

指纹参数的变化主要受到静态与动态要素的双重影响。大部分指纹参数受烃源岩、成藏作用及次生改造的影响;而少数指纹参数,如正构烷烃轻重比、芳烃与正构烷烃等,主要受到动态因素的影响。在同层内相对稳定不变的指纹参数,可用于连通性评价或单层产量恢复;随注水开发过程呈现规律性降低或升高的指纹参数,则主要反映注水开发的影响,可用于油水层识别、水淹层解释等动态监测。

3.建立了本区单层产量预测技术并软件化

在油藏流体非均质性描述的基础上,利用高分辨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建立了单层原油产量预测技术。对研究区原油进行了连续取样分析,完成了1000多个样品的高分辨气相色谱分析和大量的其他油藏地球化学测试。通过实验室配比实验分析,建立了两层、三层合采井产能计算图版,编制了具有六大功能的“合采井单层产量分析系统”,利用其工区管理功能建立了大量的研究区原油色谱分析数据库,实现了色谱数据的自动采集、峰高比的求取、单层特征谱图的确定以及特征指纹参数的选取。根据一定的数学模型和规则,求取了以夏52块和夏32块、临2块为代表的合采井产量贡献情况,并以直观的图件予以表示。该软件系统界面友好,操作方便,易学易用,功能强大(考虑了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多种地质问题)。

同时还利用指纹技术建立了无单层原油、但有岩心资料情况下的恢复归位方法,认为岩心样品中虽然有大量指纹信息损失,但是仍然保留有一定的有效信息,通过与同井原油样作单层产量分析对比,表明二者的误差较小,岩心样可以作为不具单层原油样时的替代样。

4.确定了本区油藏连通性的评价方法

原油中含氮化物特征研究初步表明,利用原油含氮化合物的组成特征可以有效地表征油藏内部各油层的连通性。其中,商河油田的商8块商8-65井、商8-76井和商8-50井区沙二下亚段油层连通性较好;沙二上亚段砂体连通性差,可能主要原因是砂层较薄,断层可能将砂体给隔开了。商河油田商13块油田内部各油层,由于断层将其分隔成若干个断块,各层段的连通性较差:沙三段油层的商13-38井、商13-383井和商13-383井区3口井之间商13-38井和商13-383井连通性较好,但商13-59井区由于断层相隔,且相距较远,故连通性差;沙二下亚段产层的商13-74井、商13-15井和商13-7井3口井的连通性差,这是由于这3口井分布在不同的断块中,且之间有大断层相隔,油层横向上不连通。

5.探索了指纹技术在其他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根据本项目研究成果,在油田开发动态监测方面进行了大量推广应用。根据不同油层、油水同层、水层等样品的色谱分析对比,建立了鉴别不同含油级别的色谱特征,同时提出了利用Pr/Ph,Pr/nC17,Ph/nC18值的相互变化关系来识别水淹层,并进行了实例分析,验证了指标的可行性。基于流体指纹随注水开发过程的各种变化关系,总结流体化学组成随开采过程含水率上升的变化规律后,初步优选了4个色谱参数相关性图版和3组生物标志物参数相关性图版,用于定量判别综合含水情况,在探索高含水层识别技术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同时根据产出流体的组成特征及其变化,对研究区作业措施的效果,如卡堵水等工艺,进行了检验,建立了高效、直观的判断作业效果的评价方法。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和技术研究油气运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技术,特别是利用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特征物参数可以有效地确定研究区不同油田的原油总体运移方向,但由于时间和经费等原因,目前所得到的油气运移充注的方向和充注途径仅是初步认识。建议今后对不同区块做更进一步系统详细的工作,从而可以更加明确不同区块油气运移充注的途径和方向,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更可靠的信息。由于陆相断块油田油气层的断层分割性强、储层岩性变化快,因此连通性非常复杂。原油中含氮化物特征研究初步表明,利用原油含氮化合物的组成特征可以比其他地球化学方法更有效地表征油藏内部各油层的连通性。建议对该方法和技术做进一步的研究。

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因素较多,特别是注水开发过程影响显著,研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比预期要多一些。生物降解严重的样品或水淹强度大的样品,指纹归位较为困难,会影响到指纹规律的应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