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分类有哪些?

如题所述

从构成方式来看,可以分成:

一、单纯词:由一个语素组成词,自由的单音节语素和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都可以组成单纯词。如:山、水、天、地、人、有、土、红、凑;仿佛、苍茫、水果、蜈蚣、琉璃、参差、蹉跎、敌敌畏、阿司匹林、萨克斯、麦克风等。

二、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单纯词 整个词只能表示一个意思,不能拆开。

1、单音节单纯词

人、鸟、山、高、绿、走、飞

2、双音节单纯词

分为联绵词、音译词、象声词、叠音词、联绵词:

a、双声型:仿佛 忐忑 玲珑 恍惚 参差 蜘蛛 忸怩 澎湃

b、叠韵型:从容 萧条 龌龊 腼腆 蜻蜓 徘徊 哆嗦 迤俪

c 、其他型:芙蓉 婀娜 囫囵 妯娌 蝙蝠

3、多音节单纯词,主要是音译词和象声词

法西斯 高尔夫 迪斯科 奥林匹克 哗啦啦 丁零当啷

合成词,是由几个语素组成的,拆开来仍旧有意义。

一般有以下几种结构:

1、并列式:又叫联合式。由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语素并列融合而成的。

2、偏正式:前一语素修饰、限制后一语素,以后一语素为主。

3、支配式:又称动宾式。前一语素表示动作或者行为,后一语素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的对象。

4、补充式:后一语素补充说明前一语素,而以前语素的意义为主。

扩展资料:

词语的释义方法

1、定义法:用简明通俗的语言对术语类词语注释或说明。

2、比喻形容法:有些词不好下定义,就用形容和比喻加以说明。

3、对换法:用熟悉的,已懂的词语来解释不懂的词,或用反义词加上否定词来解释。

4、合成法:先逐词解释,后综合概括。

5、探源法:指出词的来源,说明它的原义,进而辨明它的引申义或比喻义,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异。

6、意符法:就是利用形声词的意符来释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8

一、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二、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行旅诗和闺怨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三、现代诗歌的分类

诗歌的分类也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基本的有以下几种:

1、叙事诗和抒情诗。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

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我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

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

扩展资料

一、诗歌的起源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二、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歌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9

从构成方式来看,可以分成:   

①单纯词: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自由的单音节语素和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都可以组成单纯词。 

②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从词性来看,可以分成:

一、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5.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6.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二、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

    副词, 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3.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如和、同、跟、不但、而且、只要、而且与其、尚且等。  
4.助词,附着在别的词后面、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词。    

5.叹词,表示感叹或者呼唤答应的词。

6.拟声词,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

一、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   
    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   
    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   
    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   
    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   
    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   
    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   
    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   
    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   
    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   
    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   
    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   
    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

    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词: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   
    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幢、座。    

    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   
    有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   
    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二、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

    1.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分等;   
    有时间副词:如已、刚、才、将、要等;   
    有范围副词:如都、全、总、只、仅等;   
    有情态副词:如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等;   
    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   
    有重复副词:如又、再、还、仍等。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如: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3.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如和、同、跟、不但、而且、只要、而且与其、尚且等。 
    4.助词,附着在别的词后面、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词。   
    有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等;   
    有时态助词:如着、了、过等;   
    有语气助词:如呢、吧、吗、哟、哩、呀、啥等。
    5.叹词,表示感叹或者呼唤答应的词。如啊、哎、哦、噢、哼、呸、唏、呀等。
    6.拟声词,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如哗哗、轰隆隆、淅淅沥沥、咚咚、噼里啪啦、哗啦啦、滴答、喔喔、旺旺、喵喵、唧唧、叽叽喳喳、啪啪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7-31

从构成方式来看,可以分成:

①单纯词:由一个语素组成词,自由的单音节语素和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都可以组成单纯词。

②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从词性来看,可以分成①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5)、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②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

(1)副词, 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3)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4)助词,附着在别的词后面、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词。

(5)叹词,表示感叹或者呼唤答应的词。

(6)拟声词,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

③汉语中的一词多义多用现象

拓展资料

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文字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 新词典词语丰富,信息量大。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词语有2字、3字及4字的分类,但请注意,词语不属于成语一类。

第4个回答  2008-05-31
Ⅰ、分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Ⅱ、辨析:

1.)名与动、形的区别:

A.名词不能重叠。(少数除外 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

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如:国家不国家?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

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不好、不大。

2).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

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

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

名词:崔巍
动词:吞噬 砍斫 告罄 泅渡
形容词:无垠 凛冽 颠峰 阴霾 沮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