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就必须要得到是心理变态吗

如题所述

这个心理叫做....好奇心!

才疏学浅,倒是没听过相关的科学试验。但生活上的观察,应该就不难发现了。

这是你的错觉,你以为你真的想要而不是因为好奇?其实是的。在你这辈子中你有多少得不到的东西?因为越是不知道而越是增加你的好奇心,于是越是想要一窥究竟。但是要一窥究竟,就必须先得到,你只是很想要得到它,并不是因为他真的好,你并不知道他好不好不是吗?

这是好奇心引起的。你以为你真的想得到是因为觉得他好!那只是你的错觉。

先就心理层面简单的说一下:

佛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层次分为三。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是原始欲望。例如:饿了想吃东西、性需求、好奇心等等。

自我:是因为智力而能选择方法。例如:本我的饿了想吃东西,自我告诉你可采取的方法,去偷东西来吃?去和妈妈说?或去找朋友请客等等。

超我:是最高层次的,主宰最后你会采取哪一种自我的方式并且可以符合良知。简单的说就是道德。去抢来吃比较不可能。

好奇心是人的原始欲望,婴儿出生不久就有好奇心,会探索周遭世界,这毋庸置疑。

最开始引起对没有接触过的某事物有兴趣,是因为好奇。我认为对于没接触过的事物,可以排除是因为需要的理由而产生兴趣。谁会迫切的需要一种他从来没用过的原子笔呢?

前面提到因为好奇(本我)越是想要一窥究竟就必须先得到这个事物(自我)。超我主宰除了实际上要用什么方式得到外,还会帮你转把理由合理化,以符合自己的和社会期待的良知。

因为好奇所以我要得到,这个理由是真的,但不符合社会上高标准的道德,于是得转化成一些可以被接受的理由,例如:我好喜欢、我需要这个东西等;当一段时间仍没达成目的,有可能会加强成,我非常的喜欢、我非常的需要;有些超我能力强的人,也许会打消念头了。

但是以上这主要是来自于好奇心!而不是真实的需要。看看多少人得到另一个人之后就嫌弃了、当时觉得好喜欢的东西一回家后就置之不理?因为好奇心被满足了,欲望被满足了,没有持续好奇的理由,就不要了。

好奇心是原始的欲望,设施根据观察婴儿得知。上面已经有提到了,如果你还想问为什么婴儿的欲望是原始的欲望,那我实在是不想解释了。

一回家当然是满足了好奇心之后,有些人就置之不理。如果你要追究为什么我没打“满足了好奇心之后”这几个字,实在是因为我认为你会问这个问题,应该很聪明,所以节省我的时间,少打几个想当然耳的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