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不是有一名记性很差的僧人?我想知道他和佛陀的故事

如题所述

应该说的是周利盘陀伽尊者
佛陀的弟子周利盘陀伽,他是弥陀经上十六尊者之一,这个人非常愚蠢,蠢到什么样子呢? 佛陀规定,出家人每天早上一起身,手要摸摸头,口要诵四句偈:「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无益苦行当远离,如是行者得度世。」这是在提醒自己:三千烦恼丝都剃掉了,现在是出家人、觉悟之人,不再是在家的凡夫俗子了。

「守口摄意身莫犯」,就是指严守三业,身不要造杀盗淫,口不要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不要贪瞋痴;身口清净,心里也存好心。 三业一犯就是恼了有情,因为犯戒都是有对象的,没有对象绝不会犯戒。

要守戒才使众生平安,进一步还要修戒才能利益众生。 守戒是摄律仪戒,无恶而不断;修戒是摄善法戒,无善而不修。

「无益苦行当远离」,佛陀在世时,有好多出家人是从外道来的,外道的那些习气还是不能够舍。 佛弟子修苦行是应该的,但要修佛法正当的苦行,不要修那些无益的苦行-持外道火戒、牛狗的戒,那是邪戒,不能感好果的。

周利盘陀伽出了家,这四句偈要读要念啊! 可是念一百天了,他一句也没念熟。 他有个哥哥先出家,他们兄弟俩都是在路边生的,哥哥叫路边,他叫继道。 他哥哥说:「你这样蠢还来出家,骗佛的饭吃,不要在这里,赶快回去!」

他愚蠢是愚蠢,还是有善根的,一听到哥哥要把他赶回去,他就豪啕大哭,伤心得很! 当时是在只树给孤独园,佛陀听到了,就出来问个究竟。 佛陀慈悲的对他说:「周利盘陀伽!来,我教你。」佛陀特别单独教他修行之法。

佛陀随手拿个扫把就问他:「这是什么?」他说不出来这是扫把。 我们平常讲扫把,其实应该叫做「笤帚」。 佛陀告诉他:「这叫做笤帚。」他就「笤-笤-笤,帚-帚-帚」。 教个笤字忘了帚字,教了帚字又忘了笤字,笤帚两个字都念不好,你看这愚蠢到哪里去了!

他为什么这样蠢呢? 原来他前生也是个大法师,可是悭法,人家请问他佛法,他很不乐意讲。 有法而悭贪不说,这罪过真是不得了! 今生就招这样的愚蠢之报。

佛陀交给他一把笤帚,叫他扫只树给孤独园,并教他一面扫一面念:「扫尘除垢」。 他就依着佛陀的教导去做,大概扫了三个多月就开悟证果了。 他还是有大善根的,如果没有大善根,不要说扫三个多月,恐怕扫三年也不会证果。

他扫、扫、扫,扫到了一个时候业障消了,「哦!这个笤帚是要扫地的,为什么要扫地?因为地上有尘、有树叶,看起来污浊邋遢的,一扫就清净了,人人看到都欢喜。」他心里这么想着,渐渐就开智慧了。

他又想:「我们人为什么这样愚蠢?哦!晓得了,因为心里有贪瞋痴。扫地将地面扫干净了,内心里头的污浊邋遢也要扫清净。」他就这样子作观,想、想、想,豁然开悟了,就证了罗汉果。 这就是周利盘陀伽出家开悟的因缘。

证了罗汉果,他所持的就是「守口摄意身莫犯」这四句偈。 佛陀的弟子都是要托钵,有时也有人请去应供,吃过了饭要向施主说法,最简单的要说三皈五戒。 轮到了周利盘陀伽,他虽然开悟,可是华报还没有受尽,只会说这四句偈。

阿罗汉有三明六通、十八变,入地如水、履水如地、在空中行如同走平地一样,身上出火、身下出水,有这些种种的神通。 有好多人证了罗汉悲,他要是没有慧解,就是显神通来度人,但这不是正常的度人方法。

周利盘陀伽持这四句偈的意义,只要一演化开了,也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他在十六尊者中是「义持第一」。

有好些调皮的施主就说:「哎呀!这位罗汉每一次都说这四句偈。」有的甚至讲:「他这一次说法,要是又说这四句偈,我们就先把这四句念出来,看看他还能讲什么?」可是真正到了说法的时候,这施主想念却念不出来。 因为罗汉有他的福报、功德,别人想愚弄他是没办法的。

听了这则故事,我们就要有所警惕,自己有智慧也要希望大家有智慧;人家请问你,你千万不要怕把智慧告诉人家,人家就同你平等了。 好像在学校里读书,同学有不懂的地方请问你,你知道却装作不知道,恐怕讲了他考试的分数赶上了你,有智慧而不布施,将来就得愚蠢报喔!

如果你有智慧、心量大,自己会也希望人家会,这样智慧加智慧多么好! 不要自己会却不教人。 照说看到人家不懂,你知道的都要教人,要不请之友;何况人家有所问,更要知无不言。 诸佛菩萨、古祖大德并不是你请问了,他才教你;都是观机说法,应以何法化度即说何法。

周利槃陀伽(版本二)

资料来源:《故道白云》

  从前因痴愚,常遭人斥詈;师兄撵我走,令我回家去。

  我即被遥弃,走向寺门口;因恋我佛教,实不愿离去。

  佛陀及时来,以手抚我头;领我回寺中,殷勤牵我手。

  佛陀施慈悲,赐我布一方;教我因布洁,习禅修观想。

  我遵佛之教,于法用情深;为求罗汉果,登时入禅定。

   ——周利槃陀伽

  扫地大师周利槃陀伽生于舍卫国一个婆罗门家庭。他的反应非常迟钝,连他父亲都无法教会他世袭的婆罗门宗教习俗。最流行的印度教圣典《吠陀经》,槃陀伽既不会读也不会写,甚至连一行都记不得。

  槃陀伽的哥哥却很聪明并且博学有礼,得到所有婆罗门教徒的喜爱。当他们的老父死后,兄弟二人遇到一些佛陀的弟子,不久,哥哥就出家为比丘,槃陀伽则被认为太笨不适于出家,只好独自龌龊地住在附近。

  有一天,槃陀伽的哥哥鼓励他去求阿难(佛陀的侍者)让他出家。槃陀伽说:“像我这么低能的人,不敢奢望能成为殊胜的佛陀僧人啊!我甚至连最简单的偈颂也记不住,每个人都知道我太笨了。”

  哥哥很同情地鼓励说:“弟弟,在佛陀慈悲为怀的教义下,社会地位和学习能力并不重要,高贵广大的心量才是最重要的!你一样也可以入门修道的,你自己去找佛陀吧!”

  于是槃陀伽很恭敬地来到佛陀及其弟子阿难面前,请求成为佛陀的弟子。全知的佛陀洞悉槃陀伽谦卑和纯净的心,就在给孤独园,要阿难尊者为槃陀伽剃度出家。

  阿难教了槃陀伽这么一个偈颂:

  诸恶莫做,使自己免予邪恶的思想,

  众善奉行,莫执自我,

  正念、正知、正命,

  则能免于伤害、烦恼,

  这就是诸佛教示。

  3个月后,可怜的槃陀伽仍然记不得这么一个短短的偈子,而所有其他的新出家众早就把整章经典背熟了,就连当地的牧羊人也都熟知好几个这样简单的偈颂。

  槃陀伽灰心丧气地去见阿难尊者,恳请能给他其他的教法及指示。但是试了几次之后,阿难发现自己还是没法教会他,只好对他说:“如果一个人无法学习并记忆任何事物,出家的目的是什么呢?”

  尊者摇摇头,祝福他之后,就让他走了。槃陀伽觉得很伤心,独自一人坐在给孤独园外,一直坐到隔天,佛陀发现了他。

  慈悲的佛陀直觉地了解所有发生的事情。槃陀伽禀告佛说:“世尊,我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也不是一个好比丘,这究竟错在哪里?我是有什么恶业吧?”

  佛陀告诉他:“因为你上一世是一个过度骄傲的婆罗门学者。他无情地诋毁其他学者的教义,只为了谋求自己的利益,并假称拥有神通。所以这一世你要受缺乏智慧的痛苦。”

  槃陀伽点点头说:“是啊,打我从小时,老师们都骂我蠢笨,像我这样笨的人要怎样才能摆脱这种痛苦呢?”

  佛陀以偈颂回答他:

  宁为智者所轻,也不受幼童之赞,

  自知己为幼童者,宁为智者;

  自夸聪明者,实是幼稚笨者。

  佛陀决定要亲自教他。他想了想,就要槃陀伽通过勤快地打扫寺院、帮其他比丘擦拭鞋子来清除业障,同时要边扫边念诵和思考两句话:“拂尘”、“扫垢”。

  “槃陀伽,你能扫寺院和擦鞋子吗?”佛陀问他。

  槃陀伽回答:“世尊,我可以学习扫地和擦拭,但我实在记不得那两句法语。”

  佛陀要他跟着自己复诵那简单的两句:“拂尘”、“扫垢”,一遍又一遍地一起背诵。槃陀伽总算铭记在心了,于是佛陀为他祝福后离开了。

  可是当槃陀伽开始扫寺院时,他发现自己又不知道刚才佛陀亲自教他的那两句简单的话了,幸而阿难尊者还在庭院,槃陀伽就烦请尊者在他勤劳工作时,能提醒他应该要念诵的句子。在阿难的帮助下,最后,他终亐记熟了这简单的偈子,而且能—边扫地一边思维了。

  扫地的时候是没有问题了,可是槃陀伽发现在擦鞋子的时候,他把刚才能背过的话又忘掉了。耐心的阿难再度教导他。槃陀伽看来的的确确是所有佛教僧人里最迟钝的一个了。

  慈悲的佛陀以他神奇的力量加持,使寺院和比丘们鞋上的灰尘无穷无尽,好让槃陀伽不停地忙。用这个方法,睿智的佛陀增长了槃陀伽的修行。只要还有事做,槃陀伽就会不断地将佛陀的教诲记在心上。到后来“拂尘”、“扫垢”竟变成了他的真言。普通人嘲笑这个愚蠢的家伙,却也不得不感叹他的信心与勤勉。不过有智慧的人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比丘,虽然有先天上的不是,却仍然在认真地清除业障、寻求开悟。

  槃陀伽很认真地工作,按照佛陀的交待,恭敬虔诚地扫地擦鞋。而且,他将佛陀教给他的几个字背熟以后,仿佛压抑不住地开始更深一步大探究它的意义。寺院的灰尘无穷无尽,他的觉观却在心灵深处绽放。

  “佛陀说的尘、垢的意思是指外在的尘垢呢,还是内在的尘垢?”他沉思,“什么是外在的尘垢?什么是内在的染污?我的业障在那儿?”以这种方法,这位最愚笨的扫庙僧不知不觉地在他日常杂务中进行禅修。

  有一天,槃陀伽静静地在扫庙的同时自我观照,他似乎依稀感觉到,佛陀所开示的一个偈颂很自然地在宁静的内心中升起。实际上那些句子佛陀何时说过,他根本就不可能记得,更别说要背熟它:

  尘是执着,而非泥尘,智者弃之;

  垢是嗔恨,而非泥垢,智者弃之;

  尘垢是无明,此外无他;

  智者清除此污垢与障碍,

  即得解脱。

  因为这瞬间浮现的偈颂,槃陀伽顿悟到,执着、嗔和痴这三毒是轮回的根本!他打破了自我的幻象和一切迷惑的根本。在场的人们惊讶地看到,愚笨的槃陀伽放声呼叫:“看见了,我清楚地看见了!敬礼世尊!”他终于透视幻象而证得开悟。

  精进禅修许多年后,槃陀伽成为十六罗汉之一,广为弘扬佛陀的教法。每个人都很惊异,僧人中最笨的比丘竟能达到如此崇高的心灵成就。一次,槃陀伽阿罗汉教导12个心存疑惑的比丘尼和一大群数不清的在家人,其中12000人当场证得了不同层次的开悟。

  又有一次,佛陀接受一位医生供养午餐。除了扫地僧槃陀伽外,全部的比丘都被邀请了。但佛陀却不肯进食,而是在他身旁摆了一个座位。直到这位没受过教育的阿罗汉槃陀伽被请来,坐到那个位子上以后,佛陀才开始吃饭。

  佛陀亲口说,在他众多弟子中,最擅于转化他人心念的,就是善良的阿罗汉槃陀伽——扫地大师。时至今天,据说那些无法记忆和了解佛陀教法的人,只要是全心全意地向槃陀伽祈请,都能开展他们的心智能力。槃陀伽印证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内心的开发,真诚的心灵修持远比智能知识更为重要。

“周梨盘陀迦”,译中文为“继道”。古印度之风俗,母生子当回娘家。故其母孕时还家,于路途中诞子,因继续行走于道路之中,故名“继道”(释迦佛亦出生于道路之中,但佛是右胁诞生,故是圣人;周利盘陀伽是产道出生,故现凡夫相)。

  “周梨盘陀迦”又名“朱利盘特”。据《增一阿含经•卷十一》载:其兄先入佛道,已证圣果,兄与弟“周利盘陀伽”曰:“若不能持戒者,还作白衣”,是时周利盘陀伽闻此语已,便诣祗桓huan2精舍门外,立而堕泪。世尊见之,教诲周利盘陀伽执持“扫帚zhou3”二字。是时,周利盘陀伽诵此“扫”字忘记“帚”字;诵得“帚”字忘记“扫”字。乃经数日,终于能诵“扫帚”二字。周利盘陀伽复作是念:世尊何故以此教诲我,我今当思维此义。于是,终因思维此义(类似于禅宗之参禅)而证阿罗汉果。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既证阿罗汉果,诣世尊所,头面顶礼,在一面坐,白世尊曰:“今已有智,今已有慧,今已解‘扫帚’”。故《要解》云:“继道尊者,因根钝,仅持一偈,辩才无尽,义持第一”。夫周利盘陀伽虽根钝,但证阿罗汉果后,得大辩才,故称“义持第一”。义持者,“义”指义理、了义(直接显了法义)。此字从理上言。“持”指修持、行持。此字从事上说。

  在净土法会中,周利盘陀伽尊者表:钝根念佛,亦能了脱。良以净土一门,三根普度,利钝兼收。不怕根愚钝,只怕不肯修。但肯执持名号,老实念佛,则下愚可得上智,凡夫因此了脱。尊者但诵“扫帚”二字,尚能证阿罗汉果;如若念佛,必定成佛无疑矣!

  所以,若要梅花香飘溢,还他彻骨一番寒,修行之人,宜动心忍性,增益其所最初之发心。念佛之人,亦复如是。最初发心修净土,莫改初衷乃为上追问

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