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为什么叫田午,又叫公子小白

如题所述

田午为战国时的齐桓公,本名田午,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齐桓公,姜姓,吕氏 ,名“小白”。

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三子、齐襄公之幼弟,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  ,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后即国君位 。

扩展资料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是为平定宋国的动乱。

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前679年,各诸侯与齐桓公在鄄(juàn)地盟会,齐桓公从此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此外,齐桓公还灭了谭、遂、鄣等小国。

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

齐桓公晚年昏庸,在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开方、常之巫等小人,最终于公元前643年9月12日(鲁僖公十七年十月乙亥)病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03

    本    名:齐小白

    别    称:齐桓公、公子小白、齐侯

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吕氏 ,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先秦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

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的第三子、齐襄公之幼弟,其母为卫国人  。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 。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是为了平定宋国的动乱。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前679年,诸侯与齐桓公在鄄(juàn)地盟会,齐桓公从此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另外,齐桓公还灭了谭、遂、鄣等小国。

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

齐桓公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病死。

    齐桓公小白,若以姓氏来称呼,姜姓,可以叫他姜小白,齐氏,又称为齐小白。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小白是姜子牙的后代,齐国是姜子牙的封地,所以以姜为姓,以齐为氏。夏商周贵族男子称名不称姓,因此大家都叫他小白。

这个小白其实一点也不小白,他做齐侯的时候,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齐桓公小白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会盟天下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小白的父亲齐僖公,是最早的春秋三小霸之一,他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两个女儿宣姜和文姜,都是闻名天下的美人。大儿子诸儿,二儿子纠,小白是齐僖公的小儿子。齐僖公死后,诸儿继承国君的位子,就是齐襄公。诸儿在位期间,荒淫无道,昏庸无能,与其异母妹文姜乱伦,还派人杀害了撞破自己奸情的妹夫鲁桓公。

由于齐襄公时国政混乱。管仲、召忽保护公子纠逃到了鲁国,鲍叔牙保护小白逃到莒国。这两个流亡在外的难兄难弟,当时肯定没有想到他们居然还有机会生死相搏争夺齐国国君之位。

如果不是齐国连续两次发生内乱,就没有后来的春秋霸王齐桓公了,第一次叛乱的始作俑者是齐国的两个大夫连称和管至父。齐襄公讨伐卫国郑国连连取胜,因为师出无名,得罪了诸侯和周天子。连称担心周天子讨伐,劝齐襄公派重兵戍守边关(葵丘),防范天子伐齐。齐襄公便派连称、管至父两个人去戍守边关,连称肠子都悔青了,没想到他出谋划策,齐襄公就让他去镇守边关。管至父更觉得无辜,心想你连称出的骚主意,派你去活该,咋把我也给搭进去了呢?他们虽不想去,又不敢不去,就问齐侯:“那么我们何时能回来?”当时齐侯正在吃瓜,随口说:“明年瓜熟时候吧!”两人一听,好吧,君命不可违,那就辞别老婆孩子到边疆去镇守一年吧。

好不容易又熬到瓜熟的季节,连称和管至父在边关翘首企盼着齐襄公派人来替换他们,却迟迟没有任何消息。两人一合计,恐怕齐侯别是忘记了约定,于是决定派人给齐襄公送一个西瓜去,提醒提醒他。又一想,齐侯昏庸,咱们千里迢迢送瓜,他要是做一个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怎么办?为了稳当期间,便附了一封书信:“瓜已成熟,您是否该派人接替我们了?”收到西瓜和书信后,齐侯竟然失信了:“一时无人可派,你们多多辛苦,再守一年吧!”

正所谓君无戏言,齐襄公出尔反尔,惹得连称和管至父两人暴跳如雷,心中怨气冲天,发誓总有一天会要干掉这个说话不算话的齐襄公。后来抓住机会带兵回来把齐侯杀了,扶其堂兄弟公孙无知继位。“瓜代有期”、“及瓜而代”的成语就是源自这里。

公孙无知继位的第二年,与其有嫌的齐国大夫雍廪,怨恨公孙无知一向暴虐。于公元前685年春天,雍廪趁公孙无知到雍林游玩之际袭击并杀死公孙无知。公孙无知死后,公子小白返回齐国继位,是为齐桓公。正是连称、管至父和雍廪成就了未来春秋五霸之一的齐小白。

    田午(前400年-前357年),战国时期人,生于齐康公五年,田氏代齐以后的第叁位齐国国君,当时称“陈侯午”(上陈下土),《竹书纪年》作田侯午,《史记》等后世史料作田齐桓公,完整谥号为“孝武桓公”、“田齐桓公”,单字谥号为“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齐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

    田齐桓公本名“田午”,太公和与孝大(太)妃之子,史载他“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意思是说他杀了兄长田剡而自立。在位时曾创建稷下学宫,招揽天下贤士,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一时人才荟萃,彬彬大盛,齐宣王时规模达到鼎盛。

    相传名医扁鹊曾为他看病,在起病由轻到重衍变时连劝了三次,田午因为讳疾忌医而不听,后来扁鹊再来时,现其已病入膏肓,无法医疗;扁鹊只得转身而退,并连夜逃往秦国,不久田午就病发而去世了。《韩非子·喻老》有“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则称“齐桓侯”,所以扁鹊所至为齐国或者蔡国(蔡国原为姬姓封国,当时已经灭亡),所以齐桓公又称蔡桓公。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而又称梁惠王,韩哀侯灭郑国后迁都于郑(今河南新郑)而韩国又称郑国,这些都是同样的例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4-03
中国历史上有两位齐桓公。其一为春秋时的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其二为战国时的齐桓公,本名田午,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