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自然(非自然)现象。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非洲西部撒哈拉地区连年严重干旱,造成空前灾难,“荒漠化”名词于是开始流传开来。
荒漠化最终结果大多是沙漠化,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的治理需广泛的国际合作,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
1、狭义
狭义荒漠化也即沙漠化。在极端干旱、干旱与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区的沙质地表条件下,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的影响,破坏了自然脆弱的生态系统平衡,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并逐步形成风蚀、风积地貌结构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
定义的关键是“沙质地表条件”。正因为如此,凡是具有发生沙漠化过程的土地都称之为沙漠化土地。沙漠化土地还包括了沙漠边缘风力作用下沙丘前移入侵的地方和原来的固定、半固定沙丘由于植被破坏发生流沙活动的沙丘活化地区。
2、广义
指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地区自然环境退化(包括盐渍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狭义沙漠化、植被荒漠化、历史时期沙丘前移入侵等以某一环境因素为标志的具体的自然环境退化)的总过程。
扩展资料:
一、荒漠化状况
干旱土地占了世界的40%,其中非洲70%的土地是荒漠和干旱土地,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虽然有雨林,但其1/4土地是荒漠化或干旱土地。亚洲有4亿人生活在荒漠或干旱土地上,且干旱土地面积每年增加约2 500平方千米。当然,干旱土地并不意味着是贫瘠土地。
人类生产、生活、战争、农业等活动,长期以来影响了自然的荒漠化过程。如过度种植,导致养分丧失和水土流失;超过承载力的过度放牧,导致植被损失和土壤侵蚀,难以恢复。
而世界约一半的牛、1/3的羊、2/3的山羊在干旱地区放牧;过度灌溉导致水分蒸发,而盐分留在土中,形成的盐碱化土地也属于退化土地。
全球灌溉的耕地占了总耕地的17%,贡献了世界40%的食物生产。但部分由于大水漫灌和盐渍化,作物减产,导致约200万公顷土地退化。
更严重的是,荒漠化和贫困相互加重,形成恶性循环。贫穷导致短期内对土地和自然资源更不合理的利用和开采。同时,荒漠化威胁食物生产、影响生物多样性、影响政治稳定、导致移民等,又引发和加重了贫困。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荒漠化在110多个国家直接影响2.5亿人的生活。受威胁的干旱土地,覆盖了40%的陆地面积,涉及了约20亿人,既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如南部非洲、中东、俄罗斯南部、澳大利亚、美国、墨西哥、巴西北部、南美西部,甚至冰岛等。
荒漠化影响了16%的全球农业土地,中美洲75%、非洲20%和亚洲11%的农地严重退化。因为荒漠化,全球每年农作物损失估计为420亿美元,主要在亚非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每年因荒漠化损失65 亿美元,非洲撒哈拉地区因为荒漠化导致其农村的国内生产总值损失3%。
国际红十字会委员会估计,全球一半的难民是环境难民。许多非法移民美国的墨西哥人,就来自干旱地区。尼日尔1/6的人口因为荒漠化而迁居。
二、荒漠化类型
1、风蚀
中国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160.7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于旱、半干旱地区,在各类型荒漠化土地中是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种。
其中,干旱地区约有87.6万平方公里,大体分布在内蒙古狼山以西,腾格里沙漠和龙首山以北包括河西走廊以北、柴达木盆地及其以北、以西到西藏北部。
半干旱地区约有49.2万平方公里,大体分布在内蒙古狼山以东向南,穿杭锦后旗、橙口县、乌海市,然后向西纵贯河西走廊的中一东部直到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呈连续大片分布。亚湿润干旱地区约23.9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毛乌素沙漠东部至内蒙右东部和东经106度。
2、水蚀
中国水蚀荒漠化总面积为20.5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8%。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北部的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等流域,在东北地区主要分布在西辽河的中上游及大凌河的上游。
3、冻融
中国冻融荒漠化地的面积共36.6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13.8%。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
4、土壤盐渍
中国盐渍化土地总面积为23.3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总面积的8.9%。土壤盐渍化比较集中连片分布的地区有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周边绿洲以及天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地带、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华北平原及黄河三角洲。
参考资料:
(不能改变)
①(最主要的自然因素)干旱,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四周高山环绕,有青藏高原阻挡。
②多大风
③接近冬季风源地(西伯利亚),地形起伏小,无高山阻挡,使大风长驱直入。
④植被稀少,植被覆盖率低
⑤土质疏松,多沙漠(此为荒漠化的基础)
⑥寒流流经减温减湿 (可改变)——对应的解决措施
①过度开垦———————调节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
②过度放牧———————牲畜数量与草场承载力相适应(如推广轮牧)
③过度樵采———————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如太阳能等)
④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合理利用水资源(注1)
⑤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加强管理与保护
人为因素的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
解决的根本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生态移民政策
(注1)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井数量,改善灌溉技术(滴灌等),推广节水技术,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