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受害者有罪论?和道德绑架的区别

怎么看待受害者有罪论?和道德绑架的区别有没有什么有罪论的实际例子。。

受害者有罪论更多的表达的是人们心理上的一种感觉;而道德绑架则更多是人们对日常事务的普遍认知。

受害者有罪论是一个值得批判的论调。

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

对于“道德绑架”的理解,社会观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分别代表了“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

所谓的"道德绑架",只可能是在用圣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或混淆政治义务和道德义务的情况下才成立。 比如,要求一个人舍身救人,否则就要谴责,这就是道德绑架;

要求一个人掏钱支持希望工程,这尽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个人不掏就要谴责,这也是道德绑架,因为这并非他的道德义务。"道德绑架"之所以发生,除去人的精神结构不谈,根源就是道德判断逻辑的混乱。

扩展资料:

道德绑架案例:

1、刘福成为了筹钱给女儿治病而向国内六位富豪求助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久,被求助的富豪中有两位表示愿意捐助。

2、网友呼吁大奖得主捐钱。广东省电白县18岁女孩蔡燕梅患有尿毒症。蔡家已花掉10多万元,负债累累。如果彻底康复,蔡燕梅必须换肾,手术费用逾20万元。

网友“冰尘”大胆建言:“我们找出买彩票中了奖的彩民,让其捐献25万,挽救一条生命……”巧的是,电白县就有一名彩民中得双色球两注头奖,总奖金高达1200多万元。

数个网友戴着口罩和鸭舌帽,来到投注站,手拉“救救蔡燕梅吧!伸出援助之手,让18岁的生命延续”的求助横幅,呼吁当地刚中了1200万元的大奖得主捐资救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德绑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8

受害者有罪论更多的表达的是人们心理上的一种感觉;而道德绑架则更多是人们对日常事务的普遍认知。

受害者有罪论是一个值得批判的论调。

社会心理学家Melvin Lerner(最先研究这个现象的心理学家)提出,正常人在生活中,需要维持一个良好的自我感觉,但正常人又常常会遇到身边的人、报纸上的人、各种各样的人遭受不幸。这样的事虽然很多,但大多数人并没有陷入恐慌,原因便在于我们都多多少少有些公正世界的假设,认为这些人之所以遭受不幸,一定是因为他们做了什么错事。因此,网络上也好、闲谈中也好,常常会出现怪罪受害人的情况(例如:“你之所以被强奸,是因为你长得漂亮,穿的少大晚上还光着大腿上街”)。这种想法或归因方式,很可能是偏激的、缺乏正义感的、不人道的、政治不正确的,但它对我们自己的内心起到了安慰作用:只要我不做这样的事,只要我不是他这样的人,我就不会遭到这种不幸。因为有着这样的信念,大多数人也保持着乐观,相信自己掌握着自己的人生脉络,而不会被某些(有原因的)意外打击致死。最后需要再次重申的是,公正世界假设虽然可以自我安慰,也可以解释一些事情的一部分原因,但这种倾向并不一定都是好的。谴责强奸受害者“长得漂亮”、“穿得少”是一件很荒谬的事,他们没有犯法,长相和穿着也是人家的自由,而犯罪者的邪恶行为才是悲剧发生的主因。公正世界假设有时候可以当作一部分解释,但永远不要忽略事情的主因和重点。

所谓的"道德绑架",只可能是在用圣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或混淆政治义务和道德义务的情况下才成立。 比如,要求一个人舍身救人,否则就要谴责,这就是道德绑架;要求一个人掏钱支持希望工程,这尽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个人不掏就要谴责,这也是道德绑架,因为这并非他的道德义务。"道德绑架"之所以发生,除去人的精神结构不谈,根源就是道德判断逻辑的混乱。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23
对于受害者有罪论的观点并不完全是错的,但是在法律面前,这不能成为去实施伤害触犯法律的理由。
即使受害者,他是有罪的,也不能够通过道德或者是人身伤害去绑架他,而是应该采取正当的合法的手段和途径,维护你的自身权益
第3个回答  2021-02-13
受害者有罪论没错,只是有些人曲解了意思而已。
我们往往会同情弱者而忽略事实,但是有些时候呢你们会说“受害者有罪论”是错误的。因为有人说"女孩子受到侵害是穿衣服少""不是她自己勾引怎么会引来祸端"这不是受害者有罪论,这是胡扯。
这是个论,那么一定有道理所在。
不要把所有胡扯的言论都甩锅给受害者有罪论。
第4个回答  2020-10-06
受害者有错论就是女性被非礼了却被指责是女性的错,大夏天怪女性穿的少,女性穿的多又怨女性长的漂亮,总之女性受到伤害就是女性自己作的,男性一点责任都没有!什么都是女性的错,你们男性最伟大了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