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的由来 50字左右

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
好的加分!

“植树节”的由来:

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他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

植树节的意义:

植树造林能够使水土得到保持,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多植树,就可以控制水土的流失。因为树木有庞大的根系,这些根系像一只只巨手牢牢抓住了土壤。土壤中的水分,就被树根吸收畜存。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

要控制沙漠,最有效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植树造林。因为“沙漠向人类进攻的主要武器是风和沙”,大量植树造林,就可以形成一道道防护林,减少风的速度和力量,固定沙丘,起到控制风沙的作用。



巴西是一个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森林的近五分之三在巴西境内,全国森林覆盖率为52%以上。尽管如此,巴西人仍然不忘植树造林。巴西政府对森林资源采取合理开发的同时积极鼓励人们植树造林。

为了积极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6年11月8日在内罗毕发起"为地球植树:10亿棵树运动"。这一运动计划2007年在全球种植最少10亿棵树。

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投身植树造林活动,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会得到不断的改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11
植树节的由来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他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规定将每年“清明”定为植树节。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1-18

中国的植树节由来:

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植树节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在清明节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中国历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树是由一位叫韦孝宽的人于1400多年前从陕西首创的。韦孝宽下令雍州境内所有的官道上设置土台的地方一律改种一棵槐树,用以取代土台。这样一来不仅不失其标记和计程作用,还能为往来行人遮风挡雨,并且不需要修补。

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仪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2-22

1979年2月23日,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根据国务院提议,为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决定每年3月12日为全国的植树节。

其他国家

美国的植树节最早,已有130多年的历史。1872年4月10日,由内布拉斯加州一新闻记者发起美国第一个植树节。当天,内布拉斯加州全境种树超过100万棵。

巴西是一个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森林的近五分之三在巴西境内,全国森林覆盖率为52%以上。尽管如此,巴西人仍然不忘植树造林。巴西政府对森林资源采取合理开发的同时积极鼓励人们植树造林。

为了积极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6年11月8日在内罗毕发起“为地球植树:10亿棵树运动”。这一运动计划2007年在全球种植最少10亿棵树。

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投身植树造林活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会得到不断的改善。

据联合国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由于各国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如日本称为“树木节”和“绿化周”;

缅甸称为“植树月”;南斯拉夫称为“植树周”;冰岛称为“学生植树日”;印度称为“全国植树节”;法国称为“全国树木日”;加拿大称为“森林周”;以色列称“树木的新年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09-05-10
植树节的由来

植树节的由来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他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规定将每年“清明”定为植树节。

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我国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并且要实现得更好。1981年,在邓小平同志的倡议下,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1990年3月12日,邮电部又发行了一套4枚“绿化祖国”邮票,第一枚为“全民义务植树”。

近代最早设立植树节的是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1872年4月10日,莫顿在内布拉斯加州园林协会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设立重视节的建议。该州采纳了莫顿的建议,把4月10日定为该州的植树节,并于1932年发行世界上首枚植树节邮票,画面为两个儿童在植树。

据联合国统计,现在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由于各国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如日本称为“树木节”和“绿化周”;以色列称“树木的新年日”;缅甸称为“植树月”;南斯拉夫称为“植树周”;冰岛称为“学生植树日”;印度称为“全国植树节”;法国称为“全国树木日”;加拿大称为“森林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