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如何记录字音?

明清以前,像汉唐时期。

古代用反切.前一字的声母,跟后一字的韵母相拼.

反切是中国传统注音方法,即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
古人因为没有拼音文字,用两个汉字来注一个字的 反切原理 反切的基本原则是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包括介音)和声调相同,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读音。
反切与拼音主要有3点不同:
①拼音是用一个或几个音素符号来表示声母、韵母的实际音值,而反切所用的每一个汉字都代表一个音节,单纯表示辅音的汉字不存在,以元音开头的汉字也是少数。所以代表声母的反切上字不能不带韵母,代表韵母的反切下字又常常带有声母。这样,代表声母和韵母的反切上下字都含有多余的成分,在拼合的时候,必须去掉多余的成分——上字的韵母、下字的声母。进一步细说反切的原则应该是这样:反切上字只取它的声母,不计较它的韵母和声调;反切下字只取它的韵母和声调,不计较它的声母。
②理想的拼音字中的一个声母或一个韵母,只能用固定的一个或一组字母表示,绝不允许随意更动;反切上下字的选用则是灵活的,选用与被切字声母、韵母相同的任何字做反切上下字,都不会改变被切字的实际读音。例如,“孤,古胡切”。假如上字不用“古”,而用“过”、“姑”、“公”等字,下字不用“胡”,而用“乎”、“吴”、“都”等字,被切字的读音都不会变。这是因为前者声母都是[g],后者韵母都是[u]。从原则上说,同一类声母或韵母,各用一个字表示就可以了。假如规定只用一个字来表示,那么就无法给这个字自身注音,因此同一类声母或韵母至少得用两个字,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又远不止两个。《广韵》同类声母的上字最多有17个,同类韵母的下字也基本类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27
拼音是现代根据英语音标引入的
古代汉语是以最简单的同音字记录字音
第2个回答  2009-05-02
方法有三种:反切、直音和叶音,《康熙字典》把这三种方法都用上了,可参考。
反切在东汉末年即已产生,而推广盛行则在魏晋。四声和反切是韵书产生的基础。反切注音法是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起来就是被注字的读音。即使是零声母,也必须有反切上字。
直音法就是以同音字注音。如:怡,怿也。但有的字找不到同音字,有的字虽然有同音字,却是生僻字。于是又产生了直音加声调的方法 如“退”注"推去声。”这样虽然避免了生僻字,却要改变声调才能读出应读的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