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没自信哦

马上上大学了,我不想还是这样,不敢表现自己。永远都活在别人的眼睛和思想里面!郁闷。。。
谁可以教教我啊?

如何建立自信心

你心里想什么,就会成什么。征服畏惧,征服自卑,建立自信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一 建立自信的方法

1、挑前面的位子坐。

你是否注意到,无论在教堂或教室的各种聚会中,后面的座位是怎么先被坐满的吗?大部份占据后排座位的人,都希望自己不会“太显眼”。而他们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

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把它当作一个规则试试看,从现在开始就尽量往前坐。当然,坐前面会比较显眼,但要记住,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

2、练习正视别人。

一个人的眼神可以透露出许多有关他的信息。某人不正视你的时候,你会直觉地问自己:“他想要隐藏什么呢?他怕什么呢?他会对我不利吗?”

不正视别人通常意味着:在你旁边我感到很自卑;我感到不如你;我怕你。躲避别人的眼神意味着:我有罪恶感;我做了或想到什么我不希望你知道的事;我怕一接触你的眼神,你就会看穿我。这都是一些不好的信息。

正视别人等于告诉他:我很诚实,而且光明正大。我相信我告诉你的话的真的,毫不心虚。

要让你的眼睛为你工作,就是要让你的眼神专注别人,这不但能给你信心,也能为你赢得别人的信任。

3、把你走路的速度加快25%。

当大卫·史华兹还是少年时,到镇中心去是很大的乐趣。在办完所有的差事坐进汽车后,母亲常常会说:“大卫,我们坐一会儿,看看过路行人。”

母亲是位绝妙的观察行家。她会说:“看那个家伙,你认为他正受到什么困扰呢?”或者“你认为那边的女士要去做什么呢?”或者“看看那个人,他似乎有点迷惘。”

观察人们走路实在是一种乐趣。这比看电影便宜得多,也更有启发性。

许多心理学家将懒散的姿势、缓慢的步伐跟对自己、对工作以及对别人的不愉快的感受联系在一起。但是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借着改变姿势与速度,可以改变心理状态。你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果。那些遭受打击、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完全没有自信心。

普通人有“普通人”走路的模样,作出“我并不怎么以自己为荣”的表白。

另一种人则表现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来比一般人快,象跑。他们的步伐告诉整个世界:“我要到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会在15 分钟内成功。”

使用这种“走快25%”的技术,抬头挺胸走快一点,你就会感到自信心在滋长。

4、练习当众发言。

拿破仑·希尔指出,有很多思路敏锐、天资高的人,却无法发挥他们的长处参与讨论。并不是他们不想参与,而只是因为他们缺少信心。

在会议中沉默寡言的人都认为:“我的意见可能没有价值,如果说出来,别人可能会觉得很愚蠢,我最好什么也不说。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并不想让他们知道我是这么无知。”

这些人常常会对自己许下很渺茫的诺言:“等下一次再发言。”可是他们很清楚自己是无法实现这个诺言的。

每次这些沉默寡言的人不发言时,他就又中了一次缺乏信心的毒素了,他会愈来愈丧失自信。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如果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下次也更容易发言。

所以,要多发言,这是信心的“维他命”。

不论是参加什么性质的会议,每次都要主动发言,也许是评论,也许是建议或提问题,都不要有例外。而且,不要最后才发言。要做破冰船,第一个打破沉默。

也不要担心你会显得很愚蠢。不会的。因为总会有人同意你的见解。所以不要再对自己说:“我怀疑我是否敢说出来。”

用心获得会议主席的注意,好让你有机会发言。

5、咧嘴大笑。

大部分人都知道笑能给自己很实际的推动力,它是医治信心不足的良药。但是仍有许多人不相信这一套,因为在他们恐惧时,从不试着笑一下。

真正的笑不但能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绪,还能马上化解别人的敌对情绪。

如果你真诚地向一个人展颜微笑,他实在无法再对人你生气。

拿破仑·希尔讲了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天,我的车停在十字路口的红灯前,突然‘砰’的一声,原来是后面那辆车的驾驶员的脚滑开刹车器,他的车撞了我车后的保险杆。我从后视镜看到他下车,也跟着下车,准备痛骂他一顿。

但是很幸运,我还来不及发作,他就走过来对我笑,并以最诚挚的语调对我说:‘朋友,我实在不是有意的。’他的笑容和真诚的说明把我融化了。

我只有低声说:‘没关系,这种事经常发生。’转眼间,我的敌意变成了友善。”

咧嘴大笑,你会觉得美好的日子又来了。但是要笑得“大”,半笑不笑是没有什么用的,要露齿大笑才能见功效。

我们常听到:“是的,但是当我害怕或愤怒时,就是不想笑。”

当然,这时,任何人都笑不出来。窍门就在于你强迫自己说:“我要开始笑了。”然后,笑。

要控制、运用笑的能力。

二 行为端正才有自信

拿破仑·希尔讲述了他的一次亲身经历:

“几年前的某一天,我正批阅学生的考卷。一位叫保罗的学生的试卷令我困扰。保罗在以前的几次讨论与测验中显示的实力比这份试卷要好得多,我认为他在课程结束时会名列前茅。可是,他的试卷显然会使他的成绩降低。

碰到这种情况,我照例叫秘书请他来跟我谈谈。

“不多久保罗来了。他看起来好象刚做了一场可怕的梦。等他坐定,我便对他说:‘保罗,你是怎么啦?这实在不是你该有的成绩。’“保罗显出内心的挣扎,两眼看着自己的脚回答:‘先生,当看到你瞧见我在作弊以后,我都要崩溃了,根本无法集中精神去做任何事。老实说,这是我在大学第一次作弊。我想无论如何一定要得到甲等的成绩,所以暗地里偷看了一本参考书。’他极度的沮丧。但是他既然已经讲出来了,就会接着说下去。‘我想你一定会要我退学,因为任何欺骗行为都会被学校开除。’“保罗又诉说这次事件会给他的家庭带来耻辱,会毁了他的一生,以及其他种种不良后果。最后我说‘停一下,先听我解释:我并没有看到你作弊。

在你进来谈话以前,我根本不知道这就是问题所在。你这种行为实在令人遗憾。’“然后我继续说:‘保罗,告诉我,你到底想要从你的大学生活里学到什么?’“他现在比较冷静了,停了一会儿说:‘我想我最终的目的是学习如何生活,但是我想我败得很惨。’“我告诉他:‘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学习。我想你一定能够从这次经验中学到真正成功的教训。’“‘当你作弊时,你的良知严重困扰你,使你有罪恶感。这种罪恶感摧毁了你的信心。就象你所说的你都要崩溃了。’“‘保罗,人们判断是非多半是根据道德或宗教的观点。我现在并不是要跟你说教,教你明辨是非,可是我们来看它实际的一面。当你做任何违反良心的事情时,罪恶感就会阻碍你的思考过程,使你无法顺畅地思考,因为你内心会不时地问:‘我会不会被逮住?我会不会被逮住?’“‘保罗,’我继续说:‘你是这样迫切要得甲等的成绩,才作出违背良知的事来。同样地,在你一生中,也会遇到许多你迫切想要获得甲等成就的情况,而试图去做一些有违良心的事来。例如,有一天你因迫切地想促成一项交易,而不择手段地诱使客户掏腰包。这样做,成功的机会可能很大,但会产生什么后果呢?罪恶感缠住你,等你再碰到这位顾客时,你会感到很不自在,怀疑他是否发现你已做了手脚。你的表现也因为心神不定而乱成一团,很可能就无法再做第二、第三、第四笔不断而来的生意。结果,使用诈术做成的生意反而挡了许多财路。’“我继续告诉保罗,一位曾经显赫一时的社交名流,因为深深恐惧他的太太会发现他有外遇而心神不定。结果恐惧消蚀他的信心,什么事都做不好。

我也提醒保罗,许多犯人被捕,并不是因为留下什么线索,而是他们表现出有罪的样子。他们的罪恶感使他们列入嫌疑犯的名单。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向善的意愿。当我们违背这种意愿时,就等于把癌细胞放进自己的良知,吞噬信心,并逐渐蔓延。因此,要避免去做任何会使你自问‘我会被逮住吗?他们会发现吗?我能摆脱吗?’的事情。

“绝不要为了得到甲等的成绩而破坏自己的信心。

我很高兴的要在此指出,保罗此时已经了解正当行事的实际价值了。我建议他坐下来重考。然后回答他担心的会被退学的问题。我说:‘我很清楚校方的规定。但如果我们把用各种方法作弊的学生全部都开除,就有一半的教授跟着失业。如果把所有有作弊念头的学生全部开除,学校就要关门了。

‘所以,如果你帮我一个忙,我就会忘掉这件事情。’“‘我很乐意。他说。’“我走到书架旁取出一本《金科玉律伴我五十年》说:‘保罗,把这本书读完再还我,看看作者是怎样靠正当行事而成为美国最富有的人物之一。’”

拿破仑·希尔告诉我们,“行事正当”能使你的良知获得满足,因而建立自信。“行事出轨”会导致两种消极的结果:第一,罪恶感会腐蚀我们的信心。第二,别人迟早会发现而不再信任我们。

下面这个心理学原则值得反复细读:要建立信心,就要行为端正。

心理学家克莱恩博士在他所著的《应用心理学》中曾经提到:“要记住,行动引导情绪。你无法直接控制情绪,一定要先透过选择性的行为举止..这种避免一般性悲剧(例如婚姻问题和误解)的说法,有心理学的实用根据。

你若每天行事得当,就会感觉到有相应的情绪出现。只要你和你的伴侣能不断有约会与亲吻的动作,而且诚心赞美,互相体贴,就不会有爱的烦恼了。

你不可能一直只有爱的行动而感觉不到爱。”

许多心理学家都告诉我们,我们能借着改变实际行动,来改变我们的心态。例如,如果你使自己发笑,你就会觉得真的很好笑。当你挺直腰背时,你就会觉得自己很优秀。相反,你若扮出一副苦瓜脸,看看会不会真的感到苦闷。

要证明控制过的行动能改变情绪很容易。自我介绍时很害羞的人,在同时采取三种很简单的行动以后,信心会代替胆怯。第一,伸出手来热切地握住对方。第二,正视对方的眼睛。第三,说“我很高兴认识你。”

这三种简单的行动马上能自动驱除害羞感。有信心的行动会产生有信心的想法。所以,若要有充满信心的思考,就要先有充满信心的行动。并且要照你希望的方式来行动。

三 相信你是独一无二的

你和我可能不是某个国家的帝王或王后,但就我们自己来说,我们也是十分特殊的人物。如果让世界上所有的小孩,都能因为他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而觉得自己与众不同,那岂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吗?如果我们能够克服贫穷与疾病,下一步就是告诉自己,在这个社会里,最重要的是“名牌”,就是挂在我们自己身上的那一块牌子。

对此,拿破仑·希尔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讨论青少年自尊的研讨会上,他征求了8 位自愿者,请他们站到课堂前来,我发给这8 个人每人一块纸板做成的“身份”卡,让他们挂在脖子上,以显示他们在生活中的假想身份。

每张卡片的正面,写上他的身份:婴儿、太空人、工友、摇滚歌星、棒球选手、医生、律师。然后,要求这8 个人把他们认为重要的身份,按序排成一排。

结果,这个本来纯粹为了好玩的游戏,到变成了“星球大战”。这8 个学生你推我挤的,展开一场严肃的“身份争夺”战。个个都以为自己最重要。

“太空人”首先站到排头,他说:“我应该排在最前面,因为我去过的地方,你们其余的人都没有去过。此外,我也将为人类寻找另一处可居住的地方,因为地球现在太拥挤了!”(台下的学生纷纷鼓掌)“摇滚歌星”走了上来,把“太空人”推挤到第二位(台下的学生发出欢呼),他说:“我早已到了‘外太空’,我赚的钱最多,我还可以把你买下来,担任我私人喷射机的驾驶员。”

这是,“棒球选手”走了上来。“我想,我应该排在最前面。我所赚的钱和摇滚明星一样多,而且,在每个球季的晚上,都在大群观众面前比赛,从事健康活动,这对你们有莫大的好处。”(更多的欢呼声)这时候,轮到“医生”走到排头了。“我应该排在第一,因为在你们受伤或生病时,我负责替你们医治,而且,我赚的钱也不少。”(掌声不多)律师走了上来。“我才是最好的,因为我能使你坐牢,或者使你不必坐牢,你们必须把所有的钱拿来付给我。”(欢呼)“母亲”走了上来。“我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是我把你们所有的人带到这个世界来的。”(掌声不多)“婴儿”也走了上来。“我应该排在第一位,因为我们所有的人都曾经是婴儿,然后,我们才能成为母亲,或成为任何人。”(鼓掌声)最后剩下来的是“工友””。担任“工友”的这位学生,似乎就知道他不必和大家去争名次,他知道只要他一开口说话。就会惹来哄堂大笑,虽然这不过是一场游戏,而且所有的参加者都是自愿的。但“工友”知道不会当作第一名看待。而且,每一次玩这种游戏时,扮演“工友”的那位学生,就主动地认为自己是第八名。

在这八名自愿者回到班级行列之前,我说明了我对他们的真正要求。“我希望你们根据你们的重要性来安排自己的位置。但我不是要你们象这样狗咬狗,谁都想做王,而是要求你们大家手拉手,围成一个互相新生的圆圈,站在大家面前,不管他的外表长得如何,或是他所从事的是什么工作。你们之中的每一个人,都和其他任何一位具有相同的价值。”

对他们的耳朵来说,这是一种新的音乐;对他们的眼睛而言,这更是一种前所未见的景象。

大多数的孩子告诉我,除了在教堂之外,他们从来不曾听过这样的话。

大多数成年人也未曾听过这样的训诲。若是听过的话,那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在现代社会中,人人都以自我为中心,这种现象称之为“自我陶醉”。

从以“我”为中心的现状,变成以“我们”为中心的时代,是需要度过一段极为艰苦的历程。

健全的自尊与自我陶醉,有着天壤之别。

“尊重”这两个字的意思是指重视其价值。就人类来说,我确信这就是所有成就的起点与第一颗种子。“尊重”是我们的能力基础。它使我们能够去爱其他的人,而且可以去完成一项有价值的目标,而没有丝毫恐惧。自我陶醉式的满足是一种现实主义,享乐主义式的自我崇拜。自尊则是精神上的爱。为什么我们敬畏大海的力量与壮阔、敬畏宇宙的广阔无际、鲜花的美艳、落日的壮丽..而却轻视我们自己?创造我们的不也是同一位造物主吗?我们拥有思考、经历、改变生活环境以及爱的能力,那么,我们岂不是万物当中最杰出吗?

接受我们目前的这种样子,是建立自信的关键——睦作是有价值的、随时都在改变的、并不完美的、成长中的个人,而且要知道,虽然我们的生理和心理并不是生来就很公平,但我们却拥有相等的权利,可以根据自己的精神标准,去感觉自己是很优秀的。

你是造物主的一个杰作,你必须随时记住这个秘诀:“我们必须在内心充满爱,然后才能把爱心施给他人。”

四 利用积极心理暗示建立自信

1、“反正”与“毕竟”是丧失斗志的忌语。

反正与毕竟对于任何怀有伟大的自觉与优美情操的人来说,是一种自然现象。

当工作或读书不顺利的时候,一般人常会说:“反正”、“毕竟”或“总之”之类的话,例如:“反正我认为不行,毕竟是不行的”,“总之,我是无能为力了”,“我毕竟比不上他”。诸如此类的例子,正是一种被拒绝的心境加以正常化的典型。因为这些话已经说出了口,使得本来可以做好的事,也做不好了。一开口就说“反正”、“毕竟”、“没办法”或“不得已..”

的话,这表示要放弃努力,或停止思考的意思。所以,当这些话说完之后,也等于自己的缺点被正常化了,迫使自己无法向外踏出一步,而被囿于一个小壳子里。

如果你刚好被困于无益的自卑感里,那你得立刻从平时的谈话或文章里,取消“反正”与“毕竟”等令人丧气的两大忌语。纵使这两句忌语浮现在你的脑海里,你也要避免实际去应用它,这样才能增进你的自信。

2、培植自信,使用肯定式的表现法最具功效。

最近,一位水果商谈起生意上的趣事。因为有些水果,很难从外表去判断它是不是很甜,所以,有些客人就问老板:“这个西瓜到底甜不甜呀?”

“你的桔子甜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水果商用暧昧不明的语气回答说:

“大概很甜吧!”或“我想不会酸吧!”那么十个客人中定有七八个掉头就走。

但是,同样的货物,如果改用肯定的语气表示:“如果我这里的西瓜不甜,哪里还能买到甜西瓜呢?”“我这里绝对不卖不甜的西瓜!”奇怪的很,这些货品就能很顺利地脱手。这虽然是商场上的推销手腕,事实上,如果能运用心理学上的原理,使顾客相信这些西瓜或桔子是甜的,以增加对方的信心,必能达到畅销的目的。同样地,如想在自己的内心里培植自信,首先得用肯定的方式,这是一个先决条件,只要说:“一定不会酸。”而不说:“大概不会酸吧!”运用肯定的语气,无疑是获取成功的第一步。

3、如用肯定的语气则可以消除自卑感。

有些女人面对着镜子,当她看到自己的形影或肤色时,忍不住产生某种幸福的感受。相反地,有些女人却被自卑感所困扰。虽然彼此的肤色都很黑黝,但自信的女人会以为:“我的皮肤呈小麦色,几乎可跟黑发相媲美。”

而她内心一定暗喜不已。可是,一个缺乏自信的女人却因此痛苦不堪地呻吟起来:“怎么搞的,我的肤色这么黑。”两个人的心情完全不同。

有的女人看见镜子就丧失信心,甚而在一气之下,把镜子摔破。由此可见,价值判断的标准是非常主观而又含糊的现象。只要认为漂亮,看起来就觉得很漂亮,如果认为讨厌看来看去都觉得不顺眼。尤其,关于自卑感的情况,也常常会受到语言的影响,所以说,否定意味的语言,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

《物性论》一书的作者是古罗马大诗人卢克莱修,他奉劝天下人要多多称赞肤色黑黝的女人说:“你的肤色如同胡桃那样迷人。”只要不断如此赞赏对方,那么,这位女人即使再三对镜梳妆,或明知自己的皮肤黑黝,也会毫不在乎。这样一来,她就能专心于化妆,而且总觉得自己不失为迷人的女性。

接着,卢克莱修奉劝我们不妨将“骨瘦如柴”改说为“可爱的羚羊”,把“喋喋不休”改说为“雄辩的才华”。不同的语言可将相同的事实,完全改观,而且也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总之,运用肯定或否定的措词,可将同一件事实,形容成有如天壤之别的结果。可见措词这件事,诚然是任何天才都无法比拟的魔术师。在任何情况之下,只要常用有价值的措词或叙述法,则可以将同一个事实完全改观,当然也能驱除自卑感,而令人享受愉快的生活。

4、不利于自己的措辞,可以省略或改用代名词。

利用自我暗示治好各种疾病,最先发现这种精神治疗法的人——法国的艾米尔·库恩博士告诉我们说,自我暗示的秘诀,就是避免反复使用含有负性意味的无益措词。我们与其说“痛苦消失、痛苦消失、痛苦消失”,远不如说“痛苦消失、消失、消失”来得好些,至少后一句话不会使人有嫌恶之感。尽量少用负性与无益的刺激性措词,甚至根本不用此类措词,更能获得暗示效果。

不仅在精神治疗时要采用这种方法,甚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也应多加采用。我们常常看见某人为考试提心吊胆,而且开口闭口表示可能考试不及格,结果不幸而言中,由此可知,诸如此类具有负性作用的言语,还是不说为妙。倘若不幸名落孙山,你还口口声声说道“留级”,“惨了”,那你就非常可能成为人生的留级生,或是个窝囊废。倘若碰到非说不可的时候,那你最好改用“那件事”、“那个事件”、或“从那以后”等代名词,或其他可以替代的措词,这样自然可把不愉快的事实或气氛摆脱掉。

5、逐渐把问题抽象化,可使讨厌的事情变得不讨厌。

当我们碰到无法避免的讨厌问题时,常会感到闷闷不乐,或惶恐不安。

这时候,有位名叫哈牙卡的“意义论”的学者指示我们一种绝妙的方法,那就是运用“抽象阶梯”,或“袖手旁观”的方式来排除苦闷。

换句话说,任何具体的个别东西,一定具有更高的抽象化概念。例如家里的花猫是雌猫,进一步是猫,再一步则属于猫类,哺乳类,脊椎动物,这样不断往上爬升,原来的事物看起来就会变得很抽象了。

例如你有一位令人讨厌的主管A,那你也可用花猫的方式,将他加以抽象化,即用A——压迫者——哺乳类——脊椎动物——动物——生物等抽象梯次,逐渐将他那种讨厌的气息驱除殆尽,造成“袖手旁观”的习惯,这时候,把A 主管看成脊椎动物,或生物,总比把A 看成A 的情况更使人心平气和。如果碰到讨厌的工作,你也可以马上想到劳动是为了什么——获取吃饭老本——为了生活,懂得这样联想,也能使你心平气和地做事去。不善言辞的人,在苦恼的时候也可这样联想:情报——传递——内容,如懂得利用抽象的阶梯,就能消除不安的具体性。

6、利用联想游戏,有助于忘记讨厌的事情。

在许多不可思议的心理效果里,除了上述的“抽象化”之外,还可利用自由联想的方式。例如从讨厌的事情开始,逐渐把能想到的话语连接起来,则可以在无形中使烦恼或不安的情绪淡泊下来。

自由联想的特征,就是从某一措词开始,把自己所能想到的话连接起来,也就是从最初那句话开始,牵扯出一大堆毫无关系的词语。日本有一位联想术的作家叫做井上氏,他在《江户紫绘卷源》一书里,充分发挥联想的过程,例如:“馒头→乳房→女人→自己的女儿→嫁不出去就糟了→有一位顾客是很理想的青年→强迫女儿嫁→女儿的结婚→孙子诞生→一家团圆→从女婿处取得零用钱→安享清福→无疾而终”。由此可见,这位井上氏的名作家是从一个馒头开始联想到未来的寿终正寝。

联想并非只有寿终正寝的问题。联想的心理效果是无边无际的。总之,联想就是先从自我开始想起,而后逐渐向外扩张,这样就能收到自由联想的效果。自我里包括核心部分与周围部分,一旦别人触及自己的核心部分,则很容易引起愤怒与憎恨的情绪反应。这种情形在心理学上叫做“自我关怀”。

联想就是把人类的关怀,先从自我的核心部分开始,逐渐向周围部分扩展,从自我关怀之中获得情绪的解放。

例如一个人碰到失恋,工作或考试失败的情况,就极想忘记这些痛苦的经历,那么不妨先从最烦恼的对象开始自由联想。失恋→失掉爱情→烤焦的爱情→烤鸡..。如果是情人的姓名,也照样可以自由联想,例如林野原→原野的缺口→原野上的洞穴→陷阱→危险..不管失恋也罢,烤鸡也罢,照样能做联想的对象。

7、如被否定的意象困扰时,应用动词的方式表现自己。

平时,经常和那些被自卑感,以及脸红恐怖症的人闲聊,从他们的谈话里,你能发现这些人简直是庸人自扰,由于对某些事情想得太透彻、太深奥,结果变成自寻烦恼。除非是非常深刻的问题,否则,必须要从这些困扰中寻求解放才对。

如果站在他们的立场,应用一种不把自己当名词,而用动词的方式表现出来。他们口口声声说“我患了脸红恐怖症”或“我是留级生”,从他们的语气里,获悉这些人都用名词的方式表现自己,而把自己造成否定的意象。

这就是把自己关闭在自己随意制造的商标中。于是,他就说“我在陌生人面前面红耳赤”,“我在学校的成绩不如别人”。听他的语气好象十分自卑的样子,事实上后来发现他只有在异性面前,才会显得局促不安,在所有功课里,只有数学成绩不理想,而不是一切科目都不如人。倘若能以部分肯定的方式,使所的肯定的名词变成动词时,那么,“也许有这种事”,之类的含糊措词,就立刻能变成明确的语气,而且也能彻底消除自己随便造成的否定意象了。

8、单位改变时,心理负担的轻重也会有所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想表达同一件事实,但由于使用单位的不同,使得我们对于原物的轻重、大小、或长短的感受也不同。例如半年以后就要参加升学考试了,如果改以“6 个月”的“月”这个单位来表示时,就会给人一种相当漫长的感觉。在这种气氛之下,这位考生就觉得离考期还远得很,不妨慢慢准备吧!同样是在半年以后,如以“日”为单位计算,则等于180 天,日子似乎愈来愈近,于是,这位考生可能赶紧开夜车。

诸位也许在房地产的广告栏里,经常注意到:“距离市中心只有80 分钟的路程”,业主所以用“分”来表示距离,不外乎给顾客造成一种近距离的印象罢了。以前,报纸新闻也曾经刊载“国庆阅兵大典尚余3 个月”。其实,如改以“尚有90 天”来表达时,则可使节日的热闹气氛提早来到。

在一般人的意象里,公里当然要比公尺长,时也比分来得长,即使同一件事实,如改用不同的单位来表达,则可使心理的负担跟着变化,我把这种情况叫做“心理换算”,这也是控制自己内心的一种方法。诸位不妨试试看。

9、凡事要有最坏的打算。

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中的一段说,一位被挖去双眼的父亲,和打扮成乞丐的

参考资料:拿破仑·希尔成功学全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7-11
得过且过,让时间把你的失望忘却,慢慢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回自己的自信,相信自己能力,相信自己能够克服自己懦弱的!
第2个回答  2006-07-12
做好自己就很好了,自信源于自己的思想。如果你总是这样你会后悔一辈子。没有人能够帮助你。自信是靠自己建立的。
第3个回答  2006-07-12
我也不到网上找那些资料了,上面朋友已经给了,只是想告诉你 走路时眼睛要看前方
第4个回答  2006-07-12
过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小事!
第5个回答  2006-07-12
第一楼的是个笨蛋!!!!!!!!!!!!!!!!!!!!!!!!!!!!!!!!!!!!!!!!!没有主见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