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权益吗?

两者是一样的吗

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科学、完整地复式记账法是以一定的会计等式为基础的。一般认为,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简言之,就是:资产=权益,这是不对的。在各种经济业务发生后,会计等式资产=权益的变化不外乎是以下两种情况:
1、等式两边同时变化,则“同增同减”。如资产增加,则权益增加;资产减少,则权益减少。
2、等式只有一边发生变化,则“有增有减”。如资产不变,权益内部有增有减;权益不变,资产内部有增有减。
显然,这两种情况正好就是增减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而不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这说明,会计等式资产=权益不是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不能作为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其原因是这个等式是错误的。因为资产和权益并不相等,而是性质相反,数学符号也相反。用等式表示,应该是“资产=一权益”,即“资产+权益=0”“资产+权益=0”才是正确的会计等式,“资产=权益”仅仅是反映在忽略数学符号的情况下资产和权益的绝对值相等这一特定情况。可见,作为借贷记账法理论依据会计等式应该是:资产+权益=0。
在会计等式资产+权益=0里,不管是几个要素同时变化,还是仅有一个要素内部变化,都只有一种情况发生,这就是“有增必有减,增减必相等”。如资产增加,则权益必减少;资产不变,则权益内部有增有减;权益不变,则资产内部有增有减。假设符号“借”表示增加,符号“贷”表示减少,则等式的变化情况又可表述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正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由此可见,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应该是“资产+权益=0”
资产与权益的关系是会计复式记账、余额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
余额试算平衡,是指全部账户借方期末(初)余额合计与全部账户贷方期末(初)余额合计保持平衡,即:全部账户借方期末(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初)余额合计。余额试算平衡的直接依据是财务状况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各项目的合计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合计,即资产负债表左方和右方平衡。可以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内在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04
资产与权益的关系:资产=权益=负债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企业的资产和总的权益是相等的。也就是说资产是由权益组成的,具体又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企业的股东所有的,就是所有者权益,还有一部分就是欠别人的外债,也就是负债(者权益)。

1、资产是指一个人拥有的全部财产,不管是你的钱,还是别人借给你的,只要是可以支配,都算是你的资产。(比如你有一套房价值500万,即使其中有400万是银行的贷款,你的资产也算是500万。)

2、权益是指你真正拥有的那一部分,还拿贷款买房举例,400万的房子,首付100万,贷款300万,也就是说,你拥有这套房子四分之一的权益,而其他四分之三是属于银行的。

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是指资产直接或间接导致资金或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这种潜力可以来自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可以是非日常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可以是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或者是可以转化为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形式,或者是减少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流出的形式。

如果某一项目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就不能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前期已经确认为资产的项目,如果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也不能再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资产作为一项资源,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具体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控制。

通常在判断资产是否在时,所有权是考虑的首要因素,但在有些情况下,虽然某些资产不为企业所拥有,即企业并不享用其所有权,但企业控制这些资产,同样表明企业能够从这些资产中获取经济利益。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只有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才能产生资产,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1、资产应该等于权益,即资产=权益。
2、因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公式也可以写成:资产=负债(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我们可以把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统称为权益,所以资产=权益。
特此回答!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5-04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