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仪为什么倾斜23度半

如题所述

因为地球赤道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夹角为23.5度

地球公转面---黄道面与地球自转面---赤道面有一个夹角叫黄赤交角,是23度26分,地球公转的时候就是这样倾斜着转的,因此地球仪就是这个样子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6
地球仪倾斜23.5度的原因是为了模拟现实中黄赤交角的23度26分。
在这个模拟中,把水平面当成黄道面,把地球仪的赤道面当成真实的赤道面,如果地球仪水平放置,这个交角比较接近于真实中的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又名:黄道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也称为黄赤大距。目前地球的黄赤交角为约为23°26'。黄赤交角并非不变的,它一直有微小的变化,但由于变化较小,所以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
另:
1度=60分,所以23度26分,并不是23.26度,而是比较接近于23.5度。
第2个回答  2019-11-09
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是90°;在晨昏线上,高度是0°。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太阳高度就纬度分布而言,春秋二分,由赤道向南北两方降低。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就季节变化而言,在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每年冬至日达最小值。在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情况正好相反。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各地,每年两次受到太阳直射。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原因是由于存在黄赤交角,而黄赤交角的度数决定了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所以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当黄赤交角为23°26′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和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的位置和时间一致,这样你很容易就明白了。
地球仪的功能有二:一、呈现地面的地理状况,二、表现地球的运动特性。
地球的运动主要是指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如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看作一个平面,地球将是倾斜著身子绕太阳公转的。当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时,太阳光线直射在赤道圈上,地球上有一半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一半是背光的。
当地球绕太阳转过90度之后,光线就不再直射赤道,而是直射在北纬或南纬23度26分的纬线上。再转过90度时,太阳光线又将再次直射赤道。
当地球又转过90度时,阳光直射到南纬或北纬23度26分的纬线上。正因为地球这样运动,才产生了地球上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等自然现象。
为了表现地球在宇宙中运动的真实情况,地球仪上地轴的方向与底座平面也就呈适当的倾斜角。这一倾斜角约为23点5度。所以地球仪的地轴就应该倾斜著安装。
第3个回答  2006-07-13
因为地球大哥本来就是这样长的哦 这样更科学
因为人看地球仪常常是俯视 这样更方便
因为美学上讲有一定角度旋转起来好看些 这样更美观
呵呵 只想到这些啦
第4个回答  2006-07-13
地球的赤道与轨道本来就倾斜23°27′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