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银抗菌有副作用吗

如题所述

2020 年初新冠病毒爆发并迅速蔓延至全球,被恐惧支配的消费大众竭尽所能对抗病毒,从 口罩到消毒药水再到一些闻所未闻的神奇黑科技,然而有个叫纳米银的关键词更是频繁出现 在消杀灭菌的市场中。 其实在过去的十年里,银作为杀菌剂的使用就已经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增长,而且不仅仅是在 医学领域。从 2005 年左右开始,许多公司开始在各种日常用品中添加这种特殊形式的银。 这些令人惊讶的微小颗粒被放入到袜子、牙刷、洗衣机、吸尘器等等日常生活用品中。 据最新统计,超过 400 种消费产品含有这种形式的银,打开橙色软件一搜,千千万万家标榜 着纳米银技术的产品正在火热售卖,在利益的驱动下,商家们大肆鼓吹纳米银技术的灭菌能 力,然而国内消费者对它的潜在危害却一无所知。 早在 2013 年,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就提出要求限制把抗菌纳米银使用在服装 和其他纺织品上,后来更是直接将纳米银抗菌剂禁用了,澳大利亚也紧随其后呼吁对使用纳 米银技术的日常生活用品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 这个让多个发达国家感到恐惧的小东西究竟有多强的破坏力呢?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纳米 银的潜在危害主要有以下 6 个方面: 一、体积极小随意游动 纳米银是粉末状银单质,粒径小于 100nm,一般在 25-50nm 之间,相当于人类头发直径的 0.1%。因为纳米颗粒非常小,这使其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并且非常容易移动。一旦进入身体, 它们可以无限制地进入所有组织和器官,流入血流、淋巴系统,沉积在胃和肝脏,包括大脑。 二、可轻松穿过细胞,引起变化并破坏 银纳米颗粒可以通过脂筏介导的内吞和不依赖能量的渗透方式进入细胞。摄入细胞的银纳米 颗粒 很快被降解成银离子,在细胞内先是以 Ag-O-的中间物存在,然后转化成 Ag-S-的形式, 可能是结合在含有 SH 的氨基酸或多肽分子上。当人血管内皮细胞、肺上皮细胞、肝上皮细 胞低剂量暴露于纳米银时, 肺上皮细胞产生明显内质网应激、继而诱导细胞凋亡。 三、超高的比表面积,有害反应更容易产生 因为纳米银粒子非常小,所以它们有很高的比表面积。这意味着,接触越多化学反应越多, 其中一些反应是有害的。 四、过敏反应 已有多项研究表明纳米银具有致敏性。摄入银或银化合物,包括胶体银,都有可能导致银中 毒,让皮肤和器官变色。2006 年,有一个 17 岁男子的案例研究,他烧伤了身体的 30%, 在用含有银纳米颗粒的创面绷带 Acticoat 治疗几天后,出现了暂时的蓝灰色。(有历史学家怀疑银正是“blue blood”这个特殊名词的起源,它被用来形容出身高贵的人,皇室成员 经常穿戴许多银首饰,贵族在吃喝时也会使用真正的银餐具。) 五、可能会提高患上癌症、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症的风险 在美国化学会(ACS)的 Nano 杂志上曾发表过一篇研究报道,纳米银进入到人体后,会导 致自由基在细胞内形成,而我们要知道包括癌症、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症在内的许多疾病诱 因正是因为细胞内自由基的过度产生,2015 年还有另一组研究小组提出纳米银似乎对特定 组织有毒性,特别是骨髓中的未成熟血细胞,极有可能构成癌症的风险。但至今尚未能确切 说明一个人在进行这些改变之前必须接触多大剂量的纳米银,我们只能以非常谨慎的态度去 对待这类产品。 六、威胁生态环境 使用涂有纳米银的洗衣机,或者清洗纳米银纺织物,都会将一些粒子排入下水道系统,汇入 河流和湖泊。这些纳米颗粒可能会被鱼类摄入,也可能沉淀在河底并伤害生活在那里的微生 物,不管是有害的还是无害的(因此,在瑞典纳米银洗衣机已经禁止生产)。最让科学家担 心的是,进入环境的纳米银越多,微生物就越有可能学会如何抵抗它,更利于繁衍出超级细 菌。单单一个 50nm 的粒子就能引起整个生态圈的巨变,可想而知它能给我们的身体系统带来多 大的威胁。目前国内市面上标榜纳米银产品的质量更是参差不齐,使用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纳 米银,以及使用不同的涂层,都有可能影响改变其毒性。知道这些真实内幕后你还敢随便乱 买所谓的抗菌产品吗?至少在目前的研究不能保证消费者使用这些新技术是安全的情况下, 我们应该保持理智及谨慎的态度去对待这些产品,而不是一味地掏空钱包给自己带来更多伤 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0
纳米银抗菌是利用银单质抗菌特性来阻止病毒的繁殖,是一种天然抗菌剂,与抗生素有所不同。
抗菌原理
1、与细胞膜、细胞壁DAN相结合,置换DAN分子双螺旋结构中胸腺嘧与嘌呤、胞嘧啶与鸟嘌呤之间的氢键,导致细菌DAN分子结构变形,抑制DAN、RNA、蛋白质的合成,使病菌失活。
独特的化学结构,彻底灭菌
2、银的化学结构决定了银具有较高的催化能力,高氧化态银的还原势极高,足以使周围空间产生原子氧,原子氧具有强氧化性,可以灭菌。
与巯基(—SH)结合,使蛋白酶上的巯基(——SH)结合,使蛋白酶丧失活性,导致细菌死亡。当细菌被杀灭后,银离子又由细菌体中游离出来,再与其他菌群接触,周而复始进行上述过程,这也是银杀攻持久性的作用。
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
4、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慢生损伤时,伤口中金属蛋白酶(MMP)活性增强,MMP结构中含有巯基(——SH),活性需要锌离子的参与。MMP活性过高会破坏生长因子和新生组织、阻碍愈合。而银可以与MMP结构中的巯基结合,或通过减少伤口表面锌离子,从而降低过渡的MMP活性,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
第2个回答  2012-05-05
以纳米银为例看纳米材料的优点缺点
随着纳米科技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纳米产品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经常我们会看到纳米涂层,纳米材料,纳米技术等字样的宣传语,并且大力宣传了所具有的特殊性能。在面对这些高科技产品的时候,不少人会问,纳米材料真有那么神奇么?

  在众多纳米材料中,由于银普遍存在和其具有广谱抗菌的特性,纳米银的使用已经渗透到日常消费品的各个领域。

 纳米银的活性基团是带电荷的银离子,由于其大小在纳米尺度范围,会带来与金属银完全不同的特殊性质。纳米银所具有的抗菌效果大大加强,其机制可能与其大的比表面积能更快地释放银离子有关,也可能与纳米银本身的表面活性有关。因而可以用更小浓度的纳米银来达到更强的抗菌效果。也正因为这样的强大的抗菌能力,纳米银被广泛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据估计,全球至少有250多种消费类产品使用了纳米银。像食品袋,厨房用具,食品添加剂,清洁剂,消毒剂,家具,化妆品,卫生用品,婴儿用品,手提箱,门把手,婴儿产品,动物产品,植物产品等等。一份基于市场的研究调查了目前全球范围内从1980到2010年期间生产纳米银相关产品的公司所拥有的纳米银相关专利情况,结果表明针对商业用产品的纳米银专利有7422项专利群(1980.1.1-2010.12.31),用于日常消费品的纳米银专利有932个专利群。朝鲜,中国和美国是使用纳米银和纳米银相关产品最多的国家。

  目前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当产品加入纳米产品的同时,也会引入相应的安全问题,而这些安全问题还没有最终的定论,也没有相应成熟的检测方法。在还没有明确纳米颗粒的安全性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可以在大量应用这些纳米材料之前,先对其安全性进行必要充分的研究与论证,避免重蹈覆辙。

  关于纳米银安全性问题的讨论早已有之。有的人认为千百年来对金属银的使用事实证明银对健康无害。但是此种观点忽视了纳米银与金属银还存在差别,纳米银还具有金属银所不具有的特殊性质,目前我们对纳米银的毒性了解的还非常有限。另一些人则人为纳米银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银虽然具有强大的抗菌效果,但是银并不能区分好的细菌和坏的细菌。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人体是携带有一些非致病菌的,这些好的细菌对我们的健康是有益的,比如皮肤作为人体抵御外侵第一道防线,除了本身的屏障作用之外,皮肤表面存在的正常细菌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防护作用,当使用接触皮肤的纳米银产品后,会破坏这层生物防护系统,造成免疫系统的破坏。

  纳米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证据,但从一些体外试验我们可以看到银可能具有的潜在危害。有研究表明,银纳米颗粒的接触可导致炎症反应,氧化应激,遗传毒性(对生殖细胞有影响)以及细胞毒性。纳米尺度的银要比大尺度的银毒性更强,这可能是由于小尺寸导致的比表面积增大所致。但仍需要实验来证明纳米银的毒性作用是来自与小尺寸效应还是来自于其释放的银离子,或者两者都起作用。

  在整形科,将纳米银颗粒涂在植入体的表面,可以有效防止术后感染的发生,但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50纳米的纳米银颗粒可以在低于有效抗菌浓度的条件下对破坏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这两种细胞是保持骨骼生长代谢的两种主要细胞)有很高的毒性作用,而3微米的银粒子则毒性很低,而要发挥抗菌效果的银离子浓度要比毒性浓度高2-4倍。这可能是由于应颗粒体积越小,表面积越大,释放的银离子越多所致。这将会影响植入体的生物兼容性。

  市场上我们还能看到口服用的胶体银产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指出:动物研究表明银可以在体内蓄积。胶体银在人体内的蓄积可以导致银质沉着病。该病能导致皮肤,其他器官,深部组织,指甲和牙龈变成蓝灰色。食用胶体银的另一个副作用是可能会有神经毒性(如癫痫),肾脏损害,胃损害,头痛,乏力和皮肤刺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指出有关胶体银的诸多好处,并没有科学依据。在1999年美国FDA就发表公告称没有含胶体银的产品被认为是安全和有效的。

  纳米银产品的使用也会对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如纳米银洗衣机声称可以有效杀菌。但这也会同时杀死正常菌。排放到污水中的纳米银会杀死土壤和水中的正常细菌,这对土壤和水循环的。因此在瑞典纳米银洗衣机已被禁止继续生产。

  无限制的使用杀虫剂会导致抗药性的出现,炎症出现以及人体正常菌群的失调。使用含有纳米银的化妆品和卫生用品可以使纳米银颗粒通过皮肤,粘膜,肺。消化道进入人体。由于对这些现象可能导致的后果缺乏有力的证据,因此无法评估其风险。而且也无法知道人皮肤正常的菌群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与食物接触的材料也逐渐在使用纳米银材料,(如存储袋,冰箱涂层等),而纳米银有可能渗入到食品中,但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相关数据并不充分。同样也没有可靠的数据来分析纳米银产品的数量和环境之间的关系。银是被认为有毒的金属,可以在人体内累积,主要损害胃和肝脏,同时也具有神经毒性。世界卫生组织声明银是有毒物质,美国环保署认为银作为杀菌剂对土壤有机物和水系有破坏作用。

  纳米技术在医学,能源,电子,材料以及其他领域被寄予了极大的希望来获得新的突破。由于纳米材料所拥有的与大尺度材料不同的特性,纳米技术显示出的独特优势不可否认。在纳米材料因其特性而显示其优点的同时,也同时隐藏着因这种特性而带来的对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

  但任何一项新的技术在发挥巨大优势的同时,必然伴随着潜在的危险,这不是纳米科技才都有的。通常像电,日常清洁用品,汽油以及医学上的X-射线,对一项技术的风险了解的越多,就越有足够的信息让我去成功的利用这项技术,并充分认识到他的益处。
第3个回答  2012-04-30
纳米银的安全性

银在金属分类中属于贵金属。
2001年,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外科教授Robert H. Demling在《WOUNDS》上发表文章[1],阐述了银治疗创伤的功效,他认为,“银通过阻断微生物的呼吸酶系统(阻断其能量产生)来杀灭微生物,但对人体细胞没有负面影响……几个世纪以来银的使用证明了银对人体组织是无毒的,毒性是由用于传输银的结合物质引起的,比如硝酸和磺胺嘧啶。”
1990年,美国毒物与疾病登记处及美国公共卫生局委托Clement国际公司进行了银毒性的调查[2],内容涉及银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根据该研究,至今还没有外用银引起人毒性反应或影响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的功能以及发育和遗传毒性的报道。
早在明代,中国的《本草纲目》中也有“生银,味辛,寒,无毒”的记载[3],李时珍说,“银本无毒,其毒则诸物之毒也”。
100多年来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证明,银非常安全。
人们针对银的安全性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Lentz[4]将含1.52克/升氧化银的饱和溶液静脉注射给不同的动物,每天3次,一次4毫升,连续3周,没有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这相当于70公斤的人每天摄入1190毫克的银;Gompel和Henri[4]研究了长期重复注射胶体银溶液对豚鼠的影响,他们发现,豚鼠静脉注射0.25克/升的胶体银,每天1-2毫升,连续2个月,没有出现异常反应,这相当于70公斤的人每天注射17.5-35毫克的银;1975年,M.S. Wysor[5]每天将1050毫克/千克的磺胺嘧啶银(含30%银)口服或皮下用于小鼠,连续1个月,实验结束时,受试动物无死亡,体重无减轻,没有行为改变,也没有腹泻,将动物处死,组织切片分析发现,受试动物没有明显的病理改变,1050毫克/千克的磺胺嘧啶银相当于70公斤的人使用22克的银。
C.E. MacLeod医生[6]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了化学制备的胶体银,在此基础上,他在1912年的“Lancet”上说,500ppm的胶体银可以局部使用、皮下应用、静脉注射或口服,没有毒性,皮下使用的剂量可以不受限制,注射1-2毫升500ppm的胶体银会提供0.5-1毫克的银;1916年的“Lancet”中[7],T.H. Sanderson-Wells用胶体银成功地治愈了1例产后败血症,他报道,“20毫升500ppm的胶体银(等于10毫克的银)没有副作用。”
Roger Altman Eng.Sc.D博士为了了解银的排泄情况,用自己做实验,进行了银平衡测
试[8]。他每天摄入2.34mg的胶体银,连续几个月,结果发现,银很容易从体内排出而不会蓄积,在测定期内排出的银量超过同期内摄入的银量。
磺胺嘧啶银自引入市场以来,已经在临床上使用了几十年,每天最多可使用30g(含银9.06g),至今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

现在国家批的纳米银药品已经卖了好几年了,像淘baowang《99痔疮官网直营店》里的纳米银痔疮凝胶,都是以此为材料研制出来的。

参考资料:www.namiyin001.com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纳米银抗菌:
(1)99%的有害菌为单细胞体,寄生在人体内;而有益菌是多细胞体,以菌群的形式在人体内存活;纳米银专杀单细胞体;
(2) 单细胞体用蛋白酶呼吸,多细胞体有专门的呼吸系统组织,纳米银抗菌原理就是纳米银颗粒与蛋白酶结合,产生物理、化学反应,分解蛋白酶,使细菌失去活性,从根本上消灭有害菌;
(3) 目前纳米银抗菌主要应用于体外,而在体外保持无菌状态对人体是有益的;
根据我所了解的,纳米银抗菌,是没有副作用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