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百万的能力,却输在了“高龄”,人到中年后半生出路在哪里?

如题所述

35岁之后的人生怎么走?这是今年自己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

在刷手机的时候,看到了各种各样裁员的消息,尤其是80后中年职场人这个群体,吐槽生活不顺和失意的特别多,有的人即使月薪3000也失业了,因为行业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当然那些收入高的高管也未能幸免,年薪百万还是被公司裁员,背后的理由和原因大家也都能略知一二。

一方面是因为疫情的冲击,公司为了降低员工成本,另一方面职场上历来对于35岁以上的职场人都不是很友好,从月薪3000到年薪百万,只要过了35岁这个年龄门槛,你的危机感已经不是和你的能力挂钩了,很大程度上高龄能掩盖你所有的优势,老板觉得聘用你的成本太高,嫌弃你没有创新能力,占着位置拿工资想混到辞职,虽然在能力和经验上你的确有优势,但是另一方面市场上的874万毕业生不知如何去向,他们成本更低,执行力更强,工作更有激情。你一个人工资可以养活十几个大学生,如果换做我是老板,我也会考虑要不要换掉你。

在社交网站上,看到了一位被裁员的年薪百万的高管,发了这么一段话:

“以前的日子可能会一去不复返了,没想到裁员也会轮到自己身上,总觉得裁员会从下面的员工下手,但是现在看来,是公司养不起自己了,是自己太贵了。”

从学校走向社会和职场,职场生涯的每个阶段我们都会有自己的顾虑和焦虑,刚毕业20岁出头的时候,能力跟不上自己的欲望,害怕自己努力工作没有成长,心里想着月薪过万但是手上却做着月薪3000的工作,20-30岁害怕自己未能升职加薪,奋斗10年依旧在社会底层,过了30岁进入中年以后,其他都不敢想,保住自己的工作就是自己最大的期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职场和自己的期待和预期越来越低。

年轻的时候不怕没工作, 觉得看老板不顺眼,能有说走就走辞职的勇气,也没什么负担,但是一到中年,最怕的就是丢了自己的工作,被领导骂得往肚子里咽,加班加到再晚也是为了能在公司多待一段时间。

为什么“裁员”“降薪”“辞职”这些字眼,对于中年人来说变得异常敏感呢?那些在年轻时候不以为然的东西,在35岁之后想也不敢想,碰也不敢碰。

究其原因,其实他们怕的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年龄增长背后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包括心态,包括生活,包括工作。

对于中年人来说,失去工作真的会像天塌下来了一样。

一位中年大叔在高速公路上被赶了下来,一个人走在高速上,交警赶到现场的询问的情况的时候才知道,这位大叔失业了没找到工作,本来想着回老家找工作的,但是口袋里真的没有一分钱了,活生生被人家从高速上赶了下来,最后回老家的钱还是交警自掏腰包出的。

你说中年人对于生活的有多无力?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之所以人到中年,活得越来越无力,其实无非就是这三点原因。

一、人到中年,多数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生活成本每年都在上升,但是工作收入上的涨幅并不是很大,甚至很多人在过着借钱还钱的循环生活,手里没钱。

二、在公司的价值,在老板眼里的价值,自己每个月拿的工资,并没有因为年龄的着增长实现较大的提升。

三、多数人主要生活收入来源是被工资和工作捆绑的,一旦失去了工作,生活会变得很不稳定,基本没有抵抗失业风险的能力。

有人说,35岁之后的人生之所以难走,一方面是逃不过中年不立的现实,当年立下的伟大梦想没有实现,另一方面是如今想再拼命搏一搏,但是背后有了家庭和孩子,让自己不再有那么多的试错的机会和时间了。

记得马云在一次直播上说过一句话:“现在的年轻人有压力是很正常的,但是那些中年老年的人也有压力,年轻人倒了可以再起来,但是那些中年人一旦倒下了就起不来了。”

数据显示,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3年,对于很多人来说,从二十几岁踏上职场开始,到30岁,35岁多数人肯定不仅只会从事一份工作,而且多数人在这一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中,自己任职的公司可能都会出现倒闭的现象,而且一些行业在10年后发生巨变,很有可能你现在从事的工作10年后会被机器代替,别不相信,非常有可能,现在的无人驾驶汽车都出来了,你还觉得什么是不可能的。

既然一定程度上能感知行业和工作的变化,我们不妨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不要觉得自己的未来一定是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的,我们不应该把重点放在未来我会做什么样的工作,相反,我们更应该关注自己的能力养成和提升,就是所谓的一技之长,现在的职业精细化分工越来越明显,对于个人的专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妨花个几年时间去培养工作之外,相对专业并且能用这个技能赚钱。

摆脱工作上能力的束缚,去培养工作之外的能力,即使脱离自己的公司,脱离自己的工作,你也能靠这个技能养活自己,但是最好不要是那种通用的技能,门槛很低的那种,像什么快递小哥,外卖小哥这种,基本不受主观条件和能力的制约。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其实每天上班就是在重复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能应付得过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好。但是对于工作之外能力的培养,你要全身心的投入,因为对自己来说不仅仅是一次新的尝试,更对于自己的年龄来说,一旦做了就要做出成绩和结果,因为基本没有让你可以试错的机会,一旦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

35岁是个很难跨过去的坎,关于35岁之后的人生该如何走,这里给大家几点建议。

一、努力存钱,控制不必须的消费

年轻的时候喜欢提前消费,这没有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但是现在的你,在收入不足以支撑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时候,生活就是柴米油盐,每一块钱支出都是需要精打细算,首先需要转变自己的消费观念,只买必须的,控制想买的,遵循这个原则,有了省钱和存钱的习惯,你会发现,其实自己少花点钱也没什么。你现在做的,都是在为未来的买房买车做铺垫,买车买房时候的毫不犹豫,就是从你现在节省每一分钱开始积累的。

二、培养自己工作之外赚钱的能力,丰富收入形势

一个月薪5000,但是每个月可以收租1万块和一个月月薪1万的上班族相比,你会觉得哪一个更稳定,毫无疑问肯定是前者。同样的道理,之所以很多人难以走出35岁危机,一方面是因为收入增长缓慢,入不敷出,另一方便是收入渠道和形式单一,没了工作,再加上平时没什么存钱的习惯,就很容易被生活打败。

培养自己工作之外能赚钱的能力,其实就是在给自己下半生找退路,一旦失去了自己工作,也不必太焦虑,只要你另外的一技之长能的持续赚钱,哪怕赚少一点也没问题,保持和自己工作收入差不多的收入水平,等到自己再找到工作的时候,生活压力也会小很多。

即使有的时候赚得少一点,但是也总比没了工作天天在家里发愁,只有支出没有收入好。

三、中年承认平庸很难,但是请接受现实

我知道,这一点对于很多人来说都难以接受,凭什么要承认自己平庸,我觉得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你要知道,如果你的努力真的有用,那么在20-30岁的这10年,也足以让人看出端倪了,30岁之前没成功,过了30岁基本也就不会成功了。

不上不上,不富贵,但是也不会过得太好,承认吧,这就是很多中年人的现实。

前段时间看到了一个消息,一位985名牌大学毕业生,工作8年从月薪5000变成了月薪3500,那些从前很优秀的人,一旦走上职场和社会,好像并不是那么优秀了。其实不是他们不努力,不是他们变得平庸了,而是社会对于优秀的定义和评价在变,即使你很努力,在没有达到一些社会标准的时候,在很多人看来,你依旧是平庸的。

但是即使是这样,很多人还是觉得生来就是要大事的,但是干了十几二十年还是拿着几千块的工资,每个月还是依旧要还各种各样的贷款,不怕中年没钱,就怕到了中年对于自己的认知还停留在刚刚毕业那会儿天不怕地不怕的阶段,仔细想想这时候已经不是你一个人了,对自己定位和认不清,只会浪费自己更多的时间。

写在最后:

其实人到中年高龄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想努力的心逐渐倦怠下来,可怕的是你认为你的一辈子已经定型了,可怕是在面对不断上升到生活成本和压力之下,你还是不肯去寻求改变,虽然中年的改变会是一阵剧痛,但是阵痛过后,可能会一劳永逸的人生。

学会存钱,改善自己的消费观念,提升自己的赚钱能力,学会去摆脱自己的工作赚钱,这样你的下半生才不会走得那么累,更不会因为高龄而丧失自己的竞争力,高龄不可怕,可怕的是心老了,承认现实了,妥协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0
在敢于创业。因为人到中年在职场的瓶颈难以突破,晋升会越来越难,而创业是最佳时机。
第2个回答  2021-03-10
我觉得已经到了中年以后,很多事情都要想开一点,不要太拼命,身体健康才是最主要的,财富不是最主要的
第3个回答  2021-03-09
努力存钱,避免过多消费,希望自己有工作之外的其他能力,也可以给生活减轻负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