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此时随机问一位家长,如果有机会免费送自己的孩子出国读书,大概90%的家长都会选择同意。在我们的认知中似乎国外的教育更好,这个"更好"包含着很多笼统的概念。
自世界步入现代化社会以来,欧美国家对于物理学、化学、数学等近现代学科的探索和理论储备在世界上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因而我们国家从上世纪就对西方先进文化有着尊敬、好学的精神。
在教育领域,欧美国家对于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的理论搭建也远远走在世界前端,近些年来,媒体不断地为我们引进了西方优秀的教育理念,确实让我们越来越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不断去调整我们的育儿理念,并且获得了很好的成果,解决了很多家庭中亲子之间互相不理解的问题,避免了很多教育悲剧的产生。
我们对于"送孩子出国",在知识的硬件条件上是非常向往外国的教育条件的,这无可厚非,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很多孩子却并非我们向往的那样——得到彼此尊重的教育方式、优越教学环境、与西方理论相适应的西方思维引导孩子更轻松地理解知识,反而,孩子的学习还不如国内的孩子。
学业不理想让孩子内心受挫,独自在国外远离家乡的孤独让孩子更加茫然,原本的憧憬和向往落空,家长往往会觉得自己花了这么多钱送孩子出国,却得不到想象中的成绩,就把失败归咎于孩子身上,但是,这样的想法真的对吗?
你真的了解"出国上学"的真面目吗?
外国的教育真的"先进"吗如前文所述,家长们所憧憬的外国的教育水平,往往是认为外国的教学硬件条件比国内强,但是要说起"硬件条件"是什么,家长却未必说得清。
1. 盲目跟风、渐行渐远
关于"出国学习哪里好"这样的问题,家长往往会信服那一套标准的说法:
教学轻松易懂、采取先进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轻松掌握知识而不用被堆积如山的练习和考试淹没;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大学时,假期都很多,孩子的情绪和状态都很阳光,每天的课程也不多,很早就能放学;上课像玩一样轻松开心,学校还会开设各种课外技能学习,孩子似乎也学到了不少东西,老师们常常夸奖孩子,只要一问起,就能说出孩子的众多优点,让家长觉得孩子真是长大了。
要说起来,家长会觉得,欧美的学校和国内的学校差别也太大了,"学生不用再承受巨大的压力进行学习,而欧美的老师们对待学生都很尊重,很会引导孩子学习,况且他们从不体罚学生,他们比较重视法律"——这,就是家长们认知中的欧美学校。
于是,在各种广告和鼓吹下,这样的错误的信息就被家长们全盘接收进来,并且信以为真地认为,欧美国家的孩子们不需要进行繁重的学业学习,就可以顺顺利利的毕业,进入社会获得职务,在工作中继续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
而自己孩子只需要把英语学好就行,"再说了,在欧美国家呆几年,有英语环境,不用辛苦学习也能把英语学好了,通过考试拿毕业证都是小意思,只要娃认真踏实学习就行"。
我只希望各位家长明白,对于国境线之外的土地,家长从来没有亲眼见过他们的生活,也没有任何渠道对这些国家的文化、历史、社会性质有深入的理解,仅仅通过一些机构的广告和推销员们半个小时的单方面演讲,是无法得知欧美国家教育系统的真实面目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该凭着自己惯有的对西方国家的印象,就产生盲目崇拜的心态,"跟风"行为在很多时候并不会给我们带来好处,只会让我们远离事物的本质。
2. 不明就里、学业失败
当信息的获取渠道是推销员、广告以及和自己关系并没有好到每句话都讲实话的亲戚或者朋友时,其信息的可信程度令人质疑,信息的贫瘠也应该令人深思,但家长们的亢奋程度却已然达到了饱和,于是孩子们往往是在这样信息不健全、不真实的情况下,就贸然被送出了国。
很多孩子在国外的生活中,其实也并没有一个统观欧美国家教育机构的方式来让自己清醒,所以孩子们就这样在错误的信息情况下全凭着自己的天性在生存。
好学的孩子可能会觉得自由时间太多太浪费,不如多学习来的实际,而多数孩子因为在国外人生地不熟,很难有勇气外出,能够获取的学习方面的信息也就更少了,因而大多数孩子就满足于学校教授的课程,当学校放假的时候,孩子们也就放假、娱乐,即使他们想要好好学习,除了课本知识以外也很难认知到外国教育理念的核心。
于是,因为"听话"、"认真跟着学校走",中式思维的我国的孩子们,因为对学校的信任,反而更容易畏首畏尾,夹在国外的环境和家庭的捉襟见肘之间,将自由时间多用于娱乐、运动、打工之类并不重要的事情上,即使上学再认真,也荒废了学业。
"送出国",经济条件是硬性指标家长此时会很好奇,为什么自家的孩子这么听话,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学校的课程,为什么还是不如那些欧美国家的孩子,为什么他们能够考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学,我们家孩子完完全全是跟他们一样在学校里学习,却考不上那些名牌大学?
这其实非常简单,就像我们国家的孩子,从小周末两天就被塞满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一样,欧美国家的公立教学机构也是如此,并且比我国的学校更加"宽松"。
欧美国家的教育模式,是一种符合其国情的模式,他们让学校的学业难度较低,授课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入学考试的门槛却比较高,因此,当国外的家长们想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去一个名牌大学的时候,他们就需要花钱给孩子报名各种各样的补习班。
国外的优秀学校,校内供给学习的公共资源很强、入学门槛高这些特点让学校变得更像是一种能力的证明,而并非以教学师资力量为重点,只有考入优秀的大学后,你才能感受到与学校名气相匹配的教学水平。
也就是说,国外公立学校的小学至高中阶段的学校,更倾向于一种能力的证明,学生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家长证明家庭的经济能力。
这样的教育机构运作方式,也正符合其资本主义社会性质,对于欧美国家来说,人和人之间的资本水平本就是不平等的,学校对孩子的"不作为"只能由家庭的经济条件去弥补,也就划分开了欧美国家的社会分工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