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岛芳子本是清朝的格格,为何成为日本的间谍了呢?

如题所述

爱新觉罗善耆,清朝十二铁帽王之一,皇太极长子豪格的十世孙,他有个女儿非常的出名,号称“东方魔女”,日本名字叫做川岛芳子。

在世人眼中,晚清的王爷个个都是提笼挂鸟、养尊处优的无能之辈,但是,善耆并不是个糊涂人,在清末诸王中他算得上是佼佼者,干练、开明、忠心耿耿。为挽救岌岌可危的清王朝,他吸收、借鉴了当时西方列强的一些科学管理方法和经验,接连创造了几个“中国第一”。起草了第一个“地方自治”的具体方案,甲午海战后,第一个提出重建海军方案;召开中国近代第一次卫生防疫方面的国际学术会议;建立王府井商业街等。

善耆

善耆跟那些只会享乐的晚清皇室宗亲不同,他自幼习武,英勇过人。20岁时,就任二等镇国将军御前侍卫,23岁升任头等御前侍卫,与光绪帝朝夕相处,俩人年龄相仿,互相影响。1898年,光绪帝推行变法维新,因与保守派对立而失败,光绪帝被慈禧软禁于中南海瀛台。这时,32岁的善耆刚刚继承肃亲王爵位,正在家里守孝,没能参与变法,但他却是光绪变法维新的忠实支持者。

随后,八国联军进入北京,迫使慈禧太后挟光绪帝出逃。听到皇帝出逃的消息,善耆不顾守丧之礼,撇下病重的生母李佳氏,来不及收拾家财细软,便策马扬鞭,连夜追赶。追了三天才终于追上慈禧、光绪等人。恰好这时,一行人行至河北宣化,一条大河拦住了众人的去路,过河时众人只顾抬着慈禧,竟把光绪皇帝抛在一边。

等慈禧过了河,也没人回来伺候光绪。眼见这情景,光绪大为恼火,怒斥这帮奴才,又抱着善耆大哭。善耆也急了,居然反过来教训起光绪:“您就是好急,当初的维新就毁在急上。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不就过河吗?用得着这么急吗?”此时此刻,可以说是善耆一生最好的机会。如果他力劝光绪回京,推行改革,或许会为晚清政局增添一抹亮色。可惜善耆顶撞完光绪后,亲自背起光绪过河,继续跟着慈禧走。此时的善耆想要变革,但却胆略不足。

慈禧

可是,善耆没想到的,慈禧可想到了,她怕善耆拥立光绪回京,独揽大权。行抵山西大同时,就命善耆回京,会同庆亲王奕劻、大学士李鸿章办理善后事宜,实则是要把光绪帝同善耆分开。回到京城,善耆傻了眼,城内遭受战火,到处凌乱不堪,连他的府邸,有着205年历史的肃亲王府,也受到战火的波及,被彻底烧毁了,只留下断壁残垣,还被日本大使柴五郎的守军占领了。肃亲王府旧址就是现在北京市政府的所在地,与紫禁城相隔不到两公里。

善耆马不停蹄地赶到紫禁城,幸好紫禁城没有被损毁。善耆很纳闷,自己的王府都被烧没了,紫禁城为什么能保存得如此完好呢?

事后,善耆从庆亲王奕劻那里得知,是一个叫川岛浪速的日本人从中斡旋,才得以让紫禁城保存完好。当八国联军入侵时紫禁城内还留有六位皇妃、二百余名宫女,太监和两千人左右的守卫部队。德军因为公使克林德被杀,在景山上架起六门大炮,准备炮轰紫禁城以示“报复”。

川岛芳子(左)川岛浪速(右)

这时,日军已经占领了东四牌楼、西四牌楼以北的区域,川岛浪速此时任日军总司令福岛安正的翻译官,由于精通汉语,被任命为“警政事务官”。当时,日军反对炮轰紫禁城。川岛浪速作为交涉者到景山找到德军指挥官,以英法联军曾经焚毁圆明园,遭到国际社会谴责为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劝说他们不要做让全世界舆论谴责的事情。最终,德军指挥官答应给川岛浪速48小时期限,让他劝说紫禁城内的守军放弃抵抗,打开城门。随后,川岛浪速立即赶赴神武门,说服守军放弃抵抗,由日军把守紫禁城各门、负责“维持秩序”。连慈禧老佛爷和皇上都逃了,谁还愿意为一座城拼命?当天夜里,川岛浪速就劝降成功了,随后,日军兵不血刃地拿下了紫禁城。

而奕劻却认为多亏川岛浪速的劝说,紫禁城才得以保持完好。日军派川岛浪速管理紫禁城,他也领导有方,成效卓著。听了奕劻对川岛浪速的介绍,让善耆不由得肃然起敬,二人都认为川岛浪速不仅是个好人,而且是个能人。在之后的交往中,善耆更加坚定了对川岛浪速的这一印象。

川岛浪速以一人之力救下紫禁城的行为,让善耆记忆深刻。王府被毁,善耆带着一大家子人搬到了京城的西边、位于如今北京门头沟区的第三代肃亲王丹臻的阴宅“冷格庄”内居住。为了补偿善耆的损失,慈禧下令任命善耆为京师税务总管“崇文门监督”,这可是个肥差。按照惯例,崇文门监督负责征收北京城的商税、房契税、田赋、过路费及其他营业性税收,但善耆清正廉洁,非但没有中饱私囊,反而通过内部整顿、清查贪污,将税收净收入从30万两增加到60万两。善耆的这一做法虽然为自己博得了清廉之名,但无形中却得罪了大批的既得利益者。

仅仅一年的时间,善耆便被庆亲王奕劻借故弹劾,惨遭罢免。善耆就是这样一个有些偏执的人,在那个贪污受贿、腐败成性的朝廷里,善耆能独善其身,实属难得。可是仅凭他一已之力,也难以挽回清朝没落的局势。庚子事件后,京城街市破坏严重,社会治安恶化,为了改善治安,清政府新设立了工巡总局,由善耆担任工巡总局管理事务大臣,刚一上任,他就想到了那个传奇的人物——川岛浪速。

善耆听说川岛浪速在日占区任警政事务官,实施的是日本式警察制度,在他严格的管理之下,日占区秩序较好,百姓安定。眼下善耆正要筹办北京警务学堂,便找到了川岛浪速。第一次见面,川岛浪速就让善耆印象深刻。见到肃王爷的第一面,川岛浪速就向善耆毕恭毕敬地行了个90度鞠躬礼和单腿跪拜礼,以此显示自己是个地道的中国通。

言谈之中,善耆发现川岛浪速竟然与自己对世界局势的看法一致。川岛浪速对善耆说:“如今世上对清王朝统治造成最大威胁的,是白人帝国主义诸国。我们大东亚地区应联合起来。”川岛浪速的话说到了善耆的心坎里,善耆答道:“如欲挽回如此滔滔大波之颓势固非易事,若非中日两国提携,终难达亚洲复兴之目的。中日两国,若能长短相补,则东方出现一大富强之亚洲抵御白色势力绰绰有余。”

善耆

此时,在善耆的意识中,错误地认为日本是大清朝战胜西方列强的亚洲盟友,若能与日本联手,方可保大清基业。善耆这么想并非没有原因。

清朝在那个时候孤立无援,甲午战败后,国人纷纷向日本取经维新变法,此时的日本采取了拉拢维新人的政策,给予大力支持。康有为、梁启超在维新失败之后,也是流亡日本,由日本提供庇护的。支持维新的善耆,也对日本充满了好感。

在善耆的助推下,清政府赐川岛浪速四品顶戴,并任命川岛浪速为警务学堂监督一职,相当于现在的校长,全权办理包括毕业生分配定级、任职后考绩升迁等一切事务,并效法日本设立新的警察制度。这一职务,让川岛浪速在晚清拥有了势力。善耆从不徇私枉法,他是看到了川岛浪速的才能,才举荐他当警务学堂监督的,而川岛浪速也确实没有让他失望。在二人共同治理下,京师的治安得到大大改善。京城内第一次出现了派出所,巡警被派到各个街区,路口也被设置了木制的巡警阁子。

经过几年公事上的合作,川岛浪速成了善耆府上的常客。川岛浪速经常给善耆传递一些有关八国联军的情报,这些情报都相当准确。在善耆面前川岛浪速表现得正直、忠诚、可靠,凡是善耆请川岛浪速办的事情,他都尽力照办。

川岛浪速很善于利用人际关系帮助自己升迁。他出生在日本个穷武士家庭,十分贫寒,连饭都吃不饱,但川岛浪速很快便借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川岛浪速少年时期的教育中,日本帝国朝野上下都在鼓励拓展疆土,这种意识根植在川岛浪速的脑海中。

15岁那年,他考上了东京外语学校,选学汉语。毕业之后,他想到大清来,可他穷得连一张船票都买不起,在日军参谋部工作的同乡福岛安正资助了他,并将他介绍到上海从事间谍工作。到了上海之后,川岛浪速进入“广业洋行”,这是日本军部谍报机关开设的秘密据点,在这里川岛浪速学着成为一名谍报人员。为了快速提升自己的身份地位,29岁那年,川岛浪速娶了比自己大四岁的松岗福子。松岗福子的哥哥松岗洋右是九州巨富,日后更成了满铁株式会社的总裁。

努力不如借力,这句话用在川岛浪速身上再合适不过了。这场婚姻让川岛浪速收获了巨大的经济资本和政治资本,他不再是那个为一张船票而发愁的穷酸小伙了,他不但可以享受有钱人的生活,更可以在日本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中接触社会高层,并跻身其中。

善耆对于川岛浪速来说,也是极好的过桥梯。川岛浪速多次表示,愿意代善耆与日本政府和军界联络,争取日本对大清的支持。俩人一拍即合,几乎天天坐在一起饮酒高论,畅谈东亚大势。

与川岛浪速交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此时的善耆正在部署着一个惊天计划,慈禧死后,他要拥立光绪帝上台。为此,他利用职务之便专门成立了一支消防队,练习爬墙上房,而且按军队的模式装备新式洋枪,每天按时出操。他计划着,慈禧已到风烛残年,一旦慈禧寿终正寝,立即以救火为名前往瀛台救出光绪帝。

等到光绪帝重掌大权,他就可以借助日本人的力量进行变法维新。为了搭上日本这条线,善耆甚至提出与川岛浪速结拜。1907年冬季的一个早晨,善来到川岛浪速位于东单三条胡同的府邸,见到肃王爷亲自登门,川岛浪速热情地把善耆请进门。两人做了结拜,但各有各的目的。

然而,就在善耆为光绪皇帝暗中策划之际,光绪皇帝却病入膏肓。1908年11月14日傍晚,光绪皇帝在中南海瀛台的涵元殿逝世,终年三十八岁。光绪皇帝突然驾崩,让肃亲王善耆毫无准备。第二天,慈禧选择了三岁的溥仪为新帝,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当天傍晚,慈禧太皇太后在仪鸾殿去世。光绪和慈禧相继去世,人心惶惶。但在善耆的严格警戒下,京城没有发生任何治安事件,这让参加葬礼的外国使节都十分感叹。

光绪皇帝驾崩,摄政王载沣上台,当时的肃亲王善耆羽翼已丰,又有日本人的支持。载沣为了提防善耆,始终没有让军权落到善耆手中,还撤掉了他民政大臣的职务。此时的善耆也心灰意冷。

不久之后,善耆就将七岁的女儿显玗送给了川岛浪速,取名川岛芳子,过了一个月,善耆还把三个儿子和一个孙女也送到了川岛浪速家,并且把孙女过继给了川岛浪速,取名川岛廉子,他并不知道,这是亲手将子女推向绝境。

清朝覆灭后,肃亲王善耆一心想要扶植溥仪,于是将祖上在关外的森林、煤矿、土地作为抵押,倾家荡产,向日本银行借贷100万,他将这笔钱悉数交给川岛浪速,让他组建军队。然而,川岛浪速却背着善耆,把钱拿到他的家乡长野县的松本市,购置了别墅。

这次失败,不仅让善耆的精神备受打击,也导致他倾家荡产,失去了东山再起的财力。此时,为了照顾重病的善耆,身怀有孕的四福晋累得流了产,由于出血过多,胎死腹中,四福晋也没能抢救过来。这让善耆更加痛苦,两个月后,便抑郁而终。至死,川岛浪速都没有放过他,在善耆弥留之际,川岛浪速还以善耆一家生计为名,与关东都督府商请,在大连要到一块地皮,并开办大连露天市场,亲自经营。善耆病逝后,露天市场逐渐落入川岛浪速一人之手。1943年,他将该市场以125万元售出携款返回日本。

临终前,他还固执地对儿女讲:“无论生死不履民国寸土。”无奈之下,遗体运回北京时,一路上棺材下面都铺满了纸钱,用纸钱挡住民国的土地。善耆被安葬在肃亲王墓地中,紧挨着自己的父亲。废帝溥仪嘉奖善耆的忠诚,追赠谥号“忠”,全称肃忠亲王。

善耆在清末诸王中,可谓是开明的代表,然而为了达到自己复辟清朝的目的,却一步步成为日本的傀儡。更为悲剧的是,他的子女们在他的影响下,日后多人成了日本的帮凶。

川岛浪速表面上好像和大清铁帽子王善耆是好友,一心帮助他复辟大清,但实际上他却利用善耆帮他实现日本阴谋侵华的野心。他不仅把川岛芳子变成了汉奸,同时,他给了晚年已经没有什么利用价值的善耆致命一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6
因为她早已经加入了日本的国籍,并且在日本人的培养下,来到中国当上了间谍。
第2个回答  2021-01-26
因为她从小被过继给日本养父了。川岛芳子的亲生父亲为了讨好日本人,把她过继给日本养父当义女了,所以她受日本军国主义影响很深。
第3个回答  2021-01-26
应该是从小被送去日本,在那里生活,被他们培养成了间谍,也就反过来对付自己的国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