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闹蝗灾,灾民为何不吃蝗虫充饥?

如题所述

古代的劳动人民是勤劳且勇敢的,但是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是相当恶劣的。在古代,百姓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靠天吃饭,年景好的时候,粮食丰收,如果遇到天灾与战乱,就会造成粮食减产,严重的时候甚至颗粒无收。

在古代经常遇到的天灾,一般以干旱与涝灾为主,除此之外,蝗灾也占据一个不小的比例。据相关文献记载,在最近两千年的记录中,近2000年的历史中,大规模蝗灾就达到了800多次,大约合3年一次,这个频率在当时来说是比较高的了。

“京中蝗蝻颇多,闻城西隅有田家粟止数亩,睹蝗至相顾而泣。”《续资治通鉴长编》

从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的百姓在面对大规模蝗灾时显得手足无措,他们只能够互相望一下彼此,然后掩面而泣。这是无可奈何的眼泪。

古代灾民如何对抗蝗灾,他们对蝗灾是一个什么态度

在中国古代,蝗虫黑压压飞过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落在地里,然后一走一过,地里的庄稼基本上就已经吃光了。古代百姓面对蝗灾基本上处于听之任之的状态,但是人就是这样,当他无能为力的时候,他又不甘心什么都不去做,因此,蝗灾在当时被当成是上天给他们的惩罚。

于是当蝗灾来临,还是有很多灾民去庙里祈求上天的宽恕,在庙里摆满了祭祀用的贡品,可结果如你预见的那样,并没有什么作用。

其实,他们是没有能力来对抗黑压压的蝗虫,主要他们不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人口稀少,没有相应的工具

在古代,华夏大地的农耕人口并不很多,他们平时大都男耕女织,科技水平极其低下。如果是仅仅一小部分的蝗虫,可以靠着驱赶解决,但是一旦形成规模,一个人在面对上万只蝗虫时,就显得有点杯水车薪了。再说他们的手里并没有给力的武器,那么仅仅凭借一双手加一根木棒,是不可能驱赶走蝗虫的。

    从心理上就认为蝗虫不可战胜

上文也讲到,当时的灾民对于蝗虫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从心理上认为是上天给予他们的惩罚,为了消除上天的怒火,他们除了采取焚香祭祀的做法之外,对于蝗虫本身也没有想过如何去限制。

    蝗虫动作太快,来不及反应

古代信息不发达,无法及时得到相应的消息,导致百姓应对蝗灾比较仓促,等到蝗虫到了之后,还没怎么来得及反应,就已经将庄稼吃光了。这也是他们没有办法有效对抗蝗灾的一大原因。

蝗灾过后百姓颗粒无收,他们为何不吃蝗虫度日

现在人们的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吃正儿八经的饭吃得多了,就开始琢磨一些新的吃法。因此一些虫类被当作高蛋白的食物被端上了餐桌,好多人就要问了,为何灾民不吃蝗虫度日呢?这玩意平时想吃都没处去抓,今天小编要告诉大家,为何当时的百姓宁为何不捕捉蝗虫度日:

    他们对蝗虫存在敬畏之心,他们不敢吃;

上文提到,当时的百姓认为蝗虫是上天派来惩罚他们的,他们对于这些蝗虫存在敬畏之心,因此从内心里就抵触这些蝗虫,更别提吃了。


    他们吃不起;

蝗虫怎么吃,总不能水煮着吃。这些昆虫的体内都含有虫卵或者一些其他寄生虫,因此采用油炸等方式高温杀菌食用比较安全。油炸完毕之后再放上些盐粒,孜然粉之类的堪称一道美食。可当时的百姓,穷的连盐都要省着吃,他们去哪里找那么多的油来油炸蚂蚱,这要是天天吃,光吃油也得将他们吃的倾家荡产。

    等他们想吃了已经没得吃了;

蝗虫来袭的时候是将庄稼的幼苗一扫而光,当时的庄稼还没有收,而且百姓家里还有存粮。因此他们当时并不会去尝试着吃蝗虫,但是由于本季庄稼颗粒无收,导致余粮不足时,他们想要吃蝗虫时,蝗虫早已经飞得无影无踪了。


    当时的储藏保鲜手段太差,没有办法大量存储用来抵抗后续缺量危机;

排除不好捕捉的因素在里面,就算是他们能够捕捉一定数量的蝗虫,但由于没有相应的保鲜措施,这些蝗虫依旧没办法存储很长时间,依旧没办法解决后续的缺量危机。

由以上原因可得,吃蝗虫来抵抗缺粮危机实则是一件非常鸡肋的事情,因此当问到这个问题时,百姓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不敢吃,而且我也吃不起。

讨论

其实我觉得这几个理由里面,存储是一个大问题,再者就是怎么吃,连油与盐都不能满足,这蝗虫的确是没办法入口,如果油盐管够,我相信这些蝗虫就不会那么幸运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0
因为古人认为蝗虫就是邪恶的象征,如果吃了蝗虫话就会中毒身亡。
第2个回答  2020-12-10
因为在古代人们都很愚昧,认为这是上天派来惩罚他们的,所以说灾民是不敢吃的。
第3个回答  2020-12-10
因为古代人大都比较迷信,认为发生蝗灾是老天爷对世人的惩罚,在这种心理下的他们当然不敢去吃蝗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