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24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假面青衣 • 2020-06-22 am5:34 • 文档
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辛亥革命,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将挽救民族危亡寄希望于共和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何谓共和制呢?《现代汉语词典》提到共和制就是国家元首和国家权力机关定期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治制度。结合辛亥革命的影响,我们知道社会虽然出现了一些新气象,但是革命的果实最终落到了袁世凯的手中。陈独秀说: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可见共和并没有真正地落地生根。实际上这朵共和之花是有名无实的。那共和为何会有名无实呢?如何才能让共和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呢?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单元第20课《有名无实的“共和之花”——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我将本课分成四个小节:

首先我们看到第一块内容:初吐芬芳:品尝共和之甜——新社会里的春天。这是“共和之花”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阅读教材“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这一子目,分析表1反映共和政体成立后经济领域出现了怎样可喜的变化?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结合教材,分析图片反映共和政体成立后社会领域发生了怎样可喜的变化?

社会:人们剪辫易服,社会生活除旧布新,出现许多文明、开化的习俗风尚。(点击超链接)

但是共和之花虽然在经济领域刚刚绽开不久,却在政治领域立马遭受侵蚀。第二、遭受侵蚀:共和有名无实——新制度下的乱局。

学生活动:根据教材,完成表格,指出“共和之花”遭受侵蚀的具体史实?复辟帝制,破坏了共和制中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

破坏《临时约法》和拒绝召开国会,破坏了共和的法律保障与议会的定期jihui权。

根据表格及地图,概括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特点。

特点:政治上分崩离析,军阀混战割据。

“共和之花”有名无实的根源究竟在于哪里?(观看视频)

结合材料,我们知道共和制之所以不能扎根,关键在于新制度与旧心理、旧思想不相容,所以必须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点击超链接)

所以进入第三块:填埋新壤:再造共和之基——新文化中的呐喊。

自主阅读教材,概括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完成填空。点击“宏课件”(根据材料2,结合教材,“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要实现共和必须要反对什么?为什么?

“德先生”是指民主,“赛先生”是指科学。必须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文学,提倡文学革命,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民主科学思想与中国封建统治下的专制、愚昧和迷信思想冲突,加之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以尊孔复古作舆论准备,旧礼教、维护三纲五常等封建统治秩序的学说必然成为重点批判的对象。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反对旧文化,推进新文化,必然也要否定文言文。)

探究学习:共和与传统文化真的不能共存吗?

结合材料,概括陈独秀如何看待孔子及儒家文化。

尽管新文化运动对孔子及儒学持激烈的批判态度,但这样的批判是建立在肯定孔子学说在封建社会的价值基础上的,此时批判的是孔教中阻碍文明进步的封建伦理纲常,维护专制的旧道德、旧思想,并没有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概括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观点。要传承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时俱进,构筑符合新时代需要的文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文化反而能促进共和的发展。

结合材料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阐释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尤其是对青年的影响。这对巩固共和的根基有什么作用?

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礼教,促进了个性解放,彰显了独立人格;

促进了民众特别是青年的觉醒,唤起人们对国家事务(公共事务)的关心;

文学革命促进白话文的普及,把文化从少数人占有下解放出来,为更多平民所理解和接受,扩大了启蒙视野,提升大众素养,推动了文化转型。

结合百度百科对“共和”的解释,我们知道帝制需要愚昧的顺民,共和制的实行需要有独立思想的觉醒国民,关心公共事务的现代公民,所以新文化运动有利于培养共和之民,传播共和精神,巩固共和根基。(返回)

文化的革新继续推动政治的变革。第四,生根破芽:共和新生绽放——新时代里的阳光。新文化运动之后,李大钊给共和埋上马克思主义的沃土,终于在1949年迎来新生。宪法的颁布和人大制度的确立,使得共和之花最终绽放!(返回)

有名无实的共和花如今终于变成名副其实的共和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