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及资料

如题所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1、地理区域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有的是自然区域,如珠江三角洲;有的是经济区域,如工业区;有的是行政区域,如西藏自治区。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2、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候因素,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季风的影响,青藏地区与其它地区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3、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比较:
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 低于0° 高于0°
年降水量 少 多
主要地形 平原与高原为主 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流流量 小 大
河流结冰期 有 无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油料作物 花生 油菜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
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传统交通工具 马车 船
传统体育项目 滑雪、溜冰 赛龙舟、游泳

4, 季风区大致包括我国四大地理区域里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非季风区大致 包括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5,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限大致通过 (秦岭) (淮河) 与一月 和 , (0) 度等温线和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6, 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包括 (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地形 多为交错分布的(平原,丘陵,盆地和高原).
7、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景观自东向西的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只有在盆地边缘出现稀少的绿洲。这一切说明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

8, 西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部,甘肃)省北部.气候以(干 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高原以(草原,荒 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沙漠)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出现星星点点的(绿洲). 西北地区河流很少,而且多为(内流河).
9、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由“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著自然特征是“寒”。

10, 青藏地区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气候以(高寒气候)为主;地 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11, 西北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牧场和主要畜种有各具特色.内蒙古主要 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场).内蒙古 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臧绵羊)和 宁夏的(滩羊)都是著名的畜种.
12, 在西北的(河套地区,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 雪)融水,发展了(灌溉农业);在青藏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海拔较 低的地区,分布着(河谷)农业.
13、除了畜牧业外,在西北地区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天山山麓。青藏地区发展的是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藏南谷地和湟水谷地。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1,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2,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 心.是我国(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的枢纽.
3、北京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河流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注入到渤海。 北京皇宫的城市格局是“凸”字形的,这样的城市格局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作。
4, 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城内建筑排列成(棋盘状)状,(皇宫)居于 城市中心,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
5、 北京有着无数名胜古迹,长城、颐和园、天坛、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其中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6、 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和建设包括中央商务区、国际传媒大道等在内的重点功能区,以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7, 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地处珠江下游入海口的东,西两侧,其中位于东侧 的是(香港),西侧的是(澳门).
8, 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 200 多个岛屿组成,是国际贸易 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和(旅游)中心.
9, 香港人多低少,而且(山地)多,(平地)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资源有限."上天"建筑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成为香港扩展城市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
10, 澳门由(澳门半岛, 凼仔岛和路环岛)组成,(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 支柱产业.
11、 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我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政策,祖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2、 长期以来,港澳与祖国内地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其中以香港表现得最为明显。祖国内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而香港则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香港和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13、转口贸易是指从一国购进商品后,不在本地销售,而直接卖到其他国家的贸易形式,祖国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

14, 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 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它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 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它也是一个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水产)等 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15, 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气候,温暖湿润,西部的(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 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森林)面积广阔,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樟 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此外台湾岛还有(海上米仓,东方甜 岛,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的美誉.
16, 从 60 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 进口 ——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其中工业主要分布 在(西部)平原.
17,位于我国(西北)边陲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这里是以 (维吾尔)族,(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素有(歌舞之乡,瓜果之乡)的美称.这 里有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最大的盆地(塔里 木盆地).
1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新疆境内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形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雄伟的天山山脉横亘这些新疆中部,南北两侧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19,新疆境内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北有(阿尔泰山脉),中有(天山山脉),南有(昆 仑)山脉,雄伟的天山南北分别是(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20,由于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所以新疆(降水) 稀少,气候(干旱).在(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分布着星星点点的 (绿洲).他们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
21,新疆(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这里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 温差大),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人们利用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发展了特色鲜明 (灌溉)农业.(小麦,玉米,高粱)等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基于特有的光热条件,(棉 花,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
22、新疆预测石油、天然气储量约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1/3,随着国家“稳定东部,大力发展西部”的能源战略决策的逐步实施,新疆有望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基地。西气东输工程起点是位于塔里木盆地的轮南,自西向东经过9个省级行政单位到达终点上海,西气东输的实施将可以迅速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并能够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对于东部地区的环境改善十分有益。
23, (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促进塔里木盆地周围城市,乡村使用天然气等洁净能源, 缓解周边地区因薪柴砍伐而带来的(环境)压力.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第七章:
省内区域
1,珠江三角洲位于 广东 省东南部, 珠江下游,邻 港澳 ,与 东南亚 隔海相望,被称 为我国的 "南大门".
2,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区是 深圳 和 珠海 ,沿海开放城市是 广州 .
3、 利用这里的优越条件,珠江三角洲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的投资(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地是港澳地区),成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4,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都是高温多雨的 热带季风气候 ,但夏季风的风向不同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方法和最新工商科技信息,创办了一大批加工制造企业,发展外向型的经济。
.
6,珠江三角洲的产品以 港,澳 为贸易渠道,出口至 东南亚 , 欧洲 ,非洲 , 美洲 和 大洋洲 等地区,20 世纪末,这里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和日用消费品 出口基地。
7、 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港澳利用海外贸易窗口优势,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
,近年来,外商投资的热点由 珠江三角洲 转移到 长江三角洲 .
8,珠江三角洲 加工制造业 的发展,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外地 劳动力,加快了城镇化速度.
9,我国目前的城镇化水平不到 40% ,与发达国家的 70%有一定的差距.
10、 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入,珠江三角洲有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被改变为工业、交通和城市建设用地,这些非农用地与尚存的农业用地相邻,形成了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农业用地交错分布的独特土地利用景观。
11、 西双版纳是除海南省之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巨大的板块根、残忍的绞杀植物、气势磅礴“独木成林”等都是雨林特有的景观。
12、 西双版纳生活着上千种动物,其中有亚洲象、绿孔雀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人们形象地把这里称为“热带动物王国”。
13、西双版纳还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魅力
14、长期以来,西双版纳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和云南省有关政策的鼓励下,西双版纳凭借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使旅游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15,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横断山脉的南部,南邻缅甸,老挝,有澜沧江流过.
16,西双版纳主要少数民族是傣族,住竹楼,吃竹筒饭,过泼水节,跳孔雀舞.
17,西双版纳长期以农业生产为主,现在旅游业发展成主导产业.
第八章:
跨省区域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 最大的 黄土分布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普遍认可风成说.
2、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3,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黄土高原基本地貌景观的有 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三种.
4,黄土高原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沟谷两侧常见 直立的陡崖. 5,黄土高原的黄土结构 疏松,多 空隙, 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 易溶于水. 6,黄土高原属于 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 7,8 月,多 暴雨 .
7, 黄土高原地面光秃裸露, 缺少 植被 的保护, 由于人们不合理的 开垦 , 采矿, 修路 活 动,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8,一般来说,地面坡度越大,坡面越长,降水越多 ,降水强度越大 ,地面植被越少,水 土流失越严重.
9,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减产;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 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还向黄河输送了大量的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
10、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旱涝灾害是黄土
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所以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11,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黄土高原 , 四川盆地 , 云贵高原.
12,黄土高原地形 破碎,气候 干旱 ,水土流失严重,多发 自然灾害.
13,黄土高原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并引发 泥石流,滑坡,塌陷多种地质灾害. 14,黄土高原的治理采取 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结合的方式;合理安排 生产活动;另外,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解决人地矛盾,也是根本的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能 源工业.
15、在黄土高原要想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一方面,采取植树种
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16,长江沿江地带西起攀枝花,东到上海,东西狭长的"带状"区域.
17、长江沿江地带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构成了一个英文字母“H”的格局,是承东启
西的纽带。
18,长江沿江地带地势低平 ,地形以平原,低山丘陵为主;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高 温多雨;受地形,气候影响,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长江 沿江地带还有丰富的水能,森林,矿产,水产,耕地资源,资源丰富. 19,长江沿江地带沟通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和 西部资源富集 地区,是承东启西的纽带.
20, 长江是沿岸城市得以建立和发展的生命线.其中 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 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21,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工业中心,最大的港口,重要的金 融,科教中心,对长江三角洲,长江沿江地带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
22,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自西向东形成了以 攀枝花,六盘水为中 心的钢铁, 煤炭工业基地; 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 钢 铁,轻纺工业的重要基地;以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3 ,我国长江沿江地带有上海,南京,武汉和重庆汽车摩托车基地,构成了沿江汽车工业 走廊.
24,近年来,由于长江上游地区毁林开荒 ,陡坡垦殖,造成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是土壤肥力下降,并淤塞了 河道 ,水库, 湖泊,加剧了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25,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
26、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而且工业基础雄厚,目前已发展成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带之一。通过众多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其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
27、长江沿江地带拥有很多城市,中下游地区城镇密集,上游地区城市较少,其中,上海、南京、武汉、重
庆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这
四个特大城市的基础上,分别形成了以它们为中心的四个城市群。
28、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目前,自东向西已经形成了四大工业基地。钢铁、石油化
工、汽车、轻纺等工业基地沿江分布,构成了我国东西绵延的“工业走廊”的雏形。
29、在长江沿江地带大规模的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洪涝灾害(长江
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水污染和酸雨。
30、酸雨可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酸雨使一种 大气 污染的现象,PH 值小于 5.6 的降水成为酸雨,酸雨对水土,植物, 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我国主要的酸雨区有 西南,华中,华东酸雨区,其中华中是酸雨 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第九章: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 一个区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同时还要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
2、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世界,我国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在世界中求发展。
3, 三北防护林地跨西北,华北,东北,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生态防护林.
4,人类面临的主要的问题是人口, 资源,环境等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05
第五章: 摘自 http://zhidao.baidu.com/browse/197?lm=0
1、地理区域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有的是自然区域,如珠江三角洲;有的是经济区域,如工业区;有的是行政区域,如西藏自治区。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2、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3、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比较:
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高于0°/低于0°) 低于0° 高于0°
年降水量 少 多
主要地形 平原与高原为主 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流流量 小 大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传统交通工具 马车 船
传统体育项目 滑雪、溜冰 赛龙舟、游泳
4、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边缘出现稀少的绿洲。这一切说明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
5、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由“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著自然特征是“寒”。
6、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场。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藏绵羊和宁夏的滩羊都是著名的畜种。
7、除了畜牧业外,在西北地区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
第六章:
1、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2、北京皇宫的城市格局是“凸”字形的,这样的城市格局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作。
3、北京有着无数名胜古迹,长城、颐和园、天坛、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其中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4、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和建设包括中央商务区、国际传媒大道等在内的重点功能区,以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5、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港澳地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6、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我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政策,祖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7、香港人多地少,“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成为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
8、港澳地区第三产业很发达,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9、长期以来,港澳与祖国内地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其中以香港表现得最为明显。祖国内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而香港则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香港和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10、转口贸易是指从一国购进商品后,不在本地销售,而直接卖到其他国家的贸易形式,祖国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
11、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它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12、台湾岛是个富饶的宝岛,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岛上约一半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13、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经济以农业和农产品为主,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从6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
1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新疆境内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形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雄伟的天山山脉横亘这些新疆中部,南北两侧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15、新疆有大小数千个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小麦、玉米、高粱等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坎儿井是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长期为新疆的绿洲居民所利用。
16、新疆预测石油、天然气储量约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1/3,随着国家“稳定东部,大力发展西部”的能源战略决策的逐步实施,新疆有望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基地。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可以迅速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并能够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第七章:
1、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沿海开放城市(广州)、经济开放区(整个珠江三角洲)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
2、利用这里的优越条件,珠江三角洲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的投资(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地是港澳地区),成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方法和最新工商科技信息,创办了一大批加工制造企业,发展外向型的经济。
4、珠江三角洲生产的产品,主要是通过港澳贸易渠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赚取了大量的外汇。至20世纪末,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5、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香港利用海外贸易窗口优势,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
6、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餐饮、娱乐、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这些非农产业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吸纳了数百万外地劳动力。
7、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入,珠江三角洲有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被改变为工业、交通和城市建设用地,这些非农用地与尚存的农业用地相邻,形成了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农业用地交错分布的独特土地利用景观。
8、西双版纳是除海南省之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巨大的板块根、残忍的绞杀植物、气势磅礴“独木成林”等都是雨林特有的景观。
9、西双版纳生活着上千种动物,其中有亚洲象、绿孔雀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人们形象地把这里称为“热带动物王国”。
10、西双版纳还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魅力。
11、长期以来,西双版纳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和云南省有关政策的鼓励下,西双版纳凭借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使旅游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第八章:
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2、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3、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旱涝灾害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所以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4、在黄土高原要想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5、长江沿江地带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带状”区域,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为本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区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地区。
6、长江沿江地带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构成了一个英文字母“H”的格局,是承东启西的纽带。
7、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而且工业基础雄厚,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之一。通过众多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这些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
8、长江沿江地带拥有很多城市,中下游地区城镇密集,上游地区城市较少,其中,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这四个特大城市的基础上,分别形成了以它们为中心的四个城市群。
9、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目前,自东向西已经形成了四大工业基地。钢铁、石油化工、汽车、轻纺等工业基地沿江分布,构成了我国东西绵延的“工业走廊”的雏形。
10、在长江沿江地带大规模的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水污染和酸雨。
11、酸雨可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华中酸雨区是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西南酸雨区是第二严重的酸雨区,华东酸雨区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第九章:
1、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一个区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同时还要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
2、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世界,我国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在世界中求发展。

中国的疆域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人;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中国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中国的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
领土的四端: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
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西岸濒临台湾海峡。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近海有台湾岛,海南岛等5000多个岛屿。渤海与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陆地相邻的国家有14个。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有6个国家:东为韩国、日本;东南为菲律宾;南为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的行政区划,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与行政中心见第三册P9、10的表。
我国的人口2005年1月6日为止,我国人口为13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5人,是世界人口密度的3倍多。
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重要的人口地理界线:黑河---腾冲
为了使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中国的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在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1.6%,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为少数民族。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在400万以上的除了壮族外,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等。
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中国的地形 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第一、二阶梯的分界: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由东北向西南依次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3。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全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3,平原面积仅占1/10多一点。
我国的山脉
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阴山 昆仑山--秦岭 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我国主要的地形区 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 三大平原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高度最高的大高原。高山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写照。
内蒙古高原是我国的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很多地方是一望无际的原野。
黄土高原 呈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状态。
云贵高原 喀斯特地形,地面崎岖,当地人称为“坝子”。
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位于我国的西北部内陆,分居天山南北两侧,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盆地内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柴达木盆地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有“聚宝盆”之称。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内。
东北平原由北部的松嫩平原、南部的辽河平原和东北部的三江平原三部分组成。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也称为黄淮海平原,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
长江中下游平原,素有“水乡”之称。除了三大平原以外,还有一些小平原,如四川盆地中的成都平原,广东的珠江三角洲。
主要丘陵 自北向南,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
我国1月和7月气温的分布特点
1月南北气温温差大的主要原因:冬季风
0摄氏度等温线(经秦岭—淮河),此线南北河流冬季有何差别?
秦岭—淮河也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
我国7月最热和1月最冷的两个地方,认识我国的三大火炉(重庆,南京,武汉)
认识我国的五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带,青藏高原区)
我国的降水量 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认识800mm、4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及其重要性
认识四个干湿区以及它们的界线,这些界线与各等降水量线之间的关系
降水最多(火烧寮)和最少(托克逊)的两个地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