衄血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衄血nǜ xuè 凡非外伤所致的某些部位的外部出血症。包括眼衄、耳衄、鼻衄、齿衄、舌衄、肌衄等,以鼻衄(见鼻出血)为多见。

其病因病机不外火与虚:肝火、胃火、风热犯肺,热毒内蕴、肾精亏虚,气血两亏等可导致衄血。一般因感受外邪所致的衄血起病急,病程短,多有外感表证,内伤所致者反之。治疗当根据火之虚实及所病脏腑的不同而采用清热泻火、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益气摄血等治法。

治疗不宜火灸,不宜发汗,用药避免辛、燥、香、窜。衄血不止者,嘱其安卧,勿情志过激,依出血部位的不同,予局部冷敷。

扩展资料

预防

平时应注意预防鼻出血的发生, 措施包括:

1、保持房间的安静、清洁, 温度要适宜。室内保持空气清新, 适当开窗通风换气, 温度宜保持在18~20℃。因空气过于干燥可诱发鼻腔出血, 所以空气湿度应≥60%。

2、老人平日活动时动作要慢, 勿用力擤鼻, 对症止咳。

3、饮食要进一些易消化软食, 多吃水果蔬菜, 忌辛辣刺激饮食, 并保持大便通畅, 便秘者可给予缓泻剂。

4、老年性鼻出血病人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炎等, 应定期防治原发病, 必须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尤其是高血压病患者, 必须尽快将血压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 观察病情变化, 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5、对于儿童鼻出血患者应纠正患儿挖鼻、揉鼻、好奇放置异物等易导致黏膜损伤的不良习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衄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鼻出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2
衄血,常以血出的部位而命名。鼻孔出血为鼻衄;连续不止血多者为鼻洪;齿龈出血为齿衄;血从目窍出为目衄;耳中出血为耳衄;血自皮肤下溢出为肌衄。《灵枢·百病始生》篇:“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

  【常见证候】

  风寒欲解:鼻衄,恶寒发热,身痛,头痛,无汗,鼻出血后则热退症减,一般血量不多,能够自行停止,脉浮紧,舌苔薄。

  风热壅肺:鼻衄,发热,汗出,干咳少痰,口渴喜冷饮,咽喉疼痛,鼻干而衄,血色鲜红,量不甚多,脉浮数,舌苔薄白而干。

  胃热:鼻衄或齿衄,血色鲜红,量多,鼻燥口臭,泛酸嘈杂,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安,胃脘灼热而痛,消谷善饥,齿龈肿痛,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脉洪数。

  胃中虚火:齿龈出血反复不愈,血色淡红或兼有齿龈腐烂,但肿痛不甚,口干欲饮,脉滑数无力,舌质光红少津,苔薄而干。

  肾虚火旺:鼻孔出血,反复发作,齿龈出血,滴点而出,血色淡红,龈浮齿摇而微有疼痛,兼有眩晕耳鸣,鼻中干燥而热,腰膝酸软,舌淡红或光红,脉细数。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6-29
衄血nǜ xuè :非外伤所致的某些部位的外部出血症。包括眼衄、耳衄、鼻衄、齿衄、舌衄、肌衄等,以鼻衄(见鼻出血)为多见。
第3个回答  2014-06-30
  衄血,常以血出的部位而命名。鼻孔出血为鼻衄;连续不止血多者为鼻洪;齿龈出血为齿衄;血从目窍出为目衄;耳中出血为耳衄;血自皮肤下溢出为肌衄。《灵枢·百病始生》篇:“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

  【常见证候】

  风寒欲解:鼻衄,恶寒发热,身痛,头痛,无汗,鼻出血后则热退症减,一般血量不多,能够自行停止,脉浮紧,舌苔薄。

  风热壅肺:鼻衄,发热,汗出,干咳少痰,口渴喜冷饮,咽喉疼痛,鼻干而衄,血色鲜红,量不甚多,脉浮数,舌苔薄白而干。

  胃热:鼻衄或齿衄,血色鲜红,量多,鼻燥口臭,泛酸嘈杂,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安,胃脘灼热而痛,消谷善饥,齿龈肿痛,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脉洪数。

  胃中虚火:齿龈出血反复不愈,血色淡红或兼有齿龈腐烂,但肿痛不甚,口干欲饮,脉滑数无力,舌质光红少津,苔薄而干。

  肾虚火旺:鼻孔出血,反复发作,齿龈出血,滴点而出,血色淡红,龈浮齿摇而微有疼痛,兼有眩晕耳鸣,鼻中干燥而热,腰膝酸软,舌淡红或光红,脉细数。

  肝火犯肺:鼻衄,出血量多,血色鲜红,并经常反复发作,头胀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胸胁苦满,目赤,溲黄,舌质红,脉弦数。

  气血两虚:鼻衄或齿衄,甚则肌衄,面色恍白,神疲乏力,头晕心悸,畏风自汗,四肢麻木,气短懒言,腹胀便溏,口淡无味,食欲不振,衄血渗渗不止,反复发作,易止易发,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第4个回答  2014-06-29
衄血,指凡非外伤所致的某些部位的外部出血症。包括眼衄、耳衄、鼻衄、齿衄、舌衄、肌衄等,以鼻衄(见鼻出血)为多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