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有效构建初中语文活力课堂

如题所述

新课程强调语文学科应尊重生命,关注人的生命发展,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尽管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已十年有余,但目前还是没有摆脱单调乏味、枯燥无趣的境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如何顺应课程改革的潮流,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呢?
一、弹性预设,为课堂活力张本。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要求教师备课要充分关注学生,要给学生创造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空间。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起来。教师对整堂课从内容到教法的预设要富有弹性,做到“目标留心中,方向紧跟踪”。设计的问题宜粗不宜细,宜开放不宜于封闭。
例如:笔者教《华南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文,根据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以下几个自学问题:1.文中的华南虎有怎样的个性?用“我从诗中( )一句,读出华南虎是一只( )的老虎”的句式说话(可从华南虎的处境、外形、个性方面作答)。2.面对华南虎,观众有什么态度?用“从诗歌( )一句,我读到了一群( )的观众”的句式说话。3.从诗中,你读出了诗人在面对华南虎的时候与其他观众的态度是一样的吗?4.生活中还有许多具有华南虎这样的不羁的人物,你能举出在困境面前不悲观失望勇于与命运作顽强抗争的“老虎”吗?
问题设计思路按照从形象分析——主题剖析——作品现实意义进行预设。设计开放性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不拘泥于一种答案,从而可以畅所欲言。教法学法的设计也是如此,它更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又如《屏》(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文的教学设计,因为是一篇说明文,如果简单的从说明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方面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课堂就会变得枯燥无味。笔者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假如时光倒退两百年,你是一家屏风店的老板,你如何向顾客推荐你的商品?课堂上学生就这个环节以组为单位进行了课本剧的表演,配以自己画的各种插图,每组学生按自己扮演的角色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介绍了屏的种类和功用。课堂情境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表演中掌握了屏的有关知识,从而达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由此可见,一堂课好课的前提是教师对整堂课的全盘把握,并能根据教材及学生特点艺术性的作出预设。
二、平等对活,为活力课堂奠基。
新课程强调:“语文教学是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台上“唱独角戏”的演员,学生也不再是台下的看客和听众;课堂上师生之间是生命的对话与交流,是教学相长情境下的切蹉探讨;学生能在和谐、宽松的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学习。
例如笔者教学《黄河颂》一文时,与学生展开的对话片断:
师:同学们,通过初读,你感受到课文当中的哪些词句我们要特别把它读好?
生:“望黄河滚滚”的“望”。我认为读的时候声音要拖长一点。因为作者站在高山上面,看到黄河非常的磅礴。
师:哦,非常的磅礴。所以我们的声音也应当怎样?
生:适当的延长,体现出一种高远的感觉。
师:好,试一试。
生:我认为“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这句应该稍微读重一点。因为黄河是呈曲向流动的,在这里应把它读得有一种高低起伏的感觉。
师:有见解。这句表现黄河的什么状态呀?
生:宛转。
师:那么声音也应当随之变得有起伏的变化。是不是?来,试一下。
一段课文朗读指导在师生平等对话中展开,营造出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这就是活力课堂的基础。
三、捕捉生成,为活力课堂润色。
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育机智,敢于随着实际情境及时调整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有创新,才会精彩纷呈。
如笔者教《香菱学诗》一文时问学生:“同学们,《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原题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比较一下这两个题目哪个好呢?”这时一个学生说:
“我认为这两个题目都不太好,原题要改为:‘慕雅女雅集吟苦诗’更好。因为香菱是个苦命人,她从小就被拐卖,失去亲人,所以得诗两句:‘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来吟唱内心的孤苦。”
学生的回答不在老师预设的范围之内,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怎么办?教师是否还按照原来的预定的思路强拉住学生跟着自己走呢?笔者接下来问学生:“这篇课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到底是什么?是要表现香菱学诗刻苦还是她的悲苦命运呢?”学生思考之后回答:“《红楼梦》是一首女性的悲歌,香菱是其中最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所以她吟的是自己的苦命诗。”教师再次追问:“如此一个命运多舛的人物,也没放弃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作者所要表现的仅仅是人物的悲剧色彩吗?”学生小组交流后得出结论:“作者要赞美香菱,赞美她的好学,聪明,勤奋,所以它也是一首女性的赞歌。但这样一位光彩照人的女性最终被摧残,被践踏,就更增强了作品的悲剧效果。”
当课堂上出现生成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利用,把握课堂生成与课堂中心教学目标相一致的总方向,恰到好处的进行点拨,让生成资源为课堂润色。
四、阳光评价,为活力课堂护航。
新课程强调:“评价要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鼓励式为主的肯定性评价,要让学生感觉到阳光般的温暖和明亮,从而使学生愿学,乐学。评价时要注意以下方面:
1.评价要真诚。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真诚,从语言表达到姿势表情都要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如果一堂课下来,教师都用“真好”、“你真行”、“真聪明”、“真了不起”一类的语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觉得枯燥,尤其是对于已步入初中的学生;
2.评价要因人因境而异。
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可以对他说:“你的想法很独特,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吗?”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候,可以对他说:“老师看得出你很善于思考,说错了也没关系,能大胆举手就是一大进步。”同时,在评价时对于胆大的学生与胆小的学生、成绩好的与成绩差的学生要区别对待,要让胆大的、成绩好的学生学会冷静思考,胆小的、成绩差的学生学会乐于表达。
3.评价要充满期待。
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师的期待高,学生未来的发展就大。教师在课堂上要敢于放手,凡学生通过个人自学或小组合作能解决的问题,教师都要期待学生自己来解决,决不包办代替。课堂上教师可以常用 “谁有更好的意见?”“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谁能解决它?”“别着急,再想想,你会想起来的。”等等这些评价性语言。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在课堂上长久的保持饱满的情绪,从而为活力课堂保驾护航。
总之,教师要始终牢记课堂教学是人的教学。语文教学一定要关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反思,不断创新,彰显语文学科的生命活力,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