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长度超过多少米不宜采用单端张拉?

如题所述

偏差应在±6%范围内。

预应力采用两端对称同时张拉、张拉力和伸长量双控法,两端千斤顶升降压、画线、测伸长、插垫等工作一起进行。

千斤顶就位后,先将主油缸少许充油,使之蹬紧,让预应力钢绞线绷直,在钢绞线拉至规定的初应力σ0时,停机量测原始空隙并画线作标记。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力程序:0→初应力σ0→控制应力σk(持荷2分钟锚固)。σk为张拉时的控制应力(包括预应力损失在内)。

张拉施工的工作顺序:穿束→安装锚具→安装千斤顶及张拉设备→张拉、锚固→拆除千斤顶及张拉设备→压浆→存梁。

扩展资料

一、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张拉应符合下列要求:

1、预应力筋放张时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和龄期应符合设计要求。放张 之前应将限制构件位移的模板拆除。

2、预应力筋的放张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分阶段、对 称、相互交错地放张。

3、放张应釆用楔块或千斤顶整体放张,并符合设计要求。

4、预应力筋的放张速度不宜过快。

5、放张后预应力筋的切断顺序,应由放张端开始,逐次切向另一端。

二、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张拉应符合下列要求:

1、预施应力之前,应对构件的外观和尺寸以及锚垫板后的混凝土密实性 进行检查,并将孔道中的灰浆清理干净。

2、预应力筋的张拉程序应符合设计要求。集中预制的混凝土箱梁宜按预 张拉、初张拉和终张拉三个阶段进行,集中预制的T梁宜按初张拉和终张拉 二个阶段进行。

3、各阶段预施应力时的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和龄期应符合设计要求。

4、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

5、预应力筋张拉端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6、预施应力时,锚垫板、锚具和千斤顶应位于同一轴线上。釆用两端张拉时,预施应力过程中应保持两端同步,并且两端的伸长量基本一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预应力张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6

没有规定具体长度,但偏差应在±6%范围内。

单束张拉完成立即对实际伸长量进行校核,与理论伸长值的偏差应在±6%范围内,确认合格后持荷2min锚固。如超出±6%范围应停止张拉,查找原因后方可继续进行。单束张拉完成后,检查夹片顶面应平齐,同时认真检查是否有滑丝或断丝现象,确认合格后进行下一束张拉。

单片箱梁张拉完成后立即对孔道进行压浆,最迟不得超过24h。张拉作业期间,梁体两端设置不小于4mm钢板做防护围挡,同时严禁梁端(尤其对应钢束面)站人,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扩展资料:

预应力要求规定:

1、体外预应力钢束在转向结构处是否产生滑移以及由于滑移引起的应力重分布,需根据体外预应力体系与结构的粘结关系来判断。

2、若钢束在转向点固定,则体外预应力钢束在转向结构处无滑移发生;若在转向处可以滑移,则需要根据转向结构两端的钢束拉力差和钢束在转向处的摩阻来判断是否发生滑移。

3、体外预应力钢束仅在锚固和转向位置处,才能与结构的竖向位移相协调,竖向约束点越少,结构变形时体外预应力钢束偏离原位置就越多,这就是体外预应力钢束的二次效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预应力张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6
钢束采用单端张拉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不具备两端张拉的条件(比如你这个单向施工的连续梁的腹板束就是如此);其二是钢束较短,采用单端张拉以减小锚固时的回缩损失(6mm)。
由此可见,采用单端张拉并非只适用于短钢束,因此并无多少米以上的钢束不能单端张拉的规定。
分析摩阻力规律可知,单端张拉的摩擦阻力损失,在固定端处是最大、张拉端最小。单端张拉钢束最大摩阻力损失,相当于两倍其长的两端张拉钢束的最大摩阻力损失(相对于固端镜像)。
因此,一百多米的钢束采用单端张拉,非常不合理(特别是出现堵孔情况时更麻烦),这样的设计是垃圾设计。
建议改为两端张拉,如果实在不具备条件必须采用单端张拉,建议中间增设两个连接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