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如题所述

小学生在成长中,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欲望,这正是学生创造能力的萌芽和基础。而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体操”,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非常重要。
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必要条件
1.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教师应时刻保持一个好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教师应对学生的所有想象给予宽容的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存有一种敬畏感,如果教师不注意主动引导,学生就很难放松,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调适学生心理,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做好课外的交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力。
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
1.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必要条件。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事物的形态、特征,并比较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无意识地认识到不但在课堂中要培养观察的习惯,在平时生活中也同样要培养观察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 3.锻炼学生的认真细致的观察态度。观察要有认真细致的态度,因为这是深入观察的重要条件。如果不认真观察,不能在观察的细致性和深刻性上下功夫,那就很难发现事物包含的隐蔽的和细微的因素。因此,教师要注意通过各种锻炼,让学生学会善于捕捉细微现象,以此来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 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以及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要允许学生走入“误区”,自省自悟。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拨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悟,启动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开发学生的想像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翅膀
1.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有创造性的学生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方式偏离通常的模式而感到不安。他们最初对事物的学习和模仿通常能受到赞扬,但一旦有了“异想天开”的想法和做法以后,教师或家长也许会有不同的反应了。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更应该细心加以保护,以便给学生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勇气,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
2.教师要及时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长期的校规校纪的教育,使学生在思想行为方面也往往不敢“放肆”。这就无形中给他们的思想套上一把“枷锁”。因此,教师要及时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在各种场合为学生的想象创造机会。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将大有可为。只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就一定能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为素质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