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思想的形式和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如题所述

公元前21世纪(一说公元前22世纪),中国建立了奴隶制的夏王朝,从此战争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此时,尽管人们对于战争的认识处于低级阶段,还是产生了以靠天命观指导战争为中心内容的军事思想。

奴隶主对外族发动掠夺战争,或用武力镇压本族奴隶的反抗,都是以征讨“违天命者”、“吊民伐罪”、“敬天保民”相号召,并用占卜手段,假借神的旨意和严刑厚赏驱使士卒作战。作战方式是集团列阵正面冲杀。到商代以后,作战逐渐以车兵为主。

对军队指挥,要求行动统一,严厉管理。这种思想,指导着夏、商、西周几个王朝的军事斗争。通过这一时期的战争实践,人们已初步认识到审势而动,量力而行,众可以胜寡,强可以胜弱,反映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念。

传在西周时期,已出现《军志》、《军政》等军事著作,虽早失传,但在后来问世的《左传》、《孙子兵法》等书中,还保留着一些片断的引文。



扩展资料

军事思想对军事领域的规律反映得越深刻、越正确,它对军事实践的指导作用也就越大。正确反映军事本质及其规律的军事思想一旦被成功地运用于军事实践,就能够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在交战双方物质条件大致相等的情况下,拥有先进军事思想的一方,往往能够占据上风。

即使一方的力量相对较弱,但拥有先进的军事思想,也常常能够以弱胜强。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取得彻底胜利,就是明证。相反,如果军事思想保守落后,即使拥有相对优势的兵力和先进的武器装备,也可能在战争中遭受挫折甚至失败。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的溃败和苏联在战争初期的失利,其作战指导思想落后于战争实践是重要原因。战争实践证明,在客观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军事思想正确与否,决定着战争的成败。

没有正确的军事思想指导,即使具备取得战争胜利的有利客观条件,也难以把胜利的可能变成现实;有了正确的军事思想指导,就可以在战争中掌握主动,少犯错误,多打胜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军事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02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初步形成时期(夏、商、西周时期);
(二)趋向成熟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三)丰富发展时期(秦至五代时期);
(四)体系完善时期(宋至清前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2-29
关于战争与国防基本问题军事及其相关的高层次系统的问题的理性认识。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不同的时代、阶级、国家和人物,有不同的军事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战争的本质和基本规律,研究武装力量建设及其使用的一般原则,反映从总体上研究军事问题的理论成果。军事思想来源于军事实践,又给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随着战争和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13

《孙膑兵法》,二、吕尚(又称姜子牙)《六韬》,三、马汉《海权论》,四、毛泽东 十大军事原则。

一、《孙膑兵法》

在军队建设方面,孙膑主张:

1、 注重将帅的选拔和培养,将帅必须具有义、仁、德、信、智、忠、敢、勇等素质,此外还要“知道”(懂得有关天、地、民、敌、阵各方面的作战规律)和“数战”(长期的作战经验)。为此,他提出了二十种致使将帅作战失败的缺点和三十二种致使将帅作战失败的情况。

2、 军队的编制方面,孙膑主张要以地方行政组织为单位,以乡里之长作为军中长官;军队编制时要精简精良,不能滥竽充数。

3、 君主、将帅与兵、民之间的关系方面,孙膑主张君主要充分发挥将帅的军事才能,不要横加干预;将帅要取得君主的充分信任,以便不受约束地指挥军队;将官要对士兵“视如赤子,爱之若狡童,敬之若严师”;

将官要照顾士兵的利益,关心他们的疾苦,不能一味责罚;要合理运用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提高士兵作战的积极性;只有获得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军队才能具备强大的战斗力。

4、 在法制与纪律方面,孙膑主张军队必须有严格的法制和纪律约束;将帅要赏罚分明,一视同仁;将帅如果明于道义,信于赏罚,会在军队中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士兵就会自觉地遵守纪律。


在战略原则上,孙膑主张:

1、 战争之前要多作准备,要对战争结果进行谋算。

2、 将帅在指挥作战时,必须根据战场形势,大胆果断地执行战略战术。

3、 主张“必攻不守”,积极进攻敌人没有守备或守备薄弱的地方;攻势要猛烈,穷追猛打;积极夺取敌人的物资和战略要地;运用攻心为上的策略,合理运用政治和外交手段配合军事行动。

4、 鼓舞士气方面,孙膑提出分为激气、利气、励气、断气和延气五个步骤。

5、 战术要机动灵活多变,作战要创造有利态势。

在战术方法上,孙膑主张采用诡诈战术诱敌上钩、集中兵力以多击寡、精选锐卒进行突破、在运动战中歼敌、作战时合理运用地形、阵法,发挥长兵和弓弩的威力。此外,孙膑还专门论述了攻城战的策略和战术。


二、吕尚(又称姜子牙)《六韬》

《六韬》又称《姜太公六韬》或《太公兵法》。旧题周朝的姜尚著,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现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问答形式呈现,以周武王设问、姜太公答之,来探讨各种古代军政议题。

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六韬》在1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英语、法语等多种文字。


三、马汉《海权论》

马汉认为制海权对一国力量最为重要。海洋的主要航线能带来大量商业利益,因此必须有强大的舰队确保制海权,以及足够的商船与港口来利用此一利益。马汉也强调海洋军事安全的价值,认为海洋可保护国家免于在本土交战,而制海权对战争的影响比陆军更大。

他主张美国应建立强大的远洋舰队,控制加勒比海、中美洲地峡附近的水域,再进一步控制其他海洋,再进一步与列强共同利用东南亚与中国的海洋利益。马汉的海权论对日后各国政府的政策影响甚大。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控制中美洲的“巨棒政策”是以马汉理论为基础。直到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部署都以马汉理论为原形。

马汉认为英国之成就为空前海洋强权,除了具备上述基本条件的优势外,其政府海权运作的适切,实居关键。

在海权运作方面,马汉认为英国若无海运贸易能力,无广大殖民地(资源、基地和市场),以及训练有素的海员和船舰,则英国虽有先天优越条件,亦将无能为力。

尤其在战争工具运用上,即制海权争取上,英国通常均以在海上击灭敌国舰队或对敌港口建立封锁为一贯指导,更是重要因素,相反的,法国却热衷于领土的征服而未着眼于击灭英国舰队,于是结果便完全不同。


四、毛泽东 十大军事原则

毛泽东十大军事原则是毛泽东提出的一套军事斗争原则。1947年12月25日,于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的会议(史称十二月会议)上,毛泽东在名为《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首次提出。这十个原则是:

1.  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2.  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

3.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

4.  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给敌人歼灭性的打击。

5.  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

6.  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

7.  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

8.  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加以夺取的据点和城市,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

9.  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

10.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休整的时间,一般地不要过长,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

扩展资料:

战略思想

战略思想是关于战略问题的理性认识,通常表现为战争与国防的指导理论和基本原则。战略思想产生于战争和国防实践,它根据对国际形势和敌对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地理等诸因素的分析判断,科学预测战争的发生与发展,制定战略方针、战略原则和战略计划,筹划战争准备,拟定指导战争实施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战略思想是制定国家军事政策的主要依据,是运用军事力量支持和配合国家进行政治、经济、外交斗争的重要保障。它既指导战时,也指导平时;既指导军事力量的使用,也指导军事力量的建设。

既指导准备与实行战争,赢得战争的胜利,也指导遏制战争,维护和平。战略思想正确与否,决定战争的胜负,事关国家和民族的荣辱兴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军事思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