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和隋朝都是二世而亡,为什么后世论兴衰谈秦亡要远多于隋亡?

如题所述

说到朝代覆亡,秦朝与隋朝的二世而亡都是后世绕不过去的话题,千百年来经常被提起,特别是在历代皇家教育和大臣劝谏皇帝的活动中都是经常拿来当样板工程讲的,讲到激情之处也都是惋惜至极的。

但总体来看,后世对秦朝二世而亡论述更多,如贾谊的《过秦论》,苏洵的《六国论》,杜牧的《阿房宫赋》,以及柳宗元的《封建论》等,反观隋朝却寥寥无几,对秦朝灭亡的惋惜之情也远远大于隋朝,这其中原因究竟如何,细细推来,原因无非源于以下三点:

第一建国难度系数秦朝要远远高于隋朝。

正所谓得来不易,失之愈悲,越是难得就越是惋惜。隋朝的天下在后人看来是一半靠偷一半靠打个二流子得来的,技术含量不高。杨坚爸爸杨忠在北周时就是隋国公了,后来仗着女儿是皇后,把北周的江山给偷过来了,这就立了隋国,这比秦始皇祖先从给周天子开车历经十余代到秦襄公才有弹丸之地开国简直容易多了,后来杨坚虽然靠武功打败了二流子陈后主而最终统一全国,但这陈后主跟秦始皇面对的东方六国简直不是一个级别的。

这就好比打架,杨坚打的只是一个文弱书生,前后还用了七年,秦始皇却是一个挑战六个,而且个个都是拥有几百年打架经验的专业搏击手,从十八辈祖宗之前就开始开打,打了610年才打赢。这两厢比较起来,秦始皇的戏份简直好太多,所以后世广大吃瓜群众当然是更喜欢看秦朝的剧情了,对秦朝灭亡也自然就更加惋惜了,经历610年才打下来的江山,十几年就折腾完了,引得这观众也是叹了两千年的气。

第二是开国之君的魅力值比较。

秦始皇和隋文帝虽然都是一代开国皇帝,但论经历、论功绩、论影响、论魅力,隋文帝都是无法与秦始皇相比的,抛开祖宗业绩,秦始皇这个千古一帝都是吊打隋文帝的,秦始皇统一六国,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这些成绩都是影响了中华大地两千多年的,后世基本上都是抄始皇帝的作业的。至于杨广的统一南北、开创开皇盛世,对比秦始皇的100分成绩,顶多也就算个40分,所以后世对秦始皇以及秦朝的感情倾注自然就要比隋朝要多得多。

第三是秦二世胡亥要比隋朝的二世杨广要二多了。

剧情要好看,反转很重要,除了两个一世的的戏份,胡亥和杨广这两个二世的戏份也很重要,而且与一世戏份相反,二世要比谁更二,剧情反转效果才会更好,后世讲起来也才会更有劲头。

胡亥杨广虽然都是亡国之君,但两个人的作死方式还是很不一样的,除了大修宫苑,胡亥大修阿房宫,杨广大修东都西苑类似之外,其他方面比混比白痴的话,杨广都远远不是胡亥的对手,杨广基本上也就是好大喜功,喜欢打仗劳民伤财而已,这胡亥可是参与了指鹿为马这个成语的发明的,杀李斯用赵高,浑浑噩噩两年就把老子的家产给败光了,这二的程度跟胡亥比起来,杨广只能是靠边站了。

所以前面老子越英雄,后面儿子越狗熊,剧情就越引入入胜,故事吸粉就越多,吐槽点就越多,后世可写的东西就越多,杨坚杨广父子顶多总结个经验就是不能好大武功,劳命伤财之类的,但秦始皇胡亥父子的经验要是总结起来,那都可以出好几本书了,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后世关于秦亡的论述多,而论述隋朝的却没几个,因为根本就没啥可多写的。

当然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与人事,察兴衰之理。每一段的历史兴衰都是值得后世去鉴赏提取的,只是历史也宛如一场大戏,戏份多戏份足的地方自然也会有更多的后人关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