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是不是真有霍元甲这个人,真的是被日本人害死吗

如题所述

霍元甲(1868—1910)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武术大师,民族英雄。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就是这样一位享誉世界的武林奇人,却在壮年之际突然与世长辞,时年仅42岁。
   有人推想,霍元甲是被日本医生借给他看病之机毒死的。也有人认为真正导致霍元甲死亡的原因是肺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910年9月,日本柔道会得知霍元甲挫败英、俄大力士,很不服气,便精选了十几名柔道高手和日本武士来找霍元甲一试高低,结果,日方承认失败。赛后,日方设宴招待霍元甲,席间,日本人知道霍元甲患有肺病,就介绍一个秋野的医生为之看病。霍元甲服了秋野医生开的药后,病情反而逐渐恶化,仅月余,一代武术大师就含恨离开了人间。
   霍元甲去世后,霍元甲的家人拿着日本医生开的药品去化验,发现是一种慢性烂肺的毒药,这才知道是日本人暗下了毒手。
   1919年为纪念精武会成立十周年而出版的《精武本纪》一书,记载了霍元甲被毒害说法的事实。但有人质疑,下毒的说法只是文艺作者空穴来风的瞎编乱造,而缺乏足够的历史根据,认为霍元甲之死并非日本人所为,而是因病而死。早期精武体育会的实际操办者之一陈公哲在《精武会五十年》里曾写下的文字,陈公哲回忆,霍元甲原来就患有咯血病,经常会发作,日本人卖药给霍元甲,霍元甲吃了之后,不但病情没有起色,反而严重起来。
   日本人以帮助霍元甲治病为名,买通关节,在药中投放慢性烂肺药,使本来可以治好病的霍元甲死于非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18
 霍元甲(1869-1910),字俊卿,祖籍河北省东光安乐屯(属沧州地区),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为精武体育会创始人。

  霍元甲幼时体弱多病。其父霍恩第是名显一时的秘宗拳师。他担心元甲习武日后有损霍家名声,拒不授艺于他。但元甲志存高远,他日日留心,处处参察,偷艺于父传兄弟之机。苦练于舍外枣林之僻。后为父知,受责。元甲保证绝不与人比武,不辱霍家门面,方准父兄一起习武。 元甲天资聪颖,毅力惊人,功艺长兄亢进,在兄弟之中出类超群。父见此,一改旧念,悉心传艺于他。后元甲以武会友,融合各家之长,将祖传“秘宗拳”发展为“迷宗艺”,使祖传拳艺达到了新的高峰。

  光绪22年(1896),山东大侠刘振声慕名来津,求拜于元甲门下。霍察其正直,遂收为弟子。从此破了霍家拳“传内不传外”的先例。 元甲侠肝义胆。光绪24年(1898),谭嗣同变法遇难,大刀王五(王子斌)避难津门,与元甲一见如故,遂成至交。后王子斌在京遇难,被八国联军枭首示众。元甲与刘振声潜入京城,盗回首级,并取得《老残游记》作者刘鹗协助,将义士身首合葬,尽了朋友之义。

  宣统元年(1909),英国大力士奥皮音在上海登广告,辱我“东亚病夫”。霍应友人邀赴上海约期比武。慑于霍元甲拳威,对方以万金作押要挟,元甲在友人支持下,答应愿出万金作押。对方一再拖延,元甲在报上刊登广告,文曰:“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一试。”并声言“专收外国大力士,虽铜筋铁骨,无所惴焉!”霍公之声威使奥皮音未敢交手即破胆而逃,连公证人,操办者也逃之夭夭。

  1910年6月1日,霍元甲在农劲荪等武术界同仁协助下,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名“精武体育会”)。孙中山先生赞扬霍元甲“欲使国强,非人人习武不可”之信念和将霍家拳公诸于世的高风亮节,亲笔写下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惠赠精武体育会。

  1910年9月,日本柔道会会长率十余名技击高手与霍较艺,败在霍的手下。日本人奉以酒筵,席间见霍呛咳,荐日医为治,霍公一生坦直,不意中毒于9月14日身亡。终年42岁。后上海精武会由元甲之弟元卿、次子东阁任教。各地分会相继分起。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0-18
有,未必,历史哪有真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