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家乡,冬至都有哪些特别的过冬习俗?

俗话说“冬至大如年”,冬至这天,无论在哪里,“吃”都是重中之重,不同的地方冬至食俗也各有特色。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中国历史悠久,各地生活习惯又不一样,有十里一风、五里一俗之说,所以说冬至的习俗又各不相同,那今天正值冬至之日,我就说说我们豫西之一片冬至的习俗。

河南冬至吃饺子。年冬至这天,在我国北方地区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冬至吃的饺子与春节吃的饺子含意不同,春节吃的饺子在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
 

 

而冬至吃的饺子含有消寒之意,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娇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

在我国北方有些城市认为冬至不能回娘家。这是由于过于传统的习俗中,“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对媳妇的约束。过去的媳妇会在秋收后回娘家居住,因此有了冬至的时候回婆家的习俗。虽然说现代社会如果还要再严格遵守很没有自由,但是如果家人有特别在意这些传统习俗的,作为晚辈的我们最好和气的与家人商量,冬至是团圆的节日,切不可因此与家人失了和气。

一般来说节气前后都不宜结婚。古人认为结婚的日子,要避开四立四至前一天,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前一天不可用,宇宙气场处于混沌未开状态,传统习俗中认为此为四绝日及四离日,在此时结婚为不吉。
  

通常我们选择结婚的吉日都比较慎重,因此小编建议大家最好避开冬至日另择他日,让婚姻有一个大家都放心满意的开端会更好。

在冬至的传说中,不是不能出门,是不能出远门。因为冬至的白最最短,因而有传说这天是天狗来人间寻找化身的时候,所以你不光不能出远门,天黑了也不要乱走哦。也有说在盘古开天之时,正是冬至的时候这时候由于天才刚被打开,万恶无首,天地遨游。不过在现在城市中夜晚也灯火通明,人们工作学习也经常夜归,也是无可奈何之事,不需要太过在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22

1、南方地区习俗:吃汤圆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一带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

2、杭州人冬至习俗:吃年糕


吃年糕从清末民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

 

 3、嘉兴人冬至习俗:吃桂圆烧蛋


  嘉兴土生土长的人,大多选择吃桂圆烧蛋过冬至夜,“把买来的桂圆剥好,然后放在水里煮,把桂圆的汁水煮出来,再打入鸡蛋,根据自己的口味加糖……”另外,在嘉兴平湖还有冬至夜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4、嘉兴人冬至习俗:吃肉豆腐


  衢州有一句俗话,说冬至‘有得吃,吃一夜,没得吃,冻一夜’,衢州过冬至的饮食同样是十分讲究的。”在衢州的老习俗里,每到冬至,每家每户的菜肴里必须要有肉和豆腐,同时各家都炒上一些花生、玉米、大豆等,用于冬至夜里的闲食使用。


  

5、广东人冬至吃什么——烧腊


  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全家人在祭祖之余,准备一些腊肉腊肠吃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


 

6、潮汕人冬至吃什么——冬节丸


  潮汕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孩子们最盼吃这碗甜丸,往往夜里醒来都要问天亮了吗?然而天好像要与孩子们开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节夜,啰啰长,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谣。

 

 7、客家人冬至吃什么——酿酒


  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用它酿的酒可久藏不坏,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后劲颇足。


 

 8、四川冬至吃什么——羊肉汤


  在四川却是冬至吃羊肉汤,羊肉是冬日可谓冬日滋补之首。


 

 9、河南人冬至吃什么——饺子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10、厦门人冬至吃什么——姜母鸭

  厦门人冬至吃姜母鸭。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而成。

 

 11、湖南冬至吃什么——赤豆糯米饭

  湖南湖北一带,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饭。

第2个回答  2022-12-22

我的家乡是四川,那么对于四川人来说,在冬至时节一般会吃什么事物呢?

四川:冬至到,羊肉俏

在我们四川地区冬至流行喝羊汤,四川的冬天饺子可以不吃,但羊肉汤是必不可少的。成都自古以来不乏好吃嘴,冬至正值秋收冬藏的时节,市民只要稍有闲暇,都会进补。在老成都,羊肉汤多是贫苦百姓吃的,只在冬至前后卖,明清时期就已经形成风气,是老成都冬至特有的一道风景线。

俗话说“冬至到,羊肉俏”。到了这一天,吃一顿热气腾腾的羊肉,是在四川不少家庭的选择。“冬至补一补,来年打老虎“,四川、山东一带会喝羊肉汤,有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的习惯,以求来年有个好身体、好兆头。每年冬至前夕,成都大街小巷的羊肉汤店早已热火朝天,到冬至这天更是人满为患。在家里,也会炖好一大锅羊肉汤,一家人围坐于炉火之前,吃肉喝汤。

四川的冬至有哪些民俗活动
 

1、祭祀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2、吃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3、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冰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第3个回答  2022-12-22

南方冬至习俗

1,吃糍粑  

按照江浙一带的传统,冬至会舂糍粑,参与的人非常多,很隆重。在云南,冬至也有吃糍粑的习俗。而每逢祭祖或重大节日,或红白喜事,都要做糍粑,因此,在老家把糍粑叫“大糍”,如今常见的汤圆就有些不屑的被称做“小糍”。  

2,吃甜丸  

相传汉代冬至已有“进酒肴,谒贺君师耆老”的习俗。宋、元以来,潮俗盛行吃甜丸。甜丸既是用糯米磨粉和水搓丸煮成的甜汤,是冬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冬至前,农家主妇纷纷舂糯米粉(今多为机械辗制),有的互通有无,馈赠亲友。  冬至这天一早,家中大人小孩往往围坐在竹葫或大盘子四周,各自提取事前用糯米粉和水搅搓成的粉团,以两只手搓成弹珠一样的丸子,叫“冬至丸”。“冬至丸”象征着岁暮之际全家人圆圆满满。有的“冬至丸”还加以橙糕、瓜册糖、豆砂等作馅料,俗称“鸭母氽”,“冬至丸”可任意搓得大小不一参差不齐,取“公孙丸”好兆头。潮汕有“冬至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  

3,吃汤圆  

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在冬至这天,要“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冬至吃汤圆,古而有之。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4,吃烧腊  

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其中,烧腊就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余,准备一些腊肉腊肠吃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腊味已经再也不仅仅只有腊肠,腊鱼、腊肉、腊鸭、腊鸡等也被搬上了餐桌,那一煲煲油汪汪、香喷喷的腊味煲仔饭更是轻易地俘虏人们那颗不断追求美味食物的心。  

5,吃九层糕  

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冬节“补冬”在台湾也成俗。冬节前日,晚饭过后,各家在厅堂搓圆。古例搓圆时禁忌口出不祥语。搓圆仔后要补冬,米糕是补品之一,甜米糕要加龙眼干肉,咸米糕有羊肉糕及红米糕。补品还有雄番鸭、公鸡、猪肚鳖炖八珍或十全大补。  

6,吃年糕  

年糕年糕,年高年高。吃年糕,就是讨一个“一年更比一年高”的彩头。从清末民初起,杭州人到了冬至这一天,都要吃年糕。听过最极致的吃法,是一天三顿,一顿不落,年糕变着法儿地吃出花样: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蒸年糕,中午是油冬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  

7,吃红豆糯米饭  

在我国的江南水乡,在冬至之夜有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不过,这个疫鬼最怕红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红豆糯米饭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第4个回答  2022-12-22

1、南方地区习俗:吃汤圆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一带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

2、杭州人冬至习俗:吃年糕


吃年糕从清末民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

  3、嘉兴人冬至习俗:吃桂圆烧蛋


  嘉兴土生土长的人,大多选择吃桂圆烧蛋过冬至夜,“把买来的桂圆剥好,然后放在水里煮,把桂圆的汁水煮出来,再打入鸡蛋,根据自己的口味加糖……”另外,在嘉兴平湖还有冬至夜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4、嘉兴人冬至习俗:吃肉豆腐


  衢州有一句俗话,说冬至‘有得吃,吃一夜,没得吃,冻一夜’,衢州过冬至的饮食同样是十分讲究的。”在衢州的老习俗里,每到冬至,每家每户的菜肴里必须要有肉和豆腐,同时各家都炒上一些花生、玉米、大豆等,用于冬至夜里的闲食使用。


  5、广东人冬至吃什么——烧腊


  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全家人在祭祖之余,准备一些腊肉腊肠吃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


  6、潮汕人冬至吃什么——冬节丸


  潮汕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孩子们最盼吃这碗甜丸,往往夜里醒来都要问天亮了吗?然而天好像要与孩子们开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节夜,啰啰长,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谣。

  7、客家人冬至吃什么——酿酒


  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用它酿的酒可久藏不坏,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后劲颇足。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