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同的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9

1. “等”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等:(1)【名】

(会意。从竹,寺声。寺官曹之等平也,寺者,简册杂积之地,寺亦声。本义:整齐的简册)

等,齐简也。——《说文》

等级;辈分

士阶三等。——《吕氏春秋·召类》

皆陛下故等夷。——《史记·留侯世家》。索隐:“言等辈也。”

同名同食曰同等。——《大戴礼记·少间》

请自贬三等。——《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优等;等例(等级差别,地位高低的差别);等子(宋代的御林军;标本,样本);等分(等级名分);等外品(质量差,不列入等级的产品);等列(等级品位);等别(等级)

台阶

出降一等。——《论语·乡党》

类型;样子

爻有等。——《易·系辞》。注:“类也”

呀,真个下雪了,有这等异事。——元·关汉卿《窦娥冤》

又如:此等人;等侪,等俦(同类)

戥子。秤金银和珍贵物品的衡器。如:等子(戥子。小型的秤);等秤(戥子和秤)

(2)【动】

等同,使一样

以等邦国。——《周礼·大宗伯》。注:“犹齐等也。”

与无法等。——《淮南子·主术》。注:“同也。”

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资治通鉴》

又如:等作(等同;当作);相等;大小不等;等头(齐头,齐等);等伦(同辈;同类的人)

等待,等候

父母年年等驾回。——范成大《州桥诗》

有个官人请说话,商议些事务,专等,专等。——《水浒传》

区别等次

以等其功。——《周礼·司勋》。注:“犹差也。”

然后立乐等。——《礼记·乐记》。注:“差也。”

又如:等列(分等级);等衰,等杀(等差);等务(不同的事务)

衡量。如:等量(衡量;比较)

(3)【形】

程度、数量相等

等,齐也。——《广雅·释诂四》

示有等威。——《左传·文公十五年》

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荀子·富国》

(4)用在人称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示复数

臣等不肖,请辞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列举后煞尾

与樊哙夏候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史记·项羽本纪》

表示列举未尽(可叠用)

关羽、张飞等不悦。——《三国志·诸葛亮传》

(5)【副】

一样,同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有法者而不用,与无法等。——《淮南子·主术》

又如:等夷(等侪。同等地位的人)

2. "比"在古文中的用法

比bǐ〈动〉(1) (会意。

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

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

本义:并列;并排)(2) 同本义 [be nextor near to]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尔雅·释鸟》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史记·天官书》比其具。

——《周礼·世妇》。注:“次也。”

及献比禽。——《周礼·田仆》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孟子·滕文公上》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战国策·燕策》纳比笼中。

——《聊斋志异·促织》(3) 又如:比肩(肩碰肩,谓高矮差不多);比物(排比同类事物);比集(排比汇集);比缀(编排连缀)(4) 连接,接近 [be close to;be near to]家人失火,屋比延烧。——《史记·汲黯列传》(5) 又如:比户(比家,比舍,比屋。

一家挨着一家;家家户户);比屋(隔壁);比里(邻里,乡里)(6) 比较;考校,核对 [pare;contrast]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涉江》(7) 又如:比量(比照);比类(比照旧例);比句(— gōu,核对检查簿籍);比次(考校);比并(相比);比势(较量武艺;比试);比迸(比武较量)(8) 及,等到 [arrive]比至定陶,再破 秦军。

——《史记·项羽本纪》(9) 比拟 [draw an *** ogy;liken to]。如:比象(比像。

比拟,象征);比傅(勉强类比并不能相比的事物);比尚(比配)(10) 勾结;偏爱 [collude with]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立其子,不为比(偏爱)。

——《左传·襄公三年》(11) 又如:朋比为奸;比周(勾结);比党(拉帮结派)(12) 等同[be equal to]刑余之人,无所比数。——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13) 又如:比伍(等同,匹敌);比伉(匹偶)(14) 通“庀”。

具备 [possess;have]比乐官,展乐器。——《周礼·大胥》及祭祀,比其具。

——《周礼·世妇》以敦比其事业。——《荀子·荣辱》(15) 官府限期办好公事 [set a time limit for]宰严限追比。

(追征。县令严定期限,催促交纳。)

——《聊斋志异·促织》(16) 又如:比捕(限期捉拿人犯);比卯(旧时地方衙门中差役的名簿叫“卯簿”。百姓有欠粮的,按卯簿派差役去催缴,如到期不缴,拘衙受刑叫“比卯”)词性变化◎ 比bǐ〈形〉(1) 接近;亲近 [intimate]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

——《周礼·夏官》(2) 又如:比近(亲近);比周(亲近);比昵(亲近);比善(和睦亲近);比日(近日;每日);比世(近世,近代);比辰(近时,近日);比者(近来);比岁(近年);比际(此时,这时)(3) 密(与“稀”、“疏”相对) [dense]比,密也。——《说文》其比如栉。

——《诗·周颂·良耜》是与比周。——《左传·文公十八年》。

注:“比,近也。周密也。”

(4) 又如:比甲(马甲)(5) 和谐 [harmonous]声比则应。——班固《汉书》◎ 比bǐ〈名〉(1) 比喻,比方 [metaphor]。

如:比似(如同);比偶(排比对偶);比兴(比与兴);比讽(用“比”的方法讽喻)(2) 比较两个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一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ratio]。如:三与五之比,等于五分之三(3) 姓◎ 比bǐ〈副〉(1) 皆,都,同等地 [all]再战比胜。

——《战国策·齐策》(2) 又如:比隆(同等兴盛);比行(并行)(3) 连续,频频 [frequently]比投不释。——《礼记·投壶》间者数年比不登。

——《汉书·文帝纪》比年日蚀。——《汉书·张延寿传》三人比坐事死。

——《汉书·公孙贺传》地比震动。——《汉书·翼奉传》比三年日蚀。

——《汉书·外戚传》始至之时,岁比不登。(登:丰收)——苏轼《超然台记》(4) 近来 [lately;recently]臣比在晋也,不敢直言。

——《吕氏春秋·先织》◎ 比bǐ〈介〉(1) 比起 [than]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曹操比于 袁绍。

——《三国志·诸葛亮传》(2) 又如:他比你高(3) 为;替 [for]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孟子·梁惠王上》(4) 及,等到 [till]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史记·陈涉世家》比至南郡,而 琮已降。——《资治通鉴》比去,以手阖门。

——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古文中“比”的义项

〈动〉

(1) 形声。从二匕,匕亦声。隶定字形已经与甲骨文字形相脱离,不能据甲骨文字形解释。“匕”本义为“用匙把食物送入口中”,引申义为“美味”。“比”本义为“两种食物同美”。引申义为“等列”、“同美”。再引申义为“评定优劣次序”。

《说文》:“比,密也。二人为从,反从为比。凡比之属皆从比。”案:许慎释比为密,显误(比字无“密”义)。又释比之形为“反从”,再误(甲骨文字开口朝向一般并不固定,“从”字向左与向右没有区别。全部甲骨文字中,大概只有“司”与“反司”即“后”有开口朝向的区别)。据《甲骨文编》,“比”字与“申”字基本构件完全相同,为妇女肘、膝同时着地、等待 *** 之状。故甲骨文比字本义为王者姬妾(相当于隶定字“妣”),与“二人相从、反从为比”无关。而王者姬妾合于“等列”、“同美”之义。隶定字形改为从二比,即从二美食,亦合于“等列”、“同美”之义。

(2)同本义 [be nextor near to]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尔雅·释鸟》

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西汉·司马迁《史记·天官书》

比其具。——《周礼·世妇》。注:“次也。”

及献比禽。——《周礼·田仆》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孟子·滕文公上》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战国策·燕策》

纳比笼中。——《聊斋志异·促织》

(3)又如:比肩(肩碰肩,谓高矮差不多);比物(排比同类事物);比集(排比汇集);比缀(编排连缀)

(4)连接,接近 [be close to;be near to]

家人失火,屋比延烧。——《史记·汲黯列传》

(5)又如:比户(比家,比舍,比屋。一家挨着一家;家家户户);比屋(隔壁);比里(邻里,乡里)

(6)比较;考校,核对 [pare;contrast]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涉江》

(7)又如:比量(比照);比类(比照旧例);比句(— gōu,核对检查簿籍);比次(考校);比并(相比);比势(较量武艺;比试);比迸(比武较量)。

(8)及,等到 [arrive]

比至定陶,再破 秦军。——《史记·项羽本纪》

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

(9)比拟 [draw an *** ogy;liken to];。如:比象(比像。比拟,象征);比傅(勉强类比并不能相比的事物);比尚(比配)。

(10) 勾结;偏爱 [collude with]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立其子,不为比(偏爱)。——《左传·襄公三年》

(11) 又如:朋比为奸;比周(勾结);比党(拉帮结派)

(12)等同[be equal to]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13)又如:比伍(等同,匹敌);比伉(匹偶)

(14) 通“庀”。具备 [possess;have]

比乐官,展乐器。——《周礼·大胥》

及祭祀,比其具。——《周礼·世妇》

以敦比其事业。——《荀子·荣辱》

(15)官府限期办好公事 [set a time limit for]

宰严限追比。(追征。县令严定期限,催促交纳。)——《聊斋志异·促织》

(16) 又如:比捕(限期捉拿人犯);比卯(旧时地方衙门中差役的名簿叫“卯簿”。百姓有欠粮的,按卯簿派差役去催缴,如到期不缴,拘衙受刑叫“比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