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一个老师教,有的孩子却听不懂,学不会?

如题所述

蓝光云梦: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作为教师的我来讲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同是一堂课,同样的学生,最后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总结起来讲有三点:

第一、教师的备课问题

如何上好一堂课,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的展现,更重要的是教师备课。“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让学生都会,只有在备课过程中老师多用心。

第二、学生的学习问题

孩子们的成绩参差不齐,导致了班里的总体成绩不稳定,如何改变“学困生”的学习问题是每堂课教师应注意的问题。只有从这些学生入手,才能在课堂的教学效果中彰显出教师的魅力。

第三、班级的综合因素

班级综合因素是制约学生同步学习的关键。有些班级问题不断,上课没有良好的班风,没有学习的氛围,导致了其他学生也没有了听课学习的劲头,这样的课堂老师是不可能教好学生的。

教师的关键在于教,学生的关键在于学。怎样教?怎样学?如何让学生都学会是我们值得考虑的问题,我的看法是:

1、教师要认真备课 ,备教材,备学生。 只有把学生融入教材中去,才能在课堂上吸引住学生,才能在学生中建立起与学生的互动性、积极性,才能更有效的进行教学。

2、学生要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俗话说“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我经常给我的学生说“你们应该转化自己的思想,从一开始的老师让我学到现在你们要做到的我要学的一种转变”,只有这样你们才能更好的融入课堂,更好的把握老师的课堂。

3、要有良好的班风班纪做好前提。 没有学习氛围的班级老师不能用心教育,学生也会没有心思学习的。

老师的教育与孩子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只要共同努力,孩子们肯定都能听得懂,学的会。

很高兴回答您提出的问题。

大约十年前,学校领导教给我个任务,有一个外校交流过来的老师教五一、五二,经过一年的数学教学,两个班平均分只有71分。领导让我接受这两个班,我是最喜欢教成绩不好的班级了,因为没有任何压力,只有进步,不可能退步了。

当我前三天教学生以及批改学生作业时,发现学生都是对老师特别没有礼貌,让她们订正错题,好几个女同学都是满脸不开心,再小声抱怨几句,总之不愿意订正。上课有几个男生接话现象严重,扰乱了课堂纪律。不交作业现象严重,家长很少有签字的。还有学生和我直接顶撞,我也尽量不发火,毕竟刚接触孩子们,只是口头警告,不要到第三次,否则我会不客气的。

到第三天这种现象并没有好转,班风不正,于是我采取措施,直接武力解决班级最挑头的男生,擒贼先擒王。杀掉他们的威风,免得上课男生接话扰乱课堂纪律。然后放学没有写完作业的全部留下,把前三天作业全部补完,字体写好再走,时间晚了没写完的电话通知家长必须到校门口接送。

就这样孩子们算是有所好转,严格结束后就是让孩子们开心,我又讲了很多以前如何管理初中孩子,用自己的实际教学管理和成绩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又讲了自己拿手的笑话让孩子们哄堂大笑(没有不笑的)。这样的管理、哄、管理、哄大概有三次,孩子们就适应了我的上课模式。

这一年我带两个班的数学,每个班大概六十五个人左右,同时带学校篮球校队。最终两个班期末数学成绩平均85分,进步14分和年级第一相差不到三分,篮球区里第一,市前八。

对比两个班数学成绩,和以前那个老师(当主任好几年了)当时的成绩我认为有几点不同:

1.孩子们喜欢不喜欢这个老师,本人每节课能让学生开怀大笑好几次,而且不影响课堂效率,很多孩子上完课一点都不累。孩子如果讨厌这个老师,效果就相反了。

2.课堂纪律没有控制好。老师教课再好,有几个调皮的孩子捣蛋,课堂效果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3.家庭作业需要签字,家长不监督,高年级会有抄作业现象。作业字体要好,不好孩子行为也不端正。以前有几个孩子字体写得不能看,行为特别不好。

4.老师上课能力不同,能抓住重点,不讲废话。我上课偏快,和课本上要求有些不同,但学生都能跟上这样的节奏。

5.和学生要打成一片,尤其是调皮不好管理的学生。这个班的荣基是 体育 生就是调皮的学生,(放学了我们经常打球,我们班的男生基本上都会打篮球)到毕业了教师节还送了一束鲜花放在传达室门口。管理不好这些孩子,您上课一定受影响。

6.作业量要大,要分层,愿意写的不限量。作业量上不去,成绩进步幅度不会明显。我们班有三个学生上课都在看校外数学或者初中的,我不反对,因为成绩很高。有些学生一天作业量能达到一般学生的好几倍,一批优秀学生的出现能起到引领全班的作用。其他学生能多写得就表扬,绝大多数同学都能高于一般作业量

7.平时严格,考前轻松,平时上课严格,考试前尤其复习笑话充满了课堂,学生考试放松,压力不大。

8.错题集,每人有错题集,钢笔抄题,红笔改题,铅笔订题,红笔再改,改对为止。错题是成绩的保障,错题弄不懂,作业肯定还是不会。把大量时间放到错题上是根本。

9.上课顾及到每个学生,难题问两遍:听懂了没有,听懂了没有。多提问学困生,他们听懂了,全班才能都听懂。

老师是很重要的,这是一个方面,学生程度不同是另一方面。

1.学习优秀的同学理解力很强,一遍就听懂了,基本功越来越扎实。

2.学困生由于上课听课不认真,作业完不成或者质量不好,导致有知识漏洞,听一次课也听不懂。

3.脑子反应有快慢之分。

同一个老师教的,有的会、有的不会,用某些定律来说这是自然现象和老师本身关系不大!

一般情况下学习成绩来划分,一个班大约只有20%能在第一梯队,60%在中等水平,约20%相对较退后,从目前普遍的现象来看,只要不是刻意选拔组成的班级大至情况如此。

就像这丰富多彩的世界,每个孩子也是天资各异加上成长环境、习惯、兴趣爱好等情况的不同,体现在学习听课上的表现自然就各不相同,造成那不同的成绩区别便不难理解了!

但这种情况不能用“聪明”与否来判定每个孩子!知识的学习有分类,有的孩子受到兴趣等因素影响,也会出现“偏科”现象,或受了自己思维方式的局限对某些学科理解想象能力慢也会出现听不懂的现象。

因此对这些孩子来说,可通过兴趣的培养,加强思维方式的训练等等来纠正自身的不足来达到改善的目的。还有许多孩子是因为上课学习的好习惯一直未养成,从而造成学习成果的不佳,这点就需要家校密切配合争取及时扭转这一现象,方能做到明显进步!

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差别,接受的知识面也不尽相同,一个学校毕业的,干各行各业都有。

孩子的学习,不仅仅是看老师,还要看学生自己。

老师教学生,会以老师个人的思维方式来引导学生。其中融入了老师的经验、学识、心态,是老师的一种综合性体验。

老师在教学生的时候,会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如何让学生看了更快明白,也会想办法去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

但是,老师时间是有限的,只能尽量让学生听懂,剩下的需要靠学生自己的练习来消化吸收。

学习的主人不是老师,老师仅仅是引路人,学生要想真正学好,更多还是要靠学生个人的努力。比如老师让学生坚持练习,学生就坚持练习;老师让学生全文背诵,学生就坚持全文背诵;老师让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就积极思考……

但是,我们都知道这样的情形是很难完成的。孩子是有喜怒哀乐的,有好恶兴趣的,觉得好玩的东西会喜欢,觉得痛苦的事情会逃避。所以,学生要完全听从老师的教导学习是很难做到的。

不仅仅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受到自己的兴趣好恶的影响,我们任何人都会受到这样的影响。只是老师、家长是成人,相对容易控制自己的行为,学生却很难在喜恶当中走出来,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帮扶。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起点,我们要提供给孩子有益的兴趣点,而不要总是玩耍、 游戏 的兴趣点。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家长去思考、辨别。动画片好看,孩子喜欢、我们家长其实也喜欢,但是长时间的观看就会浪费孩子的时间,要学会及时调整。

某个玩具好玩,孩子喜欢、想要,家长就不停满足,这样的方式也是不可行的。一味满足孩子的喜好,只会培养孩子的欲望。要学会让孩子获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孩子通过努力获得,孩子更能体验到付出与收获的喜悦感。

有位家长朋友,也是看到孩子喜欢一样玩具,买回家后就放到家里的最高地方,告诉孩子:只要努力了,心爱的玩具就是你的。孩子看到自己的目标就在那里,也明白自己获得的方式方法,就不断努力去争取,终于在期末考试的时候获得这个玩具。

所以,家长要利用好孩子的兴趣点,启发好孩子的道路,让孩子明白该怎么做。同时,要学会去甄别哪些是有益,哪些是有害的,调整好孩子的兴趣与时间规划,避免孩子在无益的事情上浪费时间。

好的习惯,是学生学习优异的保障。孩子没有阅读习惯,想让孩子学习用心,恐怕很难;孩子没有写作习惯,想让孩子的作文水平不断提升,同样很难;数学题目不练习,想提升孩子的计算能力,也是困难重重……

任何一件事情,想要有所成功,都需要孩子用心去付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长期坚持,形成习惯后,孩子才能够在每天的规律性的学习之中提升成绩。越是有良好的习惯,孩子在老师的课堂中才能听得越明白。

整体来说,一个孩子要学习好,不仅仅是老师和学生两个人的事情,也需要家长的督促与激励。不一定是物质上的支持,精神上的支持更为重要。

人不是一个模具生产出来的机器人,智商高低大有差距,同一个老师的学生,为什么有考上北大清华的,有的考个专科还挺巴几。当然,父母都是小学文化也望子成龙,给孩子加负担,报了许多填鸭式的辅导班,岂不知都是枉费心机了。人不承认天才是不行的,大脑的智商也是不一样的,就好象动力不足的赛车,永远追不上前面的车。本着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原则,因才施教,三百六十行,行行出壮元,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古语有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国外也有类似描述,“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知识是固定不变的,但是 对于不同的老师和不同的学生而言,相同的知识在进行传递和接收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不同的老师的教学水平不同。这就导致低水平的老师讲课容易出现效率低下的情况。

相同水平的老师讲授知识的方式不同。虽然是同一知识点,但是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理解,从课程导入到内容讲解再到巩固加强,老师们会在每一个环节“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不同的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对于简单的知识点,可能大家的接受起来区别不大,但是对于部分复杂的知识点,接受能力偏差的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吃力。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学生的个人能力很强,但是心思没有放在学习上,上课过程中“ 身在曹营心在汉 ”,导致学习出现问题。

实际上,如果班上大部分学生都能听懂的话,只是极个别的学生听不懂,证明老师的教学还是可以的。 如果老师能再利用课下的时间免费帮助听不懂的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的话那就堪称完美了

你好,我是俗人凡语说教育。作为一个老师,看到题主的问题,愿意给你做以下的几点分析。

有句俗话作为家长和老师一定要清楚地知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虎生三子必有一彪”,说的就是人和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所以,自古至今再厉害的老师也没有把所有学生培养得同样特别厉害学生。孔子门徒3000,也不过72贤啊!

我们再回到问题中来,为什么面对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程,有的孩子学会了,有的孩子还没听懂?

原因不过是以下几个方面:

这是一个客观因素。 从孔子起中国教育就有因材施教的理念。每一个孩子不同程度地存在智商、爱好等等方面的不同,所以,我们对孩子的衡量永远找不到最公平的标准。目前,迫于升学压力,大家基本上都用成绩来衡量孩子了,有差异在所难免。我们再换个衡量标准,比如 体育 、唱歌、动手能力等等,课上接受能力强的孩子不一定还能排在前面。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是现实,不用大惊小怪,坦然接受就好了。

还有一些主观因素:

排除孩子智商上的差异,造成成绩有差别的原因不外乎就是,上课用心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的肯定能跟上老师每次的讲课内容;反之,那就是再聪明,不好好学习也不能发挥孩子的聪明才智。

所以,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孩子来讲太重要了。

孩子不光智商、爱好有差异,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也有差异。

在我们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家长反映,我们孩子不喜欢哪个老师,上他的课一点都不听。这样的事情是孩子们从小到大都会碰到的。能够很好控制自己情绪的孩子,基本不会因为不喜欢老师而影响自己上课听讲,任性的孩子一般碰到这样的事情肯定会任由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往往会对老师和老师所带的课程出现强烈的反感。

当然,这样的事情也不能怪老师,任何一个老师都很难做到让每一个孩子真诚地喜欢他,所以,这个时候就考验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了。

这个观点跟学生喜欢不喜欢老师是一样的。老师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不由自主地去更多地和一部分自己喜欢的同学互动。

这种现象也是一直都存在的,虽然大多数老师都能够做到面面俱到,但是,这种偏好是没有办法强制控制的。

上面四点基本上涵盖了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有差异的所有原因。

面对存在的这些问题,作为老师和家长怎样尽量弥补孩子和孩子之间的差异呢?

客观因素智商我们没有办法弥补,但是,因为孩子主观的原因造成的学习成绩上的差异一定要尽量改正。比方孩子学习习惯不好、孩子比较任性等等会影响他学习的习惯、毛病都要尽早改掉。

承认了孩子和孩子之间有差异,不能就对孩子放任自流了。最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更努力,用自己的努力来弥补和别人智商上的差距,虽然很辛苦,但是至少不会被别人落得太远。

田忌赛马的故事我们都清楚,当我们意识到孩子和孩子在某一个方面有差异,我们可以去发展孩子的另一个或两个强项啊。不要非得用自己的弱项跟别人的强项去拼,这样很残忍。他家孩子学习好进了清华,我家孩子唱歌好,成了小有名气的歌手,不都一样成功吗?

综上所述,我觉得造成孩子学习上有差异的原因,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不论是什么原因,家长和老师首先要准确认识、然后冷静对待,帮助孩子尽量跟别的孩子把差距缩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个事物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有不同的结果。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是不同的,得出的感悟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可以理解,同样是一个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因为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商高低、接受力和专注度等都有所区别,理解程度肯定有别。有的会有的不会就正常了,所以不要苛求孩子。但古来学问无遗力,我们还要求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信心和勇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惜时: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勤奋刻苦;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我是一名大学老师,在进入大学之前也曾在中学任教10多年,对这种情况深有体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

二、从学生角度来看,主要是基础问题。其实每个学生的智力差别不大,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有的学生原来基础较好,老师讲的内容马上就能理解和接受,但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同样一个内容可能就理解不了。所以,平时注重打好基础很重要。

除了基础差之外也有学习方法方面的原因。作为学生来说,在一节新课开始之前,应该提前一天进行预习,这一点很重要。通过预习,可以对第二天老师要讲的课程内容和知识点大致有个了解,比如说,哪些知识点容易理解,哪些知识点不容易理解,需要在第二天听课时特别加以注意。这样在第二天老师讲课时就很容易产生共鸣,就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接收效果自然会好。同一个老师讲课,教学内容完全一样,时间也是同等的,为什么有的同学听得懂,学得会,而有的同学则不行,这与有没有提前进行预习有很大关系。因此,一定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三、应对措施:在上课过程中遇到听不懂的问题,一定不要放过,更不要放弃。要知难而进!要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把不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课后自己再加以钻研,或及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要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记住:千万不要不懂装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