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族为什么会增多?

如题所述

其一,受到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影响,对婚姻乃至爱情态度悲观。心理学上认为有一类人属于“情感冷漠者”,但这种心态未必是天生的,可能和早年压抑、混乱乃至不幸的成长环境有关。有人见证了父母关系的破裂,有人经历了爱情上的巨大创伤,其心灵的创伤无法抚平,漫长的时光也无法真正消除心灵深处对亲密关系的恐惧;
其二,一些人面对婚姻,认为自身条件不足,对他们而言,不婚可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他们在自嘲的同时也只能选择与孤独为伴;
其三,则是一些有明确观念、个性解放的年轻人,他们选择不婚,可能是综合了多种因素,但主要还是坚持了独立的思想和价值判断,不愿意成为传统观念的束缚者。在青年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当下,出现这样一批坚定而独立的“不婚族”并不令人意外。狭义的“不婚族”,主要就是这类群体。
其四,社会上不断的外部压力,有如房贷30年,车贷5年。又有孩子之后的一系列花销以及人们口中的“人质”“征信”等的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26
只针对一二线城市。

在中国这个国家,不婚不育始终是属于非主流。95、00后可能会晚婚晚育,大规模用脚投票,做到不婚不育就不好说。

但是,不婚不育的观念会成为主流。

一二线城市年轻人大致标签无非以下几种,仔细分析会发现每一种似乎都没有结婚生育的必要性:

要么是经济压力大,连在一二线城市立足目前都做不到,这样的人基本不会生育;要么经济方面尚可,但这样的人往往不想结婚生子,因为很可能会严重影响自己现有生活水平;要么经济不是问题,但是很在意自己的精神需求,这样的人对世俗的东西不以为意;要么经济上很强,但这样的人很怕婚姻引起的经济纠纷。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对很多事物很憧憬,但尝试这件事情可能有一些风险和副作用,当这种风险和副作用足够大时,我们宁愿不尝试新东西,而缩在自己狭小但温暖的小世界。

爱情与婚姻就是如此。

现在其实有两种很主流的价值观,一是高嫁高娶,这体现出我们都不愿意吃亏。现实中你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例子:150的女生喜欢175以上的男生,表示175以下概不考虑;但你去问175的男生人家又喜欢160以上的女生;而你去问160以上的女生人家又喜欢180的男生....但是180男生毕竟是极少数。所以你会发现在婚恋领域马太效应极其明显,无论男女,大家其实只对那少数的人感兴趣,如果不能找到少数优质的人,宁愿不找。

二是警惕性都很重,大家的互信度很低。有人担心对方家暴、有人担心对方脾气不好、有人担心对方财力不行、有人担心对方过度美颜、有人担心遇到恶婆婆、有人担心天价彩礼、有人担心婚后财产...而现在的一二线城市本就是陌生人模式,你对对方知之甚少,这种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开盲盒模式很大程度影响了大家对婚姻的向往。所以结婚的人往往要么是同学,有感情基础且有一定了解,要么是有靠谱中间人在小范围内撮合,这也导致相亲的市场化很弱。

所以现在一二线城市的整体环境,决定了大家结婚率低离婚率高。如果再扯上孩子,那带孩子、补习班等一系列破事更是接踵而至,对于在意个人感受的新时代年轻人,更是退避三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