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有人溺水,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如题所述

1.水中营救与出水后处理

强壮的游泳者从水中营救患者,其他人立即寻找漂浮物,在离水前应将患者放到漂浮的木板上,清除口、鼻中的水及污物,并打开气道。作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注意不能使颈部屈曲,维持头颈脊柱在一条轴线上,以免加重可能发生的脊髓损伤。

2.离水后急救

登岸后及时倒出患者呼吸道及胃中的水,主要倒水动作有:①患者俯卧,腹部垫高,头下垂,手压患者背部;②抱住患者双腿,将其腹部放到救治者的肩上,快步走动,将积水倒出。

3.心跳呼吸停止的急救

对有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行现场心肺复苏术,包括开放气道、清除口鼻内异物如泥沙、水草等、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注意心跳、呼吸恢复后可能重新停止。在现场抢救同时应组织后送。

4.供氧

(1)近乎溺水(有脉搏)和完全溺水(无脉搏)患者,肺中不一定有水,从肺排水不能耽误给氧。好的游泳者在踩水同时可开始作口对口呼吸,在浅水中也可把患者头及胸放在膝盖上开始口对口人工呼吸,患者离水后才能行胸外心脏按压,定时清除咽部。即使肺部仅吸入少量水也要尽早给100%氧及行气管内IPPV(间歇正压通气给氧)。

(2)海水损伤肺,淡水损伤心脏,两者均引起窒息而损伤脑。海水溺水的脉搏骤停前,要做到用100%氧气做IP-PV,并迅速使血容量正常化。近乎溺水和淡水溺水在心搏骤停前被抢救,在离水30~60分钟后电解质紊乱已恢复正常,近乎溺水患者主要问题是各种原因引起肺水潴留引起严重而长期的缺氧,故应及早充分给氧。

5.预防脑损害

溺水患者心搏骤停复苏后主要问题是复苏后脑损伤。为防止脑损害,可使用大量皮质激素和脱水剂防止脑水肿。给高渗葡萄糖加强脑营养及耐受缺氧能力,有条件时用高压氧仓,抽搐时用镇静药,昏迷者用中枢兴奋药。

6.院内治疗

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用抗生素防止肺感染及吸入性肺炎,注意迟发性肺水肿的发生,还要防止急性肾衰竭。

7.浴缸溺水处理

如在家中浴缸中发生溺水(多为小孩),其抢救过程同淡水溺水者的抢救相同,在做现场心肺复苏的同时给120打电话,争取专业救护人员能及时赶到,进行专业救护。

扩展资料:

溺水后如何自救

1、溺水后要保持镇定,尽量将头后仰,口向上,口鼻露出水面后进行呼吸呼救。

2、不可以把手上举胡乱打水,以免身体下沉;双手划动,观察施救者扔过来的救生物品,迅速靠上去。

3、当施救者游到自己身边时,应配合施救者,仰卧水面,由施救者将自己拖拽到安全地带。

4、溺水后保存体力,等待救援是最重要的。会游泳的人如肌肉疲劳、抽筋也应采取上述自救办法;及时甩掉鞋子和口袋里的重物,但不要脱掉衣服,因为衣服能产生一定的浮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溺水急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05

(1)强调施救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所有的施救者必须明确:

施救者自己的安全必须放在首位。只有首先保护好自己,才有可能成功救人。否则非但救不了人,还有可能把自己的生命葬送。其注意点有:

①尽可能呼唤多人参与救援 人多力量大,同时可以相互照应,提高救援的安全性,因此发现有人淹溺时应尽可能多叫人来参与救援。除非万不得已,应尽量避免单人施救,尤其应避免单人独自下水施救,以免发生不测时无人帮助。

②不要盲目下水 因为水情不同,水下可能有很多未知因素,故即使是会游泳者甚至是游泳健将也不要盲目下水。不要以为游泳技术很好的人不会被淹死,因此不要盲目下水救人,应尽可能采用岸上救助法,下水救人是万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措施。

③禁止不会游泳者下水救人 不少人明知自己不会游泳却不假思索地盲目下水救人,殊不知这样非但救不了人,反而会增加损失,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类似愚蠢的做法已经多次夺去了很多人的宝贵生命。

岸上营救的方法有多种,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应高声呼叫他人援助或采用其他岸上救助的方法,绝对不允许盲目下水救人。

④禁止儿童下水救人 无论儿童是否会游泳,他们的心智及体力均无法胜任抢救淹溺者的工作,因此必须禁止儿童下水救人。平时我们必须大力宣传这一点,让所有的儿童都明确救助溺水者时有巨大的危险,千万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冒险。

⑤救援时如发生意外情况应及时终止救援 如果营救者在救人时感到严重不适,如感到极度疲劳、水温过低、呛水、头晕眼花、胸壁憋闷、呼吸困难、四肢僵硬等,此时应立即果断放弃抢救,赶紧实施自保和求援,切勿继续勉强救人。

(2)及时呼叫专业救援人员 专业救援人员的技能和装备是一般人所不具备的,因此发生淹溺时应该尽快呼叫专业急救人员(医务人员、涉水专业救生员等),让他们尽快到达现场参与急救以及上岸后的医疗救助。下述情况必须及时呼救专业人员:

①在水情复杂或有危险的水域,如湍急的河流、水下有危险生物、严重低温水域、夜晚发生的溺水、以及存在任何原因使一般人的救援不容易成功救助时,都应呼叫带有特殊装备(如救生艇、潜水设备等)的专业救援人员。

②落水者没有及时被救出,入水时间超过5分钟者需要呼叫专业医疗急救人员。

③淹溺者为疾病患者、高龄者或儿童,这些人被救后往往需要医疗支援。从理论上讲,溺水有很多后续合并症,因此只要发生了真正意义的淹溺,患者都需要去医院接受进一步诊疗。

(3)充分准备和利用救援物品 救援物品包括救援所用的绳索、救生圈、救生衣及其他漂浮物(如汽车内胎、木板、泡沫塑料等)、照明设备、救援船只、医疗装备等,良好的救援装备能使救援工作事半功倍地完成,应学会就地取材,寻找并使用这些物品,其效果要比徒手救援好得多。

特别是游泳技术不熟练或不熟悉水性的救助者,最好携带救生圈、木板、绳索或小船等有自我保护作用的工具,这样既提高了救援效率,又保障了救援者的安全。

(4)救援前与淹溺者充分沟通 得不到淹溺者的配合的救援不但很难成功,而且还能增加救援者的危险,因此救援者应首先充分与淹溺者沟通,这一点十分重要。沟通的方式可以通过大声呼唤,也可以通过手势进行,其主要沟通内容有:

告诉淹溺者救援已经在进行,鼓励淹溺者战胜恐惧,要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放弃无效挣扎,还可以告诉淹溺者水中自救的方法,如向下划水的方法、踩水方法、除去身上的负重物等,同时特别还要告诉溺水者听从救援者的指挥,冷静下来配合营救,这样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扩展资料

抽筋的自救方法:

游泳及水下作业者突然发生的肌肉痉挛性收缩俗称抽筋,这种情况似乎并不十分罕见,临床表现为某处肌肉突发性痉挛,局部肌肉发硬并有剧痛。导致抽筋的原因多为水凉、疲劳、过度呼吸(呼吸性碱中毒)、服用某些药物以及体内某些物质不足(如钙不足等)等。

比较常见的抽筋部位为小腿肚(腓肠肌痉挛),其他部位如手指、脚趾、大腿、上臂等处也时有发生。

突发的抽筋将给患者带来突发疼痛,并能严重影响游泳、踩水的动作,还有可能造成恐慌及呛水,甚至导致淹溺的发生,因此需要及时采取对应措施。抽筋发生后的自救方法及注意点有:

①首先要冷静,千万不要惊慌失措 应立即呼救并告诉自己的同伴,同时向岸边转移。抽筋属于肌肉痉挛性收缩,因此按摩、伸展、拉长、放松该处肌肉,就有可能将其缓解。

②手指抽筋 可按摩患处,同时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停止。

③脚趾抽筋 先深呼吸后屏气,不要在乎身体下沉,抓住抽筋的脚趾,用手将脚趾向抽筋的反方向伸展,即可缓解。

④小腿肚抽筋 先深呼吸后屏气,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大腿抽筋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处理,然后迅速划水上浮呼吸。

⑤腹部抽筋 应反复鼓肚子,同时用手用力按摩局部。

⑥反复抽筋 一次发作缓解之后,同一部位可能再次抽筋,故应再次采用相同方法处理,同时对疼痛处要充分按摩并慢慢向岸上游去,上岸后最好再次按摩和热敷患处,也可给予热饮料服用。

参考资料:

淹溺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5-04
发现有人溺水了,应该先大声喊救命。然后立即观看四周有没有漂浮物,有的话赶紧扔给溺水者。注意在救人的同时应先保证自己的安全,把人救上来之后,先拍打溺水者的肩部,看溺水者是否清醒。如果溺水者不清醒的话,那么就先叫旁边的人打120。然后用手检查一下患者喉咙是否有脉搏,如果没有的话,那就解开溺水者的衣服。在溺水者之间的位置不说了,然后做人工呼吸就行了。
第3个回答  2020-04-02
立刻报警,向周围的人求援
第4个回答  2020-04-0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