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的分类有哪几种

如题所述

象形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 以形象表物,多为名词 独体为文
指事 视而可见,察而见意 上、下 以形象表意,多为形容词、动词
会意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武、信 合二文以上成字,以表字义。 合体为字
形声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江、河 合二文以上成字,一表义,一表音,中国文字以此类最多。
转注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考、老 一义多字,为增字法 文字之藩衍或借用
假借 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令、长 一字多义,为增义法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商) (周) (秦) (汉)(魏晋)草书

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现在所知最早的汉字,它的字形有大有小,笔道很细,每个字都像是一幅小孩子画的画。

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与甲骨文差不多同样古老,它的笔画比较粗壮,大小也比较匀称。

战国文字:在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中国被划分为七个诸侯国。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就像古老的密码,很难破译。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汉字也进行了统一。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统一的基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秦代的统一文字:小篆,使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得到定型,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

监狱里造出的汉字: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相传为程邈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商) (周) (秦) (汉)(魏晋)草书

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现在所知最早的汉字,它的字形有大有小,笔道很细,每个字都像是一幅小孩子画的画。

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与甲骨文差不多同样古老,它的笔画比较粗壮,大小也比较匀称。

战国文字:在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中国被划分为七个诸侯国。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就像古老的密码,很难破译。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汉字也进行了统一。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统一的基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秦代的统一文字:小篆,使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得到定型,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

监狱里造出的汉字: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相传为程邈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09
六种,分别是象形,指物,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组合笔画形成物体的形状.「日」「月」「山」「川」「木」「耳」「马」「象」「兔」「龙」「龟」「鼠」等
指事:利用笔画的位置关系表示抽象概念.「上」「下」「未」「末」「本」等
会意:组合既有的象形文字或指事文字.「休」「武」「信」「林」「炎」等
形声:将表示事物类型的意符和表示发音的声符组合.「江」「河」「铜」「晴」「清」「燃」「腰」等
转注:某字借用作音韵相同,字形相同或者字义相同的另一个字.「考」---「老」,「令」(美好---命令),「长」(空间长---时间长---生长),「乐」(音乐---快乐)
假借:由于没有表示此意思的文字,因此借用既存的同音或者音近文字.「我」「求」「其」「然」「来」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2-03
汉字又称中文字、中国字、方块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用文字 ,也被借用于书写日语、韩语、越南语等语言,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被广泛使用的高度发达的表意文字。

广义的汉字指从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的文字,狭义指以正楷作为标准写法的汉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现代汉字。汉字为上古时代的汉族先民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隶书,至唐朝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正楷。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者,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汉字在古代已发展至高度完备的水准,不单中国使用,在很长时期内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都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国家官方的书面规范文字,东亚诸国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创制汉字。非汉语体系中,日本将部分汉字自行作简后成为现在的日本新字体,韩国也制定了官方的朝鲜汉字使用规范;而历史上曾使用过汉字的越南、朝鲜、蒙古等国,汉字现今已不再具有官方规范地位。
第3个回答  2011-10-23
象形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 以形象表物,多为名词 独体为文
指事 视而可见,察而见意 上、下 以形象表意,多为形容词、动词
会意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武、信 合二文以上成字,以表字义。 合体为字
形声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江、河 合二文以上成字,一表义,一表音,中国文字以此类最多。
转注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考、老 一义多字,为增字法 文字之藩衍或借用
假借 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令、长 一字多义,为增义法
第4个回答  2011-11-13
图文 象形 甲骨 钟鼎 石鼓

篆书 隶书 行书 楷书 草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