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黄酒”源远流长,史料记载公元前827楚王派诗经作者尹吉甫给周宣王献酒,宣王对此酒大行赞美,并御封为“封疆御酒”以后对有功大臣论功行赏必赏此酒。(后来简化为“房陵黄酒”现在称“房县黄酒”)到了庐陵王时期,“房县黄酒”就进入了鼎盛时期,这位被流放到房陵(现在的房县)的皇子对房陵的黄酒,痴迷成瘾,餐餐不离其口,并把带来的工匠对“房陵黄酒”不断改善,日久竟有了“思饮黄酒三小杯,不辞长做房陵人”的情怀。
“房县黄酒”的制作方法
(一)酒曲:
制作“房县黄酒”的酒曲,一般都在春季制作,采用野生蓼子花,野生甘草,糯米精粉,曲母捏成元宵大小排放在竹编皿具里,盖上鲜甘草椿树叶发酵两天,温度保持在30°左右,发酵好后串起来晾干一年备用。这种独特的制作方法一直延传至今。
(二)酿酒:
酿酒用的糯米要用凉水浸泡3—4个小时,然后盛起来控干水后上锅蒸,待米蒸熟后,把米团用水搓成颗粒(夏季用凉水,冬季用大约25°的热水,前题是这水必须是房县泉水耳不是自来水)这种方法叫“淋米”,然后把搓好的米盛入瓦缸,中间预留个碗口大小的酒窝,便于发酵好后出酒汁,我们俗称“酒洑”,这没经过勾兑的酒在酒坛放置10天左右,“酒洑水”就更多了,米基本都化了,再用另一种竹编的皿具放在发酵的米缸中(我们称为“酒 糟”)盛出“酒洑”这种酒我们称为“黄酒洑子”。想要略为清淡一些的,再根据比例勾兑,这种酒我们称为“黄酒”。
“黄酒洑子”和普通“黄酒”颜色能了了分明,“黄酒洑子”颜色呈黄色,根据酿制放置时间,有啤酒黄,深啤酒黄,但哪一种都颜色清澈,口味绵长,口感甜正,后劲十足,这种酒就是传说中的“三碗不过岗”,寒冷的冬季,关上门,围着火炉,温壶“黄酒洑”一家人,邀几个朋友,微醺的诉说那昨天的故事惬意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