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间最长的朝代是哪个?

zhou

中国时间最长的朝代是周朝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王朝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今陕西西安西南);周成王五年,营建都城洛邑(成周)(今河南洛阳)。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又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其中东周时期又称为“春秋战国”,以韩、赵、魏联手打败执政的智氏家族,三家分晋为分水岭,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扩展资料:

周朝国祚绵长,西周和东周前后八百年国运,具体原因如下:

首先,应该归功于西周初年政治家武王和周公的制度设计。

西周之前的殷商和目前尚存在于文献中的夏朝,夏商两代是中国王权的初创时代,夏王和商王仅仅是名义上的共主,整个华夏世界的政治格局是各自独立、各自为政的方国体制。西周之所以能从西部小邦而灭掉大邑商,与这种松散的方国体制有着密切关系。

西周灭商之后,采取了基于宗法制的分封制,全国领土被分封制联系在一起,诸侯国家与周天子有着一系列复杂的义务-权利关系,这是以往所没有的创制,宗法分封制对周王朝政权的巩固有着关键的作用。作为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的经济纽带——井田制,同样也有利于王权的巩固。

周公制礼作乐,也是周朝国祚绵长的重要原因。西周初年,周公损益夏商旧制,制定了一整套的西周的礼乐制度,从天子到庶人都必须遵守。礼乐制度是周朝统治的文化基础,在平民以上的阶层都形成了一种文化共识,这种共识无疑有利于加强整个国族对于周王朝统治合法性的认同。

周公及时在东方区域建立政治和军事存在,为日后的迁都奠定了基础。西周初年,周公为了防备东方的殷顽民反抗,营建了洛邑,也就是所谓的成周。成周的营建,为周王朝提供了缓冲的余地,日后,犬戎攻破镐京,周王室得以东迁,到洛邑继续延续国祚。

周天子并不强大的王权,使得虚君成为可能,也使得任何一个诸侯不会轻易去篡夺王权。西周初年建立的宗法分封制,各个诸侯国有着很大的自主权,这看上去好像是周天子没有强力控制能力,但是实际上这种制度恰好有利于政治的稳定。在周天子强大时,他对诸侯国有很大的约束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8

中国时间最长的朝代是:周朝。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共计约791年。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一个世袭王朝,分为“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与“东周”(公元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和丰京,成王时期营建洛邑;西周末年,周平王姬宜臼从镐京东迁洛邑后,史称东周。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周王朝存在的时间从约前11世纪至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共计存在约为791年。其中西周是中国第三个也是最後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其後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扩展资料

周朝,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从公元前11世纪中期到公元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共计存在约为791年,其中西周是中国第三个也是最後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其後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周的先祖起源于黄帝族,夏朝时周人的首领是帝喾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即“后稷”,负责管理农事,其氏族是一个善于农业耕作的部落,这大大促进了氏族经济发展。商朝初年,弃的后代公刘率族人从邰迁到磁。古公亶父时,又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自称为周。

周武王牧野一战打败商纣,建立了周朝。周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朝(公元前1029年-公元前771年),始于文王,终于幽王,共13帝。周朝的始祖名弃,帝喾的后裔,弃曾做过尧,舜的农师。周朝姬姓。

在成康之治这段时间,周朝进入了前期兴盛的一段时期中,而箕子也跑到了朝鲜一带,是为箕子朝鲜。剩下的商朝遗民在三监之乱中被镇压,周朝在今天河南洛阳用商朝遗民的枯骨堆砌了一座大城--成周,即雒邑。

这个时候淮水地区的淮夷臣服了,其余的商朝遗民就在今天河南商丘睢阳区呆着了,是为宋国。这个时期我国东北的肃慎听说周成王东征的英姿,特地前来朝贡。

此时周朝的领土,东北抵辽东半岛,西北到达陕西南部一带,南直取长江,这个时候周朝的疆域最为广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26

是周朝。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

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周朝是中国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封建王朝,其后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

周王朝存在的时间从约前11世纪至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共计存在约为791年。

其中西周是中国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其后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扩展资料:

历朝统治时间列表:

夏: 约公元前2100----1600年 约500年。

商: 约公元前1600----1028年 约550年以上。

周: 约公元前1027----256年 共772年。

秦: 公元前221----206年 共 15年 。

汉: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共426年。

三国: 公元220----280年 共 60 年。

晋: 公元265----420年 共156年。

南北朝: 公元420----589年 共170年。

隋: 公元581----618年 共 37 年。

唐: 公元618----907年 共290年。

武周 公元684----705年 共 21 年。

五代: 公元907----960年 共 54 年。

宋: 公元960----1279年 共320年。

辽 :公元947----1211年 共265年。

金: 公元1115----1234年 共120年。

元: 公元1271----1368年 共 98 年。

明: 公元1368----1644年 共276年。

清: 公元1644----1911年 共267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历史朝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5

中国最长朝代为周朝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

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今陕西西安西南),成王五年营建都城洛邑(成周)(今河南洛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扩展资料:

国号

周人早期居于陕西武功一带,公刘时,周部落则已迁居于豳。 周人早先并无“周”的概念,氏族以定居的豳为国,国即是城。他们居住稳定,为农耕为主的城邑。自公刘起,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薰育戎侵袭逼迫,不得不离乡远徙。他们历尽艰辛,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就此产生“周”的概念。“周”字最初写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后来演变为周字。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周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3-22

中国历史中最长的朝代是周朝,从前1046年开始到前256年结束,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今陕西西安西南),周成王五年营建都城洛邑(成周)(今河南洛阳)。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扩展资料

周朝的中央制度:

按照周制,大国诸侯有时还可以兼任王室的官吏,如周初卫康叔为周司寇,西周末期郑桓公为周司徒,都是其例。诸侯在其封国内设置的官制,大略与王室相等,还有军队各自成为一方之主。 [87] 

周天子对诸侯拥有较大的权威,诸侯还能听命纳贡。西周时期,周天子尚能号令诸侯,进入东周,周王室权威下降,诸侯多不履行对王室的义务。王室本身还要依附当时之大国晋、郑与卫,更不用提号令诸侯之事。周郑交质与“射桓王肩”,更让周天子之仅存之威严也亦丧失。

然列国之诸侯在名义上仍为周王之臣属,除楚国之外,多无谮越称王之举。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更多是为自己本国利益服务,然亦使周王威略有上升。

五霸之君主多亦在此口号下行事,即表面尊王,实则行扩张兼并之实。进入战国之后,国家兼并多已完成,周王朝之诸侯国,仅剩20多个,其中最大者七,号为战国七雄。战国之世,除魏惠王、齐威王曾有朝周之举,然亦是作秀,其他诸侯国之国君已再无朝周之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