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起源

如题所述

(一)海猿说
1960年,英国的人类学家阿利斯特•哈代提出:化石空白期人类的祖先不是生活在陆地上,而是生活在海洋中。也就是说,人类进化史中,存在着几百万年的水生海猿阶段。哈代提出:地质史表明,800万~400万年前,在非洲的东部和北部曾有大片地区被海水淹没,迫使部分古猿下海生活,进化为海猿。几百万年后,海水退却,已适应水中生活的海猿重返陆地。它们是人类的祖先。
  海猿说指出:人的许多生理特征在别的陆生灵长类动物身上都没有,而在海豹、海豚等水生哺乳动物身上却存在。
  其证据是:(1)所有的灵长类动物身体体表都长有浓密的皮毛,惟有人和水兽一样,皮肤裸露光滑,没有体毛。(2)灵长类动物都没有皮下脂肪,而人类却有皮下脂肪,这一点,明显不同于别的灵长类动物,而与水兽相似。(3)人类泪腺分泌泪液以及排出盐分的生理现象,也是水兽所具有的特征。这在灵长类动物中是绝无仅有的。(4)人类所具有的性行为以及出汗等生理现象,也是灵长类所没有而与水中生物相似。(5)人类在控制体内盐分平衡的生理机制上同陆生哺乳动物大相径庭,而与海兽极其相似。(6)人在潜水时,体内会产生一种称为“潜水反应”的现象:肌肉收缩,全身动脉血管血流量减少,呼吸暂停,心跳也变得缓慢。此时,饱含氧气的血液不再输入到皮肤组织、骨肌和其他器官,而全部集中到维持生命最重要的机体中心大脑和心脏,使它们的细胞得以在几十分钟的时间内不致死亡。这种现象与海豹等水生动物的潜水反应十分相似。(7)妇女在水中分娩没有痛苦,而婴儿喜欢水,并有游泳的本能,这都说明人类与水的关系非同寻常。
  海猿说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也有一些科学家提出不同的看法。(1)古猿在下海的400万年里,获得了一些适合于水中生活的海洋生物特征,重返陆地后,为了适应陆地生活,也应该丢掉这些适合于海水生活而不适合于陆地生活的特证,如人类不能对体内所需食盐进行精确控制等,为什么在返回大陆的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没有丢失?(2)400万年的化石缺环,海猿说仍没有很好的解释。在海洋生活就没有化石可找了吗?我们现在不也发现大量的海中生物化石吗?(3)根据分子人类学研究所得的结论,人和猿开始分化的时间是距今500万~400万年前,这一点也不支持海猿说。
(二)海陆双祖先复合说
  人类有两个祖先,一个是古猿,一个是海洋生物。这段400万年化石空白较为合理的解释是古猿与海洋生物发生了基因重组。于400万年前产生了南方古猿,组合产生新种所需的时间很短,短到相对于地质时间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可以在十几代到几代的时间便可形成新种,从而可以说过渡阶段的化石是没有的。这样既可以说明化石空白,也可以说明人类为什么具有一些海洋生物的特性。至于是哪一种海洋生物,还没有说明。
(三)外星人说
  最近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科学家马莱斯认为:大约65万年前,一些外星人来到地球,他们具有高度的智慧和科技知识,发现了地球环境很适应他们居住,但却不堪忍受地心引力,于是这些外星人不得不放弃地球生活,并决定在地球上创造出一种新的适宜于地球生活的人种,同时又使他们能在地球上延续。他们选择了地球上精力旺盛、智力较高的雌性猿人作为对象,设法使他们受孕。这便产生了我们人类的祖先。
  马莱斯的见解确能惊世骇俗,他举出的证据是他对不久前在圣地亚哥发现的一具5万年前的头盖骨的研究。他认为,那具头盖骨所代表的人种智力已远超过今天人类的几千倍。从而推测“他”就是古时来地球的外星人之一。他还指出另一个可能是外星人与地球猿人结合的证据,那就是安第斯山顶绝壁上人所共知的巨型图案。马莱斯说,那极有可能就是外星人与地球猿结合的真实描绘。
  如果地球人真的起源于外星人,那么发现于30万年前、40万年前乃至100万~2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又当如何解释?
  无论是“海猿说”,“海陆双祖先复合说”,还是“外星人说”,都在有力地向传统的“从猿到人”的进化学说发出挑战。但要形成公认的科学结论,还证据不足。科学的发展,研究在深入,人类将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开自身的谜团。
德国学者亚力山大•赫夫提交的一份新报告,指出地球人起源两个星球,其中男人起源于火星,女人起源于水星。该报告还指出,地球在史前只有动物和植物 而没有人类,后来因为火星和水星的人类同时来到地球发生了一场战争,最终火星人征服了水星人,并和水星人结为伴侣,才有了现在的人类。在那场两星球人的战争中,直接导致了恐龙和其他若干物种的消失。
10、挪威神话:巨人始祖之死创造万物
在挪威神话中,地球出现之前曾是两个世界:“Muspell”是一个火焰炽热的大陆;“Niflheim”是一个冰冻的大陆。当Niflheim的冰冷与Muspell的炽热之火接触之后,巨人始祖和巨型圣牛奥尔胡玛拉解冻复活过来,圣牛奥尔胡玛拉用牛乳哺育天神鲍尔和他的妻子,这对天神生育了布里,布里有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后来进行叛变并杀死了巨人始祖。 巨人始祖死后,他尸体上的肉形成了土地;骨骼形成了山脉;头发形成了树木;血液形成了江河湖泊,巨人始祖被挖空的头骨形成了布满星星的天空。
9、远古波斯信仰:拜火教神话
波斯神话中至高之神阿胡拉•马兹达创造了世界,阿尔布兹山脉生长了800年终于接触到了天空,雨水从阿尔布兹山顶流下形成了瓦卡什海和两条主要的河流。世界上第一个动物是生活在Veh Rod河旁的白色公牛,然而波斯恶神安格拉?纽曼将这只白色公牛杀死。 之后太阳净化人类的种子长达40年之久,种子种下结出了大黄叶柄植物,这个植物成长后就成为最早的人类伴侣玛什耶和玛什耶那。在拜火教神话中,至高之神阿胡拉?马兹达与恶神安格拉•纽曼之间的战斗共持续了12000年,在第一个3000年里,阿胡拉和光明世界与安哥拉的黑暗世界并存,最早的人类也经受着邪恶黑暗的诱惑误导。 恶神安格拉并没有像杀死白色公牛那样杀死玛什耶和玛什耶那,而是误导他们俩人对安格拉进行崇拜信仰。经过50年之后,玛什耶和玛什耶那生育了一对孩子,然而在恶神安格拉的诱导下,这对伴侣却将自己的两个孩子吃了。之后,至高之神阿胡拉恢复了玛什耶和玛什耶那的善良本性,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生,他们最终成为早期人类。
8、巴比伦神话:魔力女神死后造就天与地
埃利什与水神阿普苏和蒂马特产卵生育了数代天神,这些晚辈天神中伊阿是长兄,他的身边有许多个弟弟。然而,这些年纪不大的小天神很吵闹,让阿普苏和蒂马特无法入睡,于是阿普苏密谋策划要杀死这些小天神,然而消息不胫而走,伊阿抢先动手首先将阿普苏杀死。 蒂马特得知噩耗后发誓要进行报仇,她创造了许多怪物,其中包括:疯狗、蝎人、半牛人和巨龙等。伊拉和女神达姆基娜创造了马杜克(长着四个眼睛和四个耳朵),马杜克成为了伊拉和达姆基娜的保护武神,在马杜克和蒂马特的恶战中,马杜克用一支箭射中了蒂马特的心脏。 马杜克将蒂马特的身体撕成两半,创建了天与地,之后马杜克创造了人类,让人类去做天神不愿做的苦力差事,如:耕作和商业买卖等。
7、远古埃及神灵:世界开始于混沌状态
在埃及古代神话中,最初世界是混沌无序的。天神阿图姆希望自己具有灵魂和肉体,之后他创造了一座小山,否则在这个混沌的世界里他没有立足之地。 阿图姆是一个没有性别的天神,他的眼睛能看到一切事情。他从嘴里吐出一个儿子舒——空气之神;然后又吐出了一个女儿特夫努特——湿气女神。他们两个天神负责重新改变宇宙混沌状态的任务,舒和特夫努特建立了土地之神格布和天空之神努特,起初格布和努特互相缠绕在一起,但是格布将努特举了起来,逐渐新的世界秩序建立了起来,但是舒和特夫努特消失在黑暗之中。 阿图姆挖出了自己的眼睛用来寻找舒和特夫努特,最后舒和特夫努特再次返回到阿图姆的身边,阿图姆十分高兴,眼泪激动得流了下来,当每滴眼泪落在地面上就形成了一个人类。
6、古代墨西哥血腥的阿兹特克族神话
阿兹特克族神话中地球母亲是科特利卡尔,这个名字是“蛇裙”的意思,在神话中她被描述得很可怕,她戴着一个由人手和心脏组成的项链,她的裙子是多条毒蛇盘绕在一起。地球母亲特利卡尔最初体内注入一把黑曜石刀怀孕生育了月亮女神科由尔齐圭(Coyolxauhqui),后来又生育了400个儿子,变成了南部天空的群星。 之后天空中飘落一个长着羽毛的球状物,科特利卡尔发现并将这个球系在自己腰间,却导致自己再一次怀孕。这次意外怀孕使月亮女神科由尔齐圭和400个儿子十分震惊和愤怒,然而在科特利卡尔肚子中的胎儿正是战争和太阳之神胡特兹罗普特利(Huitzilopochtli),他从母亲的子宫里跳出,他刚一出生就身披盔甲,很快他就长大了。 胡特兹罗普特为了安慰母亲科特利卡尔,攻击了月亮女神科由尔齐圭,在火蛇的协助下杀死了她,胡特兹罗普特将她的头颅割下来抛向天空,这颗头颅变成了天空中的月亮。
5、中国古代神话:盘古开天女娲造人
宇宙之卵漂浮在永恒空间之中,它包括两个反作用力:阴和阳。经过无数次轮回,盘古诞生了,宇宙之卵中较重的部分——阴下落形成了地面,较轻的部分——阳上升形成了天空。 盘古担心天和地再次融合在一起,就用手脚支撑着天和地,他每天长高10英尺,1.8万年之后天空已有3万英里高,盘古的任务完成后也就死亡了,他的身体部分变得了宇宙的基本物质。女神女娲非常寂寞,她从黄河水中捞出泥巴来制作泥人,这样第一个人类出现了,随后她用树枝蘸上泥巴向地面上甩,无数个小泥点形成了多个人类。
4、日本神话:地球是个孤岛
天神创造了两个兄妹:哥哥伊奘诺尊和妹妹伊奘冉尊,他们站在原始海洋的一个漂浮桥梁上,使用天神的珠宝长矛在原始海洋中搅拌形成了第一个岛Onogoro,在这个岛上,他们兄妹结婚生活。 天神对此责怪他们违反协议,这两位夫妇便开始用珠宝长矛在原始海洋中形成了日本岛和许多神灵,然而在诞生火神时,伊奘冉尊死亡了,伊奘诺尊十分悲痛跟随伊奘冉尊的灵魂来到由Yomi掌管的地狱,伊奘冉尊吃下了Yomi的食物不得再次超生。当伊奘诺尊突然看到伊奘冉尊腐烂的尸体时异常惊惧并开始逃离,伊奘冉尊的灵魂非常愤怒便一直追赶伊奘诺尊。最终,伊奘诺尊从地狱洞窟中逃脱出来,他将自己与一块巨石捆在一起,永久地与死亡进行分离,他不想再去地狱。
3、印度神话:宇宙论与梵天
在最早的吠陀梵语的吠陀经中描述了古印度神话,无比巨大的神灵普鲁沙长着数千个头、眼睛和脚,他包裹着整个地面,他的十根手指延伸可以扩展空间。 当天神们向普鲁沙献出祭品时,普鲁沙身体上生成清澈的黄油,这些黄油形成了鸟类和动物。后来普鲁沙的身体转变为世界万物的基础,以及形成火神阿格尼、主管雷雨及战争的天神因陀罗等,同时,从他的身体上建立了印度社会的四个等级:牧师、武士、平民和仆人。根据之后的历史发展,三位一体的宇宙最高永恒实体梵天出现了,他是一切众生之父,此外,三位一体的天神还包括守护之神毗瑟挐和破坏神施瓦。 梵天创造了宇宙万物,并持续了43.2亿年,之后破坏神施瓦摧残了宇宙秩序,并开启了新的循环,使每个人得到了松缓,当前的宇宙循环状态还有数十亿年才能结束。
2、希腊神话和天神之争
公元前8世纪希腊诗人赫西奥德所记述的神话史诗中,原始宇宙的混沌状态起始于最早的神灵,包括大地女神盖亚,盖亚创造了优利纳斯(最早的至上之神,是天的化身,是大地女神的儿子和配偶),优利纳斯掌管天空,并保护盖亚,他与盖亚生育了许多天神和怪物,其中包括长着50个头和一百只手的赫卡同刻伊瑞斯,眼睛有车轴大小的独眼巨人。 盖亚与优利纳斯共生育了6个儿子和6个女儿。优利纳斯非常不喜欢几个相貌怪异的儿女,便将他们监禁在塔尔塔罗斯(地狱底下暗无天日的深渊)。对此,大地女神盖亚非常愤怒,她将一个巨大的镰刀给了自己最年轻的儿子克罗诺斯,并告诉他相应的谋杀优利纳斯的计划。 当优利纳斯接近盖亚试图亲热时,最年轻的儿子克罗诺斯突然冲出来将优利纳斯的生殖器割下,当优利纳斯的血液流在地上,形成了巨人族怪物和复仇女神。
1、 犹太教和基督教共同的神话:亚当和夏娃
犹太教《旧约》和基督教《圣经》包含了两个神话起源故事,这两个故事被现今的犹太教和基督教所认可信仰。在第一个神话故事中,上帝说,“让这儿出现光芒!”随后光就出现了,在6天的时间里,上帝创造了天空、陆地、行星、太阳和月亮、包括人类的所有动物。 第7天上帝进行休息,凝视着自己的成果感到十分欣慰。在第二个神话故事中,上帝在地面上创造了第一个人类——亚当,上帝为亚当创造了一个伊甸园让他无忧无虑地生活,但是禁止他吃下伊甸园树上结的果实,这些果实来自善良和邪恶意识之树。亚当的生活太寂寞孤单,于是上帝从亚当身体上抽出一根肋骨创造了第一个女人夏娃。一条会说话的大毒蛇诱惑说服夏娃吃了禁果,之后夏娃又说服亚当也吃下了禁果。当上帝发现此事后,驱除亚当和夏娃离开伊甸园,让他们成为凡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11
非洲
  非洲是人类的摇篮首先是由达尔文提出来的。他在1871年出版的《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中作了大胆的推测。另一位进化论者海格尔则在1863年发表的《自然创造史》一书中主张人类起源于南亚,还绘图表示现今各人种由南亚中心向外迁移的途径。此外,还有中亚说、北亚说以及欧洲说。由于人类的摇篮随人类化石的不断出土,而摇摆于各洲。
欧洲
  欧洲,特别是西欧,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的发源地。从1823年到1925年就有116个个体 海德堡人
,其中包括猿人阶段的海德堡人。而新石器时代的人骨发现得更多,有236起。因此,人们打开地图一看,欧洲布满了古人类的遗址。而当时除了爪哇猿人外,在亚洲其他地区和非洲还没有找到过古人类遗址。还有,最早发现的古猿化石也出土于欧洲,即1856年在法国发现的林猿化石。加上20世纪20年代“辟尔当人”的骗局喧嚣一时(辟尔当人被有些学者看作是最早的人,甚至称他为“曙人”。最后被揭露,所谓“曙人”,原来是来将一个新石器时代的人头骨和一个现代猿类的下颌骨凑合起来的假品),所以当时许多人认为人类起源的中心是在西欧。但随着亚非两地更多人类化石的发现,人类摇篮欧洲说才逐渐退出了舞台。
北京人
  “北京人”的发现不仅拯救了爪哇直立猿人,也使中亚起源说更加风靡一时。 北京人复原像
1887年,荷兰解剖学家杜布哇,抱着寻找早期人类化石遗骸的热望,来到印尼的爪哇岛,居然找到了原始人的化石。1890年,在一个名叫垂尼尔的地方,先是找到下颌残片,次年又发现一具头盖骨,这就是著名的“爪哇人”第一号头盖骨。1892年,又在不远处找到一根大腿骨。杜布哇研究了这些材料后,认为它们属于同一个体,而且正是人们要寻找的人与猿之间的“缺环”。   爪哇直立猿人的发现使南亚说为之一振。然而杜布哇的发现却遭到许多人的反对,最强烈的反对来自教会。教会坚持说,人类的祖先应是亚当,怎么可能是猿人呢?   1911年,古生物学家马修在《气候和演化》一书中,列举种种理由鼓吹中亚高原是人类的摇篮。其理由,一是中亚因喜马拉雅山的崛起,致使自然环境变得不适宜生存,但对动物演化来说,受刺激产生的反应最有益处,所以这些外界刺激可以促进人类的形成;二是哺乳动物的迁徙规律常常是最不进步的类型被排斥到散布中心之外,而最强盛的类型则留在发源地附近继续发展,因此在离老家比较远的地区反而能发现最原始的人类。当时发现的早期人类化石如海德堡人和爪哇直立猿人,与这一假说正好吻合。   1927年,中国发现“北京人”化石,之后相继发现了“北京人”制作和使用的工具以及用火遗迹。   1930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刘易斯在印巴交界处的西瓦立克山到一块上颌碎块,该标本从形态上看有些接近人的特点,他便借用印度一个神的名字“拉玛”把它命名为“拉玛猿”。但由于当时他人微言轻,这一看法未被首肯。到了60年代,古生物学家皮尔宾姆和西蒙斯对林猿类26个属50多个种作综合研究时,注意到拉玛猿形态上的似人特点,认为它可能是人类这一支系的祖先类型,并将它从猿科中转到人科中,人类起源南亚说再度兴起。然而随着非洲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的大量涌现,使人类起源非洲说重新崭露头角。
达尔文理论
  在达尔文推测人类起源于非洲时,当时少见化石证据。这种情况在20世纪20年代发生了改变。在南非盛产金钢石的小城金伯利附近,有一个名叫塔恩的地方,那里有许多采石场,在采石时经常发现哺乳动物化石。1924年曾发现一具幼年猿类头骨,后经解剖学教授达特的研究,认为它人形态介于人和猿之间,遂将其命名为“非洲南猿”。1936年,在德兰士瓦地区斯特克方丹采石场发现一个成年个体的南猿化石,次年又在一名叫克罗姆特莱伊采石场找到完整的南猿下颌骨和头骨碎片,南猿逐渐引起学术界的认同和重视。但就它是“最接近猿的人”还是“最接近人的猿”,学术界仍有争议。解决争议的关键是南猿能否制造工具。虽然人们曾在发现南猿化石的洞穴和裂隙中找到了石器,但同时还有进步类型的人化石伴生,因此南猿是否是工具的制造者很难取得一致意见。此外,由于南猿化石出土层位不清,故南猿确切的生存年代还一时无法搞清。
东非地区
  正当人们左右徘徊时,东非的化石发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从1931年起,英国考古学家路易斯·利基就在东非大裂谷一个名叫奥尔杜威峡谷的分支部分进行发掘,找到了不少非常原始的石器。它们是用河卵石或砾石简单打制成的,年代是更新世早期。谁是这些工具的主人呢?利基夫妇在这里搜索了20多年,终于在1959年7月的一天发现了一具南猿头骨。它比南非粗壮南猿还要粗壮,学名为“鲍氏南猿”,一般称其为“东非人”。通过种种理化测年法测得他的生存年代为距今170万年。 东非人头骨化石
据目前所拥有的化石材料而言,人类的发祥地很可能在非洲,特别是东非地区。   “东非人”及“能人”的发现,不仅揭开了东非地区一系列重要发现的序幕,而且将作为“缺环”代表的南猿,由“最接近人的猿”,一下跃升为“最接近猿的人”或“人类的先驱者。”以利基夫妇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据此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   进入70年代,世界范围内古人类学的重要发现和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首先是在巴基斯坦波特瓦高原,之后又在匈牙利、土耳其、希腊、肯尼亚和我国发现了大量的古猿化石。虽然它们名称不一,但基本可分为大小两种类型,大的属西瓦猿型,小的为拉玛猿型,而且往往两者并存。经过各方专家的比较研究,发现它们并非不同的种属,而是雌雄个体而已。既然拉玛猿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种属,焉有人类祖先之说?人类的直系祖先曾一度因“拉玛猿”而明朗过,现在又迷茫了。   但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为人们了解自身起源的奥秘打开了一条新的途径。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分子人类学的发展,不仅从微观分子水平上展示了人与其他灵长动物,特别与大猿类密切的血缘关系,而且依据遗传物质的变异度,可以推算出它们分化的大致时间跨度。原先认为人和猿分离的时间大约为距今2000—2500万年间,而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的推算,只在距今400—500万年间!   鉴于此,新的人类演化概念产生了,由此也决定了探索人类的发祥地不能再依据旧说行事。由于非洲大量涌现的南猿和早期人属化石,人类早期阶段的复杂图景终于开始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发展历史
  自1924年找到首个幼年南猿头骨以来的70余年,在非洲有不下20个地点发现了最早阶段的人类化石。1974年,由美国古人类学家约翰逊领导的多国考察队,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地区发现了一具保存40%遗骸的被称为“露西少女”南猿骨架,其生存年代超过300万年,以后被订名为“阿法南猿”。在阿法地区还曾发现一处埋有13个阿法南猿个体的骨骸,为此有人将之称为人类的“第一家庭”。   90年代,非洲的古人类化石重要发现接连不断。1992年,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拉米斯发现距今440万年的南猿化石,最初被命名为“始祖南猿”,经过进一步发掘与研究,更名为“始祖地栖猿”。1996年,来自13个国家40多位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在阿法盆地的中阿瓦什地区,找到了距今250万年的南猿化石。由于它在形态上混杂着接近人和许多不同类型南猿的特点,被认为是连接阿法南猿和早期人属之间的一个新种代表,被订名为“惊奇南猿”。在肯尼亚图尔卡纳湖东岸的库比福拉地点,则相继发现了阿法南猿、鲍氏南猿,“能人”,以及曾被叫做“1470号人”的头骨化石。后者最后被订名为“卢道尔夫人”,距今年代为190万年,并被认为是人属中的最早成员;在湖西岸,1985年曾发现有一具距今250万年的头骨,被命名为“埃塞俄比亚南猿”,他是粗壮型南猿的祖先;1995年在西岸的卡那坡地点发现的距今410万年的原始类型南猿化石,被命名为“湖滨南猿”。令人瞩目的是,它们的下肢骨显示出直立行走的特点,而上肢骨却仍保留着上攀援的特点。这表明分子生物学所推测的距今500万年人与猿分道扬镳可能是对的。据目前所拥有的化石材料而言,人类的发祥地很可能在非洲,特别是东非地区。   大概在距今200万年至180万年左右,非洲的“能人”甚至“匠人”走出非洲进入亚洲和欧洲。   早在1907年发现的海德堡人,曾一度被视作欧洲的猿人或是向尼安德特人过渡的类型。1994—1996年,在西班牙北部阿塔普卡地区,发现了80多件人类化石,古地磁年代测定为距今78万年以上,被认为是海德堡人的祖先。而在之前的1991年9月,在格鲁吉亚东南边境一个名叫德玛尼西的地方,发现了一具保存完整齿列的下颌骨,形态呈直立人型。以后又发现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化石。据古地磁年代测定为距今180万年,故德玛尼西人被认为是非洲以外已发现的年代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之一,也是迄今欧洲最早的人化石。   以色列出土的尼人类型的古人类化石也很著名,最近又以早期石制品引人注目。在以色列境内有一条约旦河谷,是东非大裂谷的北延部分。   1959年在这里发现乌贝蒂亚旧石器时代遗址。从该地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地层中出土了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和石制器,据古地磁法测得距今年代约在150万至100万年间。有些学者认为这个遗址是非洲之外最早的直立人文化遗址之一,它的主人可能是刚从“能人”演化而来的早期直立人。   我国在近半个世纪也发现了大量有关人类演化的化石材料。自50年代在云南开远发现古猿以来,70年代和80年代在云南禄丰和元谋又相继发现古猿化石,可分大小两种类型。有些学者认为大型者可谓西瓦猿型,小型者属拉玛猿型。拉玛猿作为人类远祖的论点其时在我国正风行一时,所以有的学者认为人类远祖已在中国找到,便将小型古猿命名为“中国古猿”,以表达人类起源于中国的美好愿望。然而随着科学界对拉玛猿属性认识的变更,国内有些学者将云南不同地区的古猿归属到一个新属,即禄丰猿属之内。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它们只是云南西瓦猿中不同的亚种。   60年代,陕西兰田公主岭和云南元谋大那乌发现了直立人类型的蓝田人和元谋人,他们距今年代超出100万年,后者甚至达到170万年,成为目前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化石。但遗憾的是,元谋人化石目前仅限于2枚上内侧门齿,以及年代稍晚的一段胫骨,而在非洲发现的年代大致相同的却有完整的骨架。虽然曾经有人将湖北建始地区发现的几颗化石牙齿看作是与南猿类型接近的材料,但因材料太少未获得学术界的承认。   1989年在湖北郧县找到2具原始人头骨化石,一开始又将其归于南猿之列,修理后发现乃属直立人型。1980年在安徽和县及1993年在江苏南京也发现了直立人型头骨化石。虽然对于它们的年代说法很多,但均未超出50万年。   自1985年起,在四川巫山县龙骨坡出土了一批早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包含像人的1枚门齿和一段下颌残块,同时还宣称出土了有人工痕迹的石制品。一开始它们被部分学者鉴定为直立人型,后来国外学者介入,认为与直立人形态差异大,而与非洲的“能人”和“匠人”相近,并进一步测定了其年代为距今180万年以上,甚至超过200万年。   进入90年代,非洲出土大量早期人化石,并且这些化石构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演化体系,而亚洲地区出土的化石很难与它相提并论。相较而言,非洲似更有条件作为人类的发祥地。古人类学的研究还表明:能人/卢道尔夫人具有较大的躯体和较重的脑量,故具有较强的体能和较高的智能,不仅已能制造工具,很可能还有较紧密的群体关系。加上新世时期古气候的变化,引起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哺乳动物的迁移,由此带动了古人类群的迁徙。这些研究成果在90年代后期汇成“走出非洲”的假说。部分学者提出:大概在距今200万年至180万年左右,非洲的“能人”,甚至“匠人”,走出非洲进入亚洲和欧洲。以色列的乌贝蒂亚、格鲁吉亚的德玛尼西、巴基斯坦的伯比山以及我国的“巫山人”诸遗址,均被看作是早期人类迁徙途中的遗迹。以后,非洲的能人/卢道尔夫人演化为匠人,而在亚洲则演化直立人。也有人构想出另一种过程,即非洲早期人类首先迁徙到亚洲,演化为直立人后,又返回到非洲,并迁徙到欧洲。不过“走出非洲”尚有另层意思,即现代类型的智人也是由非洲的智人迁移到各洲去的,时间大约在距今10多万年前,即所谓“夏娃说”。   发现早于2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固然重要,但要使我国距今150—200万年的古人类能站稳脚跟,更是当务之急。   20世纪80年代,我国有些学者在发掘和研究元谋西猿时,认为在元谋盆地小河地区豹子洞篝发现的古猿伴有石器。能制作石器,岂不是人?故将之订名为“东方人”,并将其生存年代定在距今250万年前。而在同一地区的蝴蝶梁子发现的一具幼年头骨,鉴定为拉玛猿型,认为是人类的祖先,后来宣称在地层中也找到了“石器”,将之更名为“蝴蝶人”,其生存年代定为距今400多万年前,并进而构筑了“开远拉玛猿”——“禄丰拉玛猿”——“蝴蝶拉玛猿”(或“蝴蝶人”)——“东方人”——元谋猿人——昭通人(智人的早期代表)——西畴人、丽江人(智人的晚期代表)等相当完整的系列。鉴于此,有人提出滇中高原及其邻区是人类起源的关键地区。但遗憾的是,早在70年代后期,学术界已抛弃拉玛猿是人类远祖的观点。后经研究,所谓“蝴蝶人”的“石器”原来是天然石块;而“东方人”的石器,后来被证明是地表上拣来的,而且时代甚晚。   1997年,我国启动了寻找200万年和更早时期人类的“攀登项目”,投入了不小力量,但迄今收获甚微。后来在安徽繁昌发现了距今200—240万年的石制品和骨器,发现物出自早更新世裂隙堆积中。但那到底是不是人工制品在学术界曾引起很大争议。此外,光有石器还远远不够,它只是间接证据,关键是找到人化石。   1999年在河北蔚县上新世地层中找到了一件距今300万年的石器,这远远超过了非洲发现的不超出260万年的界限,并认为这是对人类非洲起源论的一次挑战。但该标本发现于1990年,事隔9年后才公布于世令人费解。
挑战非洲起源论
  中国学者要挑战非洲起源论,就必须找出更多的早期人类化石。发现早于2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固然重要,但要使我国距今150—200万年的古人类能站稳脚跟更是当务之急。就连目前所认定的我国最早的元谋人化石,国内外有些学者认为其距今只有60万年!我们必须找到更早时期的人类化石,而且这些化石能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使得非洲材料从属于这个体系才行。我国的古环境条件不算太差,既然已发现了丰富的中新世和上新世的古猿化石,这样的生存环境同样适合早期人类生存。我们并不完全排除人类起源亚洲的潜在可能性,但仅有设想和冲刺的良好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具有说服力的化石材料才最具科学性。   物种以多样性的形式而存在,如果找不出化石,就能否定其他人种的多样性存在吗?从世界气候来看,非洲古人类化石出土较多,那里的气候炎热干燥,再加之火山灰的覆盖而易于化石的保存,而欧洲和亚洲的气候湿润,有机物易于腐蚀骨骼化石,在漫长的岁月中极易消失,有些地区沧海变桑田,因地震、洪水、长期的河水淤泥覆盖和其他自然灾害使人种化石埋没永远也不会找到,而人种的客观存在又是不能被否定的,因此,从化石上看,正如马克思所说:“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化石是贯穿于一切人种存在,是一切人种都具有的骨骼遗骸,一个地区的人种化石不能代表所有地区的化石,是个别不能代表一般,能够保存下来的地区不一定就是人类的起源地,不能长久保存的地区也不一定不是人类的起源的。从化石发现上来看,有的地区发现早,有的地区发现晚。从化石的年代来说,早发现的有年代晚的,晚发现的有年代早的,因而形成了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最初有‘欧洲起源说’,接着就是‘非洲起源说’,后又有‘亚洲起源说’。从人种存在看,一地起源说不能解释众多差别巨大的人种存在。从基因科学来看人类利用基因解释人种似乎走向了误区,因为全息观认为人是大地的产物,全人类与地球母亲是一个整体,因此全人类的基因必然共同,嵇康《养生论》说:人生活在晋地牙齿就会变黄,虱子生在头上颜色就是黑的。相对于中国人来说虱子生在头上就是黑的(欧洲金发人的虱子必定是黄的),生在脚上的就是白的,笔者于1990年亲身作过试验。生在身上又于这二者不同。头上的虱子和身上的虱子同样生活在一个人的母体上,人虱一体,虽然有黑白之分,它们的基因和骨架当然是几乎为一。因为,它们都生于人这个共同母体上,只要产生虱子的条件具备了,就能在一个母体——“人”的上下部位产生不同颜色的虱子,说明了人体是一个小天地的全息道理,你能说黑虱白虱谁是谁的祖先吗?黑虱白虱都产生于人这个共同的母体。因此,他们的基因和骨架必然共同。从哲学理论上来看,只有中国哲学和医学是最好解决人种起源问题的学说,人种即的不同起源,完全解答了人种的现象与本质,内因与外因的关系,确定了人类人种起源于不同的地区,肯定了内因的主导作用,肯定了人种的多样性存在。说明了人类有着共同的母亲——大地,却有着不同的父亲——气候。因而,人种有着共同的形体,却有着不同的特征。
第2个回答  2012-06-14
是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
第3个回答  2020-06-0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