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该具备怎样的生存技能

如题所述

其实,生存技能是相对于生存环境而言的。不同的生存环境,要求人具有不同的生存技能。人的生存环境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自然环境,二是文化环境。自然环境的含义很清楚,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每一片大河流域都“灌溉”出不同的人类文明。文化环境则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等等。内容要广泛得多、深刻得多由于环境的多样性、多变化,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应是多变的。“可是我们的父母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他们成人以后怎样保护他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们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在美国,家长注重对孩子的生存能力的培养,他们的教育方法是值得我们中国的父母学习的:在美国,六、七个月的孩子就自己抱着瓶子喝水、喝奶,大一点就自己学用刀吃饭。孩子常常把食物撒在桌上、地上,但父母决不喂,让孩子自己吃。孩子做游戏也是一个人做,或跟小朋友一块做,不去缠着父母做。父母外出旅游,把幼小的孩子就交给爷爷奶奶带,或寄放别人家,请人带几天。家里办晚会或去参加别人的宴会,也看不到家长牵着自己的孩子。美国家长等到小孩长到6岁以上时,便会带他们到山区旅游。每每遇到山涧需渡过时就叫孩子观察水势。寻找最浅、水流较缓的涉水点,然后由父母决定是否可行。如果选择不当,就对他们讲明道理,并教孩子怎样识别水深及流速。上山时,他们从不乘坐缆车,而由孩子选择登山路线。途中遇到陡崖峭壁,就让孩子判断决定有无危险,是否攀登,并问孩子该怎样保证安全。经过多次跋山涉水的实践,孩子自然不怕山高水急,也敢冒险了。有句俗语说得好:“艺高人胆大。”美国家长也深谙这个道理。为了让孩子获得一些生存技能,美国家长从小就教孩子认识并使用各种工具和电器。父母教给孩子榔头、螺丝刀、钳子、锉刀、板手等工具的用途、性能,让孩子掌握操作要领,并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们。五、六岁的孩子,父母就要教他们使用煤气灶、高压锅和洗衣机。家里物品无论哪里出了毛病,父母都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自己修理。他们一方面鼓励孩子在人生旅途中要胆大,无拘无束去创新,去开拓进取。同时,也告诉孩子社会上也有骗局和陷阱,有暴力、抢劫、强奸等犯罪现象的存在。因此,要学会保护自己,避免受到各种各样的伤害。父母带孩子上街时,随时随地都会教给孩子交通规则,并嘱咐其它注意事项,指明那样走容易出现危险,只有这样走才会安全。为了让孩子在遭遇突发情况时避免受到伤害,更好地保护自己,家长还叮嘱孩子牢牢记住必需的电话号码,譬如父母单位的电话号码、警察局电话、消防电话、医院的急救电话等等。在野外迷了路时,父母事先还会教会孩子利用树叶的疏密来判断方向,如何区分哪些是可以食用的野果,野菜。(一)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何谓“低能”?社会能力低、与人共处的能力低,这就是问题之一。本来孩子在学校就已经“低能”了,再把孩子从学校撤回来,关在钢筋混凝土的高楼里“束之高阁”办“私塾”,能不雪上加霜吗?!人是社会动物,因此,人不可避免地生活在社会中。社会又是由形形色色的社会角色组成的,因此人又生活在纵横交错的社会人际关系的网络中。据此,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必须学会与人共处。那么,由此看来,中国家长只注重对孩子认知能力的培养是大错特错了。在美国老师们都把社交能力、与人共处的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来衡量和评价孩子。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呢?在家庭中,家长要注意淡化孩子的自我中心感,不搞特殊化。引导孩子与家庭其他成员、与邻居、与别人家的孩子平等相等,友好相处。家里有什么好吃的,要与人分着吃,应该想到让给长辈、大人。家里来了客人,要请客人先吃。使孩子懂得大家为自己服务,自己也要为大家服务。 要鼓励孩子和小伙伴们交朋友。有玩具大家玩,有课外书大家看,有好吃的也分给其他孩子吃。在一起温习功课、做作业时,谁有困难就去帮助,让孩子在互相接触、互相交往中交流感情,互相了解。不要怕他们产生矛盾,即使有了矛盾,也要通过引导让他们在朴素交流中去认识、解决矛盾,增长才干。在孩子与伙伴交往中,不应该教育孩子要平等待人,遇事无私,言而有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尊重他人,不可以轻易地怀疑、怨恨、敌视他人。多鼓励孩子与不同龄人交往,与不同层次的孩子交往,但在这个过程中最好不要总和大孩子交往,以免养成顺从或依赖的习惯,也不宜总跟比自己小太多的孩子交往,以免老“长不大“。鼓励孩子交一些“忘年之交”的朋友。让几个孩子共同去完成一些独立的项目,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协商、学会合作、比如,几家人组织一次郊游或野炊,由孩子自己去完成策划采购、做饭等工作,把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庭的“对外交往”工作交给孩子去完成。(二)家长应注意孩子“创”与“造”的能力美国的教育重视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传授;重视把知识内化成为能力,而不是外在的知识灌输。学以致用,通过运用,把学来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是美国的素质教育的精髓之一。如果家里的电器坏了,美国家长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自己修理,而中国的父母对于孩子拆闹钟的反映,从统计数据上看:99%的家长会“训斥”孩子或警告(压制型)。面对孩子的提问,48%的家长会以“不耐烦”、“不屑回答”或“敷衍”的方式对待。很明显地中国家长对孩子的“创”与“造”的能力极不重视。人在适应变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创新。因为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可以扩大人生存空间;可以突破现有的空间,去寻找、去扩展新的生存范围。因此家长更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创”与“造”的能力,与孩子一道阅读童话和科幻作品,一起观看童话和科幻的影视节目。一同讨论读后感和观后感。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鼓励孩子提问题。有条件的话可以考虑在电脑问题上是“买”,还是“装”,可以鼓励孩子脱离父母的指导,独立的拆装闹钟;经常交一些任务给孩子独立去完成。这些任务可以从小事开始,如买东西,自己起床……父母不要过多的干预,只规定要达到“目标”,具体怎么完成,由孩子独立操办。在孩子有疑问是,家长不要急于给答案,要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比如,在哪里才能买到便宜的电脑零件,可让孩子自己闯,甚至在碰钉子后,才给一定的暗示或线索(不是明确的答案)。(三)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如果韩信问:“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吗?”不知我们的家长会如何回答韩信。如果当年韩信受不了胯下之辱,韩信可能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刀下鬼。韩信的成功原因不少,但其过人的心理承受力,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不能用“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江湖生存之道教育孩子,而应该与孩子讨论几个避免被人“欺负”的明智办法。最好能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直接沟通的渠道,否则选择一位孩子信得过的成人与孩子建立即时的沟通渠道,以便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跟孩子讲清楚“变是永恒的,无法避免的道理;要有正视变化、承认变化的心理准备;并有适应变化的计划和行动,有意让孩子尝尝失败和挫折的滋味。孩子遭到挫折时家长不要替孩子强出头,而要与孩子一道如实、中肯的分析原因,找出出路和解决的办法,最后(最好)由孩子自行解决。不鼓励孩子夸大自己的短处,也不允许孩子缩小自己的缺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四)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的法治观念据说,按人口平均数,日本是世界上工程师最多的国家,而美国则市世界上律师最多的国家。美国有教养的家庭都不教育孩子“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处世哲学,与其说这些美国家庭相信“道德的力量”、“被人打左脸伸出右脸”,不如说他们更相信法治的威力。我们的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懂得游戏规则,学会利用校规、利用老师或校长的力量来保护自己,长大了,就懂得利用法律和警察来保护自己。有空多给孩子讲一些有关法律的故事,与孩子一道看一些有关法律的电视节目,并分析、讨论一些有趣的案例。与孩子一起到现场观摩法庭的一些办案过程,并讨论那些有争议的细节。中国人爱讲“合情”,美国人强调“合理”。试找一个例子,与孩子一道作分析和比较。请孩子谈谈对“不能做法律或规则禁止的;只能做法律和规则不禁止的”的看法。抓住生活中一切与法律有潜在关系的事例,进行分析和推理。比如,邻居的父母打自己的孩子;邻居的父母打别人的孩子……父母要清楚的知道由孩子自己教育自己,由孩子自己去营造良性的遵规守法的生存环境,其意义远远超过了物质层面的生存概念。(五)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学会与钱打交道中国的父母、应该不随意给孩子零花钱、生日礼金、压岁钱,应鼓励孩子参加义务劳动。当孩子有能力独立做些事时,应该让孩子适当参加一些简易的、有报酬的工作,目的是让孩子知道工作与赚钱的关系;让孩子懂得什么才是市场经济、商品社会的正确的“取钱”之道。家长应该教给他们经济知识,不是教他们如何去赚钱,教他们认识世界存在的经济现象,学会规划和合理使用自己有限的资源是一种理念,也可以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应从小培养,从小教给孩子怎样理财,而理财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让自己的幸福最大化。(六)家长应注意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在美国,对于性教育的主导思想是疏,是导,而不是封,不是堵。在美国文化中没有“早恋”这个说法,就象美国的食品里没有“粽子”,语言中也没有这个词,你要和他们讨论“粽子”,当然很难讨论得起来。反观我们中国的教育,如何与异性相处?是一个在“小和尚”不敢想,“老和尚”不敢提;“小和尚”不想“躲”,“老和尚”不想“惹”的话题,应该开诚布公的给予回答,鼓励孩子把心事向信得过的成年人摊开。这个“信得过”的成年人,不要强求一定是父母本人,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亲戚朋友。有了及时沟通的渠道,才有及时解决问题的可能。如果孩子有需求,要让孩子有适当的机会与异性进行正常的、健康的交流,以免孩子成“地下工作者”。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思,但一般不要使用窃听电话、偷看日记、暗地跟踪的“敌后特工队”的方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31

最基本的是:有思想、知冷暖、懂饥饱、会说话、四肢健全。具体如下:

1、适应能力  
2、交往能力  
3、管理能力  
4、表达能力  
5、动手能力
6、创新能力
7、竞争能力  
8、决策能力
9、沟通能力

情商第一,智商第二。中国是人情社会,高情商人士更懂得与人沟通技巧,可以讲情商是人成功之路的基本。

野外生存技能有哪些:

野外生存,即人在住宿无着的山野丛林中求生。深入敌后的特种部队、侦察兵和空降兵、海军陆战队,以及在战斗中与部队失去联系的战士和失事的空勤人员,在孤立无援的敌后或生疏的荒野丛林和孤岛上,在仪器断绝的情况下,更需要野外自下而上的本领。下面就介绍一些简单的野外生存常识。

    判定方向

    穿越复杂地形

    采捕食物

    睡袋使用

    常备急救箱

    找水、收集水

    野外生存技巧之找水、收集水:

    生命离不开水,没有食物正常人可以活三周,但没有水,三天都活不了,所以水要优先考虑,几点小提示,希望帮助你在野外迅速找到或收集到水。

    找水源首选之地是山谷底部地区,高山地区寻水,应沿着岩石裂缝去找,干涸河

    床沙石地带往往会挖到泉眼。

    在海岸边,应在最高水线以上挖坑,很可能有一层厚约5厘米的沉滤水浮在密度较大的海水层上。

    饮用凹地积水处的水时,必须做到先消毒、沉淀后煮沸饮用。

    收集雨水:在地上挖个洞,铺上一层塑料,四周用粘土围住,可以有效地收集雨水。

    .凝结水:在一段树叶浓密的嫩枝上套一只塑料袋,叶面蒸腾作用会产生凝结水。

    跟踪动物、鸟类、昆虫、或人类踪迹可以找到水源。

    植物中取水:竹类等中空植物的节间常存有水,藤本植物往往有可饮用的汁液,棕榈类、仙人掌类植物的果实和茎干都含有丰富的水分。

    日光蒸馏器:在干旱沙漠地区利用下述方法能较好地收集到水:在相对潮湿的地面挖一大约宽90厘米、深45厘米的坑,坑底部中央放一集水器,坑面悬一条拉成弧形的塑料膜。光能升高坑内潮湿土壤和空气的温度,蒸发产生水汽,水汽与塑料膜接触遇冷凝结成水珠,下滑至器皿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3-26
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得教孩子学会生存的本领,不管起初多辛苦都要去做。随着社会原来越发达,机器越来越先进,人们渐渐的失去了一些最基本能力。至少洗衣服做饭要会吧,其次应该是学会做人,最好是双管齐下。只有从小培养出来,以后才能更好的站住脚,在社会上立足。这是重中之重,望谨慎。
第3个回答  2021-03-2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