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村矿井义马组主采煤层瓦斯地质图

如题所述

河南省煤矿瓦斯地质图图集

常村矿井瓦斯地质简介

一、矿井概况

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常村煤矿位于河南省义马市东南部,井田面积为13.63km2

常村煤矿始建于1958年,经改扩建后,2004年核定生产能力为210×104t0a,2005、2006年产量均超过200×104t,是义马煤业集团公司的主力矿井之一。

矿井采用斜井多水平上下山盘区式开拓。主要开采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分层或一次采全厚综合机械化,自然垮落法管理顶板工艺。常村煤矿共有5个进风井——罐车斜井、皮带斜井、材料斜井、排矸井和81号井,2个回风井——后沟风井和东山风井。矿井通风方式为两翼对角混合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目前,后沟风井主通风机的排风量为5170m3/min,东山风井主通风机的排风量为616m3/min。采煤工作面均采用全负压“U”形上行通风,掘进工作面全部采用对旋式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

本井田义马组含煤二组四层,1-1煤,1-2煤为不可采煤层,2-1煤为结构较简单的局部可采的中厚煤层,2-3煤为结构较复杂的基本全区可采的厚煤层。

历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显示:常村矿井属于低瓦斯矿井。1999~2006年的鉴定结果见下表。

河南省煤矿瓦斯地质图图集

二、井田地质构造及控制特征

常村井田位于渑池向斜东部,构造形态为轴向NE,倾向SE的不对称向斜。不对称性表现在北翼宽缓,南翼窄陡。南北两翼基本以F16断裂为界,下盘为北翼,上盘为南翼;下盘煤层沿倾向和走向都较平直,只是12勘探线东沿走向略有波状起伏,上盘煤层沿倾向或走向都有较明显的波状起伏。井田主体在北翼,南翼仅在F16上盘12号勘探线两侧有所表现。

常村井田的主要构造呈近E W 向展布,构造发育程度上呈南强北弱趋势,且有东强西弱之特点,12号勘探线以西基本构造形态为平缓之单斜,伴生较大的断裂5条,在浅部及主断裂两侧小断裂较发育,且对矿井生产带来较大的影响,构造程度为中等复杂。12号勘探线以东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向斜,且次一级的波状起伏明显,较大的断裂有7条,小断裂较西部更为发育,煤层破碎严重,构造较复杂。常村井田主体在12号勘探线以西、向斜的北翼,在构造复杂程度上就全井田而言为中等。

三、矿井瓦斯地质规律

受煤层埋深的控制,瓦斯含量、瓦斯涌出量具有随埋深增加而增大的整体趋势,在井田南部煤层埋藏较深的区域,瓦斯涌出量明显增大。煤层作为产气层又是储气层,煤层厚度对瓦斯赋存有重要影响,厚煤带瓦斯明显高于薄煤带,如井田的二一采区东翼瓦斯涌出量明显高于西翼,就是受煤厚的影响。受煤层合并、分叉的影响,二一采区煤层厚度具有西薄东厚的分布规律,形成了以1601钻孔为厚煤中心,横跨2101、2103、2105、2107、2109五个工作面超过15m的厚煤带,东翼绝对瓦斯涌出量4~10m3/min,最高可达11.6m3/min,西翼2~4m3/min。

围岩透气性尤其是上覆顶板的透气性直接决定煤层中瓦斯的保存量。21盘区煤层直接顶板为泥岩,厚度35~66m,仅1402钻孔附近出现了砂岩直接顶板,对瓦斯具有一定的封闭作用,也是21盘区瓦斯涌出量相对较大的原因之一。井田内既有正断层,又有逆断层,断层性质及与煤层、围岩的组合形式,决定着对瓦斯的保存条件,21盘区西部为一张扭性正断层,落差达60~100m,可断到第四系底部,断层两侧煤层顶、底板张性节理比较发育,断层周围煤层中的瓦斯大多已逸散,瓦斯不易聚积,形成了断层两侧的低瓦斯带。

四、瓦斯含量分布

受埋藏深度的控制,煤层瓦斯含量具有随埋深增加而增大的整体趋势,井田南部瓦斯含量较北部大。受煤变质程度的影响,2-3煤层的变质程度较2-1煤层高,其瓦斯含量较2-1煤层大;厚煤层的瓦斯含量较薄煤层的瓦斯含量大,二一采区东翼较西翼大。

五、瓦斯涌出特征

(1)+320m 水平的煤层,由于埋藏浅、变质程度低,瓦斯含量小,其绝对涌出量平均不超过2m3/min。

(2)+110m 水平的煤层,由于埋藏深和变质程度较高,瓦斯含量较大,其绝对涌出量平均为2~5m3/min。该水平煤层的厚度变化较大,其瓦斯含量也随之变化明显,即21盘区西翼煤层的瓦斯含量较东翼煤层的少。21盘区西翼煤层的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平均为2~3.5m3/min,而东翼煤层的绝对瓦斯涌出量则平均为3.5~5m3/min。

(3)21盘区东翼局部砂岩体下煤层的瓦斯含量大,其绝对瓦斯涌出量平均为5~7.3m3/min。

(4)采用沿空留巷布置的工作面,掘进及回采期间的瓦斯涌出量较不采用该方式布置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要大1.24~2.13倍。

(5)综放开采时的瓦斯涌出量较非综放开采的大1.47~3.21倍。

(6)对于同一煤层,掘进、回采速度快的瓦斯涌出量比慢的大1.18~1.94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