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的礼仪、风俗?

请详细说明。

第1个回答  2013-10-27
礼节介绍
 日本人见面多以鞠躬为礼。一般人们相互之间是行3O度和45度的鞠躬礼,鞠躬弯腰的深浅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弯腰最低、也最有礼貌的鞠躬称为“最敬礼”。男性鞠躬时,两手自然下垂放在衣裤两侧;对对方表示恭敬时,多以左手搭在右手上,放在身前行鞠躬礼,女性尤其如此。
 在国际交往中,日本人也习惯握手礼,尤其是年轻人或和欧美人接触较多的人,也开始有见面握手的习惯。
 在日本,名片的使用相当广泛,特别是商人,初次见面时有互相交换名片的习惯。名片交换是以地位低或者年轻的一方先给对方,这种做法被认为是一种礼节。递交名片时,要将名片正对着对方。名片在日语中写为“名刺”,女性大多使用比男性名片要小的名片。
 日本人对坐姿很有讲究。在公司里,日本人都坐椅子,但在家里,日本人仍保持着坐“榻榻米”的传统习惯。坐榻榻米的正确坐法叫“正座”,即把双膝并拢跪地,臀部压在脚跟上。轻松的坐法有“盘腿坐”和“横坐”:“盘腿坐”即把脚交叉在前面,臀部着地,这是男性的坐法;“横坐”是双腿稍许横向一侧,身体不压住双脚,这常是女性的坐法。现在,不坐“榻榻米”的年轻一代在逐渐增多。
 日本人待人接物态度认真、办事效率高,并表现出很强的纪律性和自制力。约会总是正点,很少误时。
 日本人不喜欢针锋相对的言行与急躁的风格,把善于控制自己的举动看作一种美德,他们主张低姿态待人,说话时避免凝视对方,弯腰鞠躬以示谦虚有教养。在社交活动中,日本人爱用自谦语言,如“请多关照”、“粗茶淡饭、照顾不周”等,谈话时也常使用谦语。
 日常生活中,日本人谦虚礼让、彬彬有礼,同事、行人间极少发生口角。在与日本人交谈时,不要边说边指手划脚,别人讲话时切忌插话打断。三人以上交谈时,注意不要冷落大部分人。在交谈中,不要打听日本人的年龄、婚姻状况、工资收入等私事。对年事高的男子和妇女不要用“年迈”、“老人”等字样,年事越高的人越忌讳。在公共场合以少说话为好。乘坐日本的地铁或巴士,很少能看到旁若无人而大声交谈的现象。除非事先约好,否则不贸然拜访日本人的家庭。
 按照日本人的风俗,饮酒是重要的礼仪,客人在主人为其斟酒后,要马上接过酒瓶给主人斟酒,相互斟酒才能表示主客之间的平等与友谊。斟茶时,日本人的礼貌习惯是以斟至八成满为最恭敬客人。
 日本人给老人祝寿,是选一些有特定意义的年岁。如61岁为“还历”,意思是过了6O为1岁,返老还童;7O岁为“古稀”;77岁为“喜寿”;88岁为“米寿”,因汉字“米”拆开可变成八十八;99岁为“白寿”,因为“白”字上面加一横为“百”。风俗与禁忌
信仰忌讳 :日本人大多数信奉神道和佛教,他们不喜欢紫色,认为紫色是悲伤的色调;最忌讳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之色。还忌讳3人一起“合影”,他们认为中间被左右两人夹着,这是不幸的预兆。日本人忌讳荷花,认为荷花是丧花。在探望病人时忌用山茶花及淡黄色、白色的花,日本人不愿接受有菊花或菊花图案的东西或礼物,因为它是皇室家族的标志。日本人喜欢的图案是松、竹、梅、鸭子、乌龟等。
语言禁忌 : 日本人有不少语言忌讳,如“苦”和“死”,就连谐音的一些词语也在忌讳之列,如数词“4”的发音与死相同,“42”的发音是死的动词形,所以医院一般没有4和42的房间和病床。用户的电话也忌讳用“42”,监狱一般也没有4号囚室。“13”也是忌讳的数字,许多宾馆没有“13”楼层和“13”号房间,羽田机场也没有“13”号停机坪。在婚礼等喜庆场合,忌说去、归、返、离、破、薄、冷、浅、灭及重复、再次、破损、断绝等不吉和凶兆的语言。商店开业和新店落成时,忌说烟火、倒闭、崩溃、倾斜、流失、衰败及与火相联系的语言。交谈中忌谈人的生理缺陷,不说如大个、矮子、胖墩、秃顶、麻子、瞎聋、哑巴等字眼,而称残疾人为身体障碍者,称盲人为眼睛不自由者,称聋子为耳朵不自由者等。
行为禁忌 : 日本有纪律社会之称,人们的行为举止受一定规范的制约。在正式社交场合,男女须穿西装、礼服,忌衣冠不整、举止失措和大声喧哗。通信时,信的折叠、邮票的贴法都有规矩,如寄慰问信忌用双层信封,双层被认为是祸不单行;寄给恋人信件的邮票不能倒贴,否则意味着绝交。日本人在饮食中的忌讳也很多:一般不吃肥肉和猪内脏,也有人不吃羊肉和鸭子;招待客人忌讳将饭盛过满过多,也不可一勺就盛好一碗;忌讳客人吃饭一碗就够,只吃一碗认为是象征无缘;忌讳用餐过程中整理自己的衣服或用手抚摸、整理头发,因为这是不卫生和不礼貌的举止;日本人使用筷子时忌把筷子放在碗碟上面。在日本,招呼侍者时,得把手臂向上伸,手掌朝下,并摆动手指,侍者就懂了。谈判时,日本人用拇指和食指圈成“O”字形,你若点头同意,日本人就会认为你将给他一笔现金。在日本,用手抓自己的头皮是愤怒和不满的表示。
社交禁忌 : 日本人送礼时,送成双成对的礼物,如一对笔、两瓶酒很受欢迎,但送新婚夫妇红包时,忌讳送2万日元和2的倍数,日本民间认为“2”这个数字容易导致夫妻感情破裂,一般送3万、5万或7万日元。礼品包装纸的颜色也有讲究,黑白色代表丧事,绿色为不祥,也不宜用红色包装纸,最好用花色纸包装礼品。日本人接待客人不是在办公室,而是在会议室、接待室,他们不会轻易领人进入办公机要部门。日本不流行宴会,商界人士没有携带夫人出席宴会的习惯。商界的宴会是在大宾馆举行的鸡尾酒会。日本人没有互相敬烟的习惯。进入日本人的住宅时必须脱鞋。在日本,访问主人家时,窥视主人家的厨房是不礼貌的行为。在日本,没有请同事到家与全家人交往的习惯。日本人从来不把工作带到家里,妻子也以不参与丈夫的事业为美德。请注意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文明礼节,如有不清楚的地方请随时向导游咨询。
1、忘了脱鞋 :在日本,入乡随俗,无论是进入宾馆的房间,还是到日本人的家里做客,或是进会议室、办公室,总之,只要是进屋就要换拖鞋,有时还要换两遍拖鞋。换拖鞋的习俗在日本不容违犯。进屋前,千万不要忘了脱鞋。
2、出门千万要带伞 :出门要带伞。日本是海洋性气候,晴雨不定,带上一把伞有备无患。旅游就带折叠伞,但是,公干、探亲就最好带长把绅士伞。因为在日本,多数商店门前,甚至私家住宅门旁,都有一个伞筐,把儿长的伞可以立在筐内,而折叠伞是不能放入伞筐中的。
3、渴了就喝自来水 :日本的自来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车站及大型公共场所都有自来水喷水口。大饭店、大餐厅都备有矿泉水供客人饮用。
4、自带手机没法用 :去日本不必带手机。因制式不同,自带手机在那儿根本没法用。另外,日本的电压为110伏特,(主要是两脚扁插头)所以,自带的相机、录像机等电池充电器如不是110-240伏特兼容的,也无法使用。
5、地铁方便又便宜 :如果想在日本自己逛街,最好坐地铁,因为它最便宜。日本地铁交通十分发达,地铁线路密如蛛网,地铁站直通高楼底层,供你出行选择的余地很大。日本的消费很高,出租车当然就很贵了。如果自己出钱的话,还是出门坐地铁吧。另外,旅游住酒店,你不会日文,自己出街,最好带一张酒店的名片,方便万一迷路可以搭车回来。
第2个回答  2013-10-27
日本风俗礼仪默认分类 2008-12-23 19:47 阅读314 评论1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日本的“上座” 在凡事都特别讲究礼数的日本,客人们无论是乘车、吃饭、开会还是坐电梯随时会遇到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那个位置是“上座”? 在日本,所谓“上座”就是一个空间内最安静、最舒适、视野最好、最有格调的位置,通常占有这个位置的人都是主宾或者是上司,以示尊重。 如果你乘坐飞机(飞行机),那么飞机上一排三个座位那一个是上座呢?当然是靠舷窗的那一个座位,因为这个座位较少受干扰,还可以欣赏窗外景致。“中座”是靠走道的座位,虽然不能观景,但是毕竟方便方便。不消说,“下座”自然就是夹在中间的这个座位了。 飞机 下了飞机,乘坐火车(电车)进城。火车内的座位往往是相对的两排6个座位。这六个座位又是如何排序的呢?首先,列车行进方向靠窗户的座位是上座,其次是上座对面靠窗的座位。排在第3位的是行进方向靠走道的座位,第4位是其对面的座位;而第5、6位不言自明,是中间的位置,但是列车行进方向地位稍高一些。 火车 如果乘坐出租车(タクシー)进城,那么后排司机后面靠窗的位置是上座,另一个靠窗的位置其次,下座是司机旁边的位置,因为往往是这个位置的人付账,通常是老板的助手。 出租车 不过,如果是由客户亲自驾车(自家用车)的话,为了避免让客户有司机的感觉,所以这时候的上座就是司机旁边的位置。 私家车 来到接待室(応接室),上座是离入口最远、房间最里面的位置。靠门的位置出入方便干点杂事,留给下手去做,自然是下座。 接待室 如果接待室有外窗,那么离入口较远而又面对窗外景色的位置就是上座。 接待室 如果开会,情形比较复杂,根据长桌(主宾对面座)、还是圆桌(円卓),其座位次序如下图所示: 即便是没有座位的电梯(エレベーター),其内部空间的主次也有讲究。“上座”是在电梯操作板之后最靠后的位置。第2座是其左手位置,而排在前面靠电梯门的就等而次之了,“下座”就是最靠近操作盘的位置了,因为这个人要按楼层的按钮,相当于司机。 电梯间 我上次去日本,在某会社的大楼等电梯。在电梯门徐徐关上的那一刻,我发现电梯门外7-8个职员们一字排开,集体大幅度向电梯门鞠躬,场面庄严肃穆蔚为壮观。仔细一瞧,原来是电梯“上座”的位置上站着一“社长”。 日本人吃拉面发出淅沥呼噜的声音我的法国朋友大恩在《十二亿火星人》中形容中国人是“噪声文明”(la civilization du bruit),最近碰到一位住在东京的法国朋友老九说起这事,他马上说:“噪声文明”这正是我一直想用来形容日本的词呢。据老九说,每天一大早5-6点钟的样子,他就会被窗外传来的送奶汽车的马达声和车上的瓶子丁丁当当的撞击声吵醒。着急着上班的邻居从停车场倒车时汽车发出的单调而刺耳的警告声把原本应该在树上睡觉的蝉儿吵醒,于是蝉儿开始跟着凑热闹,唧唧、唧唧地叫个不停。每到这时他都想:要是这些蝉儿能和日本制造的电器一般,可以定时控制它们发声的时间该多好啊!这只是开始呢!10点多钟,收垃圾的大卡车轰隆隆地开进了小区,好像在提醒我是不是把垃圾袋放在了应该放的地方。卡车刚走,卖晾衣竹竿的小贩紧跟着就开始亮嗓子叫卖:“Saodake……”。 这还不算什么,更闹心的是在拉面馆。你一进去,哇!这面馆里日本人吃面条淅沥呼噜吃面的声音简直是是震撼人心。我觉得奇怪,凡事讲究礼数的日本人不觉得吃面出声有失文明吗?和老九仔细切磋一下才认识到,对日本人来说,吃拉面出声,说明面条好吃,吃的越爽,声音就越大。这其实是日本的特殊礼数:吃面条的时候出声,表示好吃,痛快,但是吃其他的东西出声音则是不礼貌的行为。这位长住东京的法国朋友自从明白喝汤出声是一种文化品味,表示太好吃了,没有别的意思,他喝汤也开始唏嘘不已了。 但是我并不满足这个答案,继续探讨:日本人吃意大利面条的时候也出声音吗?这位久住日本的法国人想了想才说:好像是不出声音,至少是没有出那么大的声音。 比较一下日本拉面和意大利面条的物理特性,我觉得找到了日本人吃拉面时发出声音的真正原因:日本拉面多为汤面,端上来的时候热气腾腾,而意大利面没有汤水,也不烫。而且,日本人吃面条是整根整根地用筷子捞起来吃,而西方人吃意大利面条会用刀叉把面条卷起来放进嘴里吃。所以,我以一个中国人的切身体会,当面条很长很滑而且很烫的时候,你吃起来一定是稀里哗啦的,因为要运用强大气流把面条吸入口中,并且借助气流适当降低面条的温度。就是想不出声也难,这就是为什么连西方人吃日本拉面也会稀里哗啦的原因。 对于日本人吃面条为什么出声这个问题的探讨至此本来可以告一段落,但是最近揭晓的2008年Ig Nobel Prize (另类诺贝尔奖)给这个问题以理论上的全新解释。英国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教授查尔斯?斯彭斯和意大利特伦托大学教授马西米利亚诺?赞皮尼共同获得另类营养奖。他们提出一个理论:食物除了讲究色、香、味,还要有“声”。他们研究发现,咀嚼薯片等食物时,食物发出的声音越响,人们感觉食物越可口。这一研究成果已在英国伦敦知名“肥鸭餐厅”加以运用。那里的客人如果点海鲜,会得到一个iPod音乐播放器,边听海浪声边吃海鲜。 日本人使用筷子的礼仪在日本,日本人沿袭中国古时的说法把筷子称为“箸”,是日本料理的必须工具。按照日本人的说法,日本料理是“从筷子开始、以筷子结束”(“箸に始まり、箸に终る”)。日本人对“筷子使用方法”(箸食作法)有这样的图解: 不仅要掌握正确的持箸方法,使用筷子时还要注意25种禁忌(“箸使いのタブー”)。每一种禁忌都有特定的名称“XX箸”,其含义有些可以从汉字看出端倪,比如“泪箸”、““刺し箸”、“立箸”等。下面是这些禁忌的简介(其中大部分有图示): (1)“握り箸”——握筷子,这是初级错误,一般来说只有初学使用筷子的孩子和外国人会犯。 (2)“クロス(cross)箸”——两根筷子交叉,很不雅观。 (3)“迷い箸”——拿起筷子犹豫不决,前后左右晃动,似乎在挑拣食物。 (4)“移り箸”——前面食物的味道还残留在口中,就取另外的食物。 (5)“こじ箸”——在碗底翻腾取食物。 (6)“寄せ箸”——用筷子拨动、移动盘子。 (7)“刺し箸”——用筷子扎取食物。 (8)“涙箸”——“泪筷子”,这个名称很形象,筷子夹起食物滴滴答答的流汤。 (9)“かき箸”——把碗放在嘴边,用筷子把食品拨拉到嘴里。 (10)“込み箸”——筷子进嘴塞食。 (11)“持ち箸”——把筷子拿在手里,端起碗吸食,日本农民。 (12)“ねぶり箸”——把筷子放在嘴里吸允。 (13)“渡し箸”——把筷子架在碗上。 (14)“叩き箸”——用筷子敲碗催促他人。 (15)“指さし箸”——用筷子指人。 (16)“直箸”——有公筷不用,直接使用自己的筷子在盘内取食。 (17)“立箸”——把筷子插在米饭碗里。 (18)“そろえ箸”——用舌头、嘴唇或者其他平面整理、理顺两根筷子。 (19)“探り箸”——用筷子在盘子里搅拌、寻找食物。 (20)“せせり箸(杨枝箸)”——把筷子当牙签使。 (21)“かみ箸”——用牙齿咬筷子。 (22)“振り箸”——甩手抖落筷子上的汤汁。 (23)“洗い箸”——在碗盘汤中涮洗筷子。 (24)“箸渡し”——用筷子向他人的筷子递送食品。 (25)“そら箸”——筷子靠近了盘子,却又不取食品。 以上是日本人使用筷子的25种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