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明知诛杀恩师晁错,七国并不会因此罢兵,为何还要将其腰斩?

如题所述

西汉景帝时期爆发了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次诸侯国叛乱的事件,史称“七国之乱”。而叛乱的诸侯国打出的旗号就是“诛晁错,清君侧。”

叛乱的诸侯国来势汹汹,景帝胆怯了,在明知道应叛军要求诛杀晁错可能并不会让叛军退兵的情况下,仍然选择了将晁错杀掉。这又是为什么呢?

西汉初期的“郡国并行”制度为七国之乱埋下伏笔

七国之乱的爆发,是西汉王朝初期中央与地方矛盾的一次爆发,这其实与当时的“郡国并行制”有很大的关系,秦朝建立郡县制后,实际上并没有彻底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在后来的反秦起义过程中,郡县制的作用微乎其微。

在刘邦建立汉朝时,吸取秦朝时期郡县制的经验,在推行郡县制的时候,也分封了一些诸侯国,相互进行牵制。

刘邦在楚汉战争中为了壮大势力、收拢人心,封了许多将领为异姓王,汉朝建立之后,刘邦对这些势力强大的异姓王十分忌惮,所以选择将其除掉。

与此同时,刘邦觉得自己已经是九五至尊,应该让自己的亲戚也沾点光,同时也可以达到“以亲制疏”的目的,所以将他的同族人大封为王,地位比列侯还要高一等。

通过刘氏宗亲,刘邦最后铲除了所有异诸侯王,并且定下,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这就导致,刘氏宗亲的势力急剧增加,最后甚至威胁到中央的权利。

这些同族人封王后,有自己的封国,在封国内,一切以他们的意愿为大,他们就等同于君王。这也就是“郡国并行制”的由来。

这种制度的确是让刘家子孙都受到了荫庇,但是也导致了许多隐患。分封国中的自由度太大,而且还可以自主掌握军权和财权,久而久之,这些分封王便不愿意受管制了,他们开始形成了一种分裂之势,严重威胁到了中央集权。

所以统治者就开始着手削藩,这也使得两方的矛盾愈加激化,为七国之乱的爆发埋下隐患。

七国之乱的爆发与晁错有着怎样的关系?

在刘邦去世后,又经过吕氏篡权,导致西汉初期的政治生态极为混乱,等到汉景帝刘启登基之时,藩王与朝廷的矛盾其实已经很严重了。

七国之乱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吴王刘濞牵头导致的,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兄长刘仲的儿子,在刘邦起事的时候,建立了一定的功劳,后来刘邦封其为吴王,统辖三郡五十三城,在西汉初期实力一直非常大。

汉文帝时期,吴王刘濞的太子刘贤入宫朝见皇帝,并且经常与刘启一块玩耍,结果在一次下棋时,吴王太子对刘启的态度十分不恭敬,刘启大怒,竟然拿棋盘生生砸死了他。

吴王刘濞痛失爱子,对朝廷的不满愈发严重,从此称病不上朝,连对天子的基本礼节也不遵守了。

汉文帝觉得吴王痛失爱子,所以身体抱恙,再加上是太子刘启的过错,心中有愧,一开始对吴王的态度十分包容。可是过了许久,吴王还是如此,而且经过调查,吴王好好的,并没有生病,朝廷就扣押下了吴王的使臣,借此警告吴王。

吴王心中十分惶恐不安,于是就起了反叛的念头。

汉景帝继位后,藩王的态度已经十分嚣张了,严重威胁到了朝廷。于是景帝与御史大夫晁错开始谋划削藩。

晁错上书陈述诸侯过错,请求将诸侯的封地削减。景帝开始逐渐寻找藩王的过错,削减他们的封地。

胶西王刘昂因为售卖爵位时舞弊,削减六个县的封地;楚王刘戊服丧时淫乱,削减其东海郡。

此类种种,都让藩王们非常不安。于是与朝廷素有旧怨的吴王刘濞连同赵王刘遂、楚王刘戊、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招兵买马,公开叛乱。

又与匈奴、东越的人勾结,以“诛晁错、清君侧”的名义,向西进军,因为声势浩大,前后参与的诸侯国多达七个,因此被称为“七国之乱”。

晁错在这个事件中,起到的不是根本性的作用,只是触发七国之乱的直接性原因。

汉景帝明知诛杀晁错无用,为何要杀他呢?

由于西汉初期,地方诸侯国势力雄厚,因此在七国之乱起初进展十分顺利,势头十分迅猛,景帝知道后,有些不安,与大臣商量对策。

晁错建议景帝御驾亲征,但是大臣袁盎却建议景帝满足叛军的借口杀了晁错,这样叛军就没有借口继续发兵了。袁盎曾经做过吴国的丞相,所提议的建议自然是对吴国有利。

但景帝思考之后,却听从了袁盎这个建议,将晁错腰斩于东市。但此举并没有让叛军停下脚步,反而是觉得朝廷软弱可欺,更加张狂了。

这才让景帝坚定了武力镇压叛乱的决心,派遣了大将周亚夫镇压叛乱,经过几个月的浴血奋战,最终将这场叛乱平息。

其实景帝应该能够料到,就算杀了晁错也不能平息这场叛乱,但是他还是这样做了,这就不得不让人深思。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景帝选择杀了晁错其实是一种政治赌博,如果七国退兵,那就算是赌赢了,但显而易见,他赌输了。

但是就算他赌输了,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的,这也为景帝争取了一些调兵遣将的时间。

从根本上来说,七国之乱的爆发还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杀晁错实际上可以告诉更多的诸侯国,中央没有削藩的意愿,使得没有参与叛乱的诸侯国不要加入进来。

这也让诸侯国的出兵没有了立场,因为叛军打出的的名号就是“诛晁错、清君侧”,现如今晁错已死,叛军仍然不退兵,这在道义上就是站不住脚的。

同时还可以让朝中主和派的大臣们认清现实,就算是杀了晁错,也不能让叛军退兵,只能靠武力解决,为后来自己对叛军的镇压省去不少口舌。

这样来看,汉景帝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只死晁错一个人,但却能带来诸多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汉景帝看的清楚、算的明白,自然选择牺牲晁错了,虽然晁错曾经是汉景帝的恩师,但对于景帝来说他也不过是一枚棋子而已。

对于帝王而言,没有什么恩情可讲,只有服从政治利益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3
其实汉景帝杀晁错就是为了平息大家的愤怒,只不过晁错就当了替罪羊。只有他死了,诸王才没有反抗的借口。如果是反抗就是谋反,到时候,汉景帝的目的就达到了。
第2个回答  2020-04-03
我认为是有不得已的原因。这是汉景帝。想借着这件事来评定七国的叛乱,以杀一儆百的作用,而杀了晁错但是也没有阻止了七国之乱。另一个原因是受了袁盎等人的怂恿,还有就是吴王刘濞一直都有叛乱之心。
第3个回答  2020-04-03
汉景帝腰斩自己的恩师,是做给天下人看的,是为了占住“理”在自己这一边。腰斩了恩师七国还是出兵,就显得师出无名了。
第4个回答  2020-04-03
汉景帝虽然知道杀死了自己的恩师,七国也不会罢兵,但是他还是这样做了,只不过是不让七国的联军找到什么借口,也让他们出师无名。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