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事情总是紧张,怎么办?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等):
今年我已经24岁了,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很多事情,可是到现在,我依然与到事情就紧张。看到那些,20,,21岁的,甚至一些高中生,都比我要淡定,我真的很惭愧。我周围的朋友,都比我很熟的很多!求求你们帮帮我吧,给我提一些好的建议!我现在真的很苦恼,越是这样我越不该勇往直前。

曾经治疗情况及是否有过敏、遗传病史:
我曾经看过心理医生,医生说我胆小,爱面子,我这我都承认。我改不掉这坏习惯,

自我意识及其意义。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总之,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于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由于个体能洞察自己的一切,因而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自我意识的成熟被认为是个性基本形成的标志,它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自我意识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同时,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个体的社会化。



  由于自我意识在人发展过程中是循序渐进进行的,是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种心理成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中发展的,所以,心理素质教育是在其自我意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劳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促进我们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和调整自我,促使我们自我意识健康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9
孩子为什么总是紧张呢?

与孩子的性格有关

俗话说得好,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一切。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爱紧张,绝大多数原因都要归咎于其性格。一般来说,这类孩子多半性格内向胆怯、不敢声张。正是因为这种偏内向的性格,才让他对于表达自己的活动心生胆怯,渐渐的,孩子就会对一些大场合心生畏惧而面露难色。虽说性格的养成过程异常艰难,但家长只要投入关心,投入精力,孩子内向的性格也完全可以有所改观。

家长的过分施压

当然,孩子之所以爱紧张也和家长有关。有很多家长对孩子寄予了过分的期望,他们总希望孩子能够成功,因此在孩子上场前,他们总喜欢给孩子施加太多的压力。但其实,这样做不仅不利于孩子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甚至会让此压力成为压死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孩子只有放轻松才能轻松“上场”,轻松“迎敌”,难道不是吗?

要想让孩子不紧张,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和孩子进行沟通并疏导其情绪

家长毕竟是过来人,在孩子紧张时,家长完全可以通过沟通来疏导其情绪,进而打开他的心结。家长要告诉孩子,胜败乃兵家常事,让他不要有太多的负面压力。在疏通之后,孩子就会对此过程有一个更清晰的理解,也能够逐渐放下自己内心的芥蒂。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些漫长,家长需要投入持之以恒的耐心才可以。

家长可以参与进来并和孩子一起“作战”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陪伴。当他感到紧张时,家长不妨参与进来和孩子一起“作战”。例如,孩子在上场前感到紧张,家长可以和他一起感受紧张的滋味。毕竟多一个分担孩子的忧愁,孩子的内心就能舒展很多。

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参加一些实践活动

其实孩子之所以紧张,就是因为他参加此类活动的次数实在太少了。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参加几次活动,多给他报几次比赛,让孩子在实践中得到成长,这或许是根治孩子“紧张病”的良药。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首先,你说你改不掉这坏习惯,这是一种绝对化思维,是明显的错误观念。
其次,紧张是人的保护性反应,是正常的,任何淡定都是相对的,心理素质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神州航天员在飞船发射时心率只有70多,我们看直播都不止这个数吧哈哈。
训练方法:1、当紧张(焦虑)出现时,你可以试着不要控制它,让他充分紧张,看看自己紧张到极限是什么样子。发抖能抖到什么程度(让他抖个够)
2、把引起紧张的情境同平时很放松的情境联系起来,如在论文答辩过程中将答辩场景想象成在和好朋友侃大山。你会发现你的语调、语速和思维敏捷度都有很大改变。
3、多于他人交流、沟通,对人热情些,不要勉强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比如强迫自己做一个外向的人等。
4、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会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没人会注意别人(你)。你不妨观察下,平时聊天时,每个人都愿意说“我……”,很少有人会说“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6-17
心理暗示 暗示自己不会紧张 久而久之就好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