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给孩子报任何兴趣班,孩子15岁一点特长都没有,父母是不是太不负责任了。

如题所述

下面是我们关于孩子兴趣班的主要观点:
1、爸妈要给给孩子充足休息时间

孩子上一天学,真的很不轻松,大人千万不要认为,不就是坐那儿上一天课吗,有啥累的?以小学生来说,早晨6点起床(上学路近的孩子能晚点起,不过在大城市,住在学校边上真是很难做到),7点到校,上午4节课,下午3节课。然后吃晚饭,做家庭作业,顺利的话,9点到10点间能上床睡觉。这已经是十五六个小时了,中间几乎没有大块的休息时间。要是课后还有才艺班、补习班,更是紧张得连好好吃晚饭的时间都没有。这样的节奏,大人能做到连续五天一点不觉疲惫吗?
我们一直以来的观点是,和大人一样,孩子上一天学、一周学,也需要在傍晚和周末有彻底的放松,才能将身心调整到适应并且乐于接受下一天、下一周学习的良好状态。除了上课、写作业,孩子放学后、周末时间,最重要的事就是休息,爸爸妈妈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我家孩子周一到周五,无论放学早晚,晚餐前后都用来休息,玩儿,阅读,或者闲散着什么都不干,开始写作业时间根据作业量多少自己掌握,有时7点,有时7点半。
周末两天,两个孩子除了完成作业,基本上是休息。早晨可以睡懒觉,然后玩电脑两小时,中午想午睡就午睡,下午或者晚上写作业,其余时间还是自由地玩儿或者自由阅读。度过这样两天闲散的、真正休息状态的周末,周一又可以精神百倍地去上学了。
有人说,学习哪有不苦的?有苦才有甜。这点我们同意,但学习的苦,在勤奋,在努力克服困难,不在漫长的时间、看不到头的任务和最低限度的休息。
不断像给海绵加水、给石头缝隙填沙子那样,占满孩子上课之外的所有空隙、强迫孩子延长学习时间,让孩子每天都处于大人都很难适应的疲于奔命的状态,实在是不够明智。
2、给孩子充足自主时间,孩子才能发展真正的兴趣
自主时间,就是由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对孩子非常重要,孩子的兴趣、能力、主要是在他自由支配的时间发展起来的。
孩子有充足的自主时间,才能培养对阅读的兴趣、提升阅读能力。都说阅读重要,但阅读需要相对宁静的心态和大量的空余时间,所有时间都被上学和课外班占满的孩子,他怎么可能有时间坐下来,安安静静地读一本书?更何谈广泛阅读?
孩子有充足的自主时间,才能学会自己安排时间。自己安排时间,是孩子的一种重要能力。没有爸妈安排就不知道下一个小时做什么的孩子,上到初中、高中,课程越来越繁重的时候,很难学会在不同课程之间合理安排时间、让自己的学习更有效率。
孩子有充足的自主时间,才能学会自学。自学是重要的学习能力,也是孩子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随着孩子成长慢慢显现的学习成绩的差异,和孩子之间自学能力的差异非常相关。
孩子有充足的自主时间,才能学会认真、耐心地长时间专注于某项任务。学习确实需要勤奋、刻苦,长时间专注任务,就是勤奋、刻苦的素质。一个孩子,如果他没有花上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反复尝试、努力解决问题的经历,他很难在学习中找到全身心投入并从中获得乐趣的状态。
我家上初中的大儿,会把很多自主时间,花在自学上和长时间专注任务上,虽然内容经常不是大部分爸爸妈妈认为的“有用的学习”。
比如他六年级时,为了游戏运行更快,曾经一个人花一整天时间,整理他的电脑,格式化,然后重装系统。他以前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事,大人也没有教过他,整个过程,全靠他自己上网收集资料、学习操作步骤完成,中间遇到问题,也是他自己查找到解决办法。做这样的工作,实际上就是一次深度学习,会锻炼到搜集资料的能力、定义问题的能力、识别有帮助的信息的能力、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学和长时间专注于任务的能力,成年人在工作中经常要用到,孩子在学校学习中也经常要用到。大儿某个学期,就有两项重要的学习任务用到了他在自主时间锻炼出来的这些能力。一是学习性研究课程,需要每个人自己报选题,自己学做开题报告,自己组建研究小组,并带着小组展开研究。二是语文课组织的学写剧本和排演三国小话剧。两项任务,他都能独立、有条不紊地进行,不需要大人提供帮助。
3、盲目让孩子多学,可能会坏了孩子学习的胃口

好多孩子学习时间长,是因为有大量的课外班要上。学书法、学绘画、学乐器,学各种“才艺”,一天到晚忙得没有休息时间。这样对孩子可能有两个坏处:
一是占用过多时间,损害孩子的学校学习。
孩子的时间就是那么多,课余时间被课外班占满了,他能花在学校课程上的时间必然会很有限。要预习,没有时间,要复习,没有时间,要做作业,时间紧张,不免急急忙忙、品质不高。这样,孩子难免成绩不佳,父母不免又把孩子送去各种补习班、提高班,继续造成班越上越多、成绩越来越不理想的恶性循环。与其如此,不如改变这种舍本逐末的方式,削减孩子课余的学习项目,让孩子有更多时间,专注于学校学习。
二是填鸭式的才艺学习,可能让孩子坏了兴趣胃口。
小孩子的“多才多艺”,最大的“益处”可能就是让爸爸妈妈骄傲自得。一个多才多艺的孩子,并不必然变成多才多艺的成人;孩子小时候学的那些才艺,也并不必然变成他日后一生的兴趣。甚至更坏的,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的才艺,可能令他生厌,变成他长大后再不想碰的东西。相反,那些真正能让孩子保持一生兴趣、并持续从中获得快乐的东西,往往是孩子长大一些、甚至成年后后,自己选择、自己爱上的。
如果爸爸妈妈们让孩子学习各种才艺,是为了升学时获得“特长”上的优势,更是不必要学得太多。好些孩子参加升学的特长生考试时,同时报好几个科目。就为了一次升学,孩子可能小学六年都在这好几个项目上花掉大把时间,而上了中学以后,这些项目的绝大部分都会被放弃。那些时间,原本可以花在阅读上、花在真正发展自己的兴趣上、花在锻炼自学能力上、花在和父母享受高质量的亲子时间上、花在享受充足的休息上。
4、盲目多学,可能会扼杀孩子一生的学习意愿
学习是一生的事,一个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人,会在一生的的任何时候,都保持对学习的兴趣、都能开始学习新的东西。但也有人,从走出大学校门开始,甚至走入大学校门开始,学习的意愿,就彻底消失了。不再阅读一本书,不再专注课程、工作所需的学习、不再发展新的兴趣、不想再学任何新的东西。生活变成日复一日的重复,能力停在那里一步都不再向前。
被逼着学、学、学的孩子,没有内在动力,一旦脱离父母的监控,就会大呼“可算逃出来,再不用被看着学了”;被逼着学的孩子,也没有学习目标,一旦没有父母的安排,他就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到成年后,他也不会主动识别出自己哪些能力,需要通过持续学习来提升;被逼着学的孩子,因为没有自主时间和自学机会,也不会掌握真正的学习方法,到成年后,遇到需要学习的东西,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我要想办法学会”,而是“这么难,我学不会啊”。
父母的责任,是培养孩子具备终生幸福的能力,而不是把他送到大学就完成任务。在孩子小时候只盯着升学目标,把学习仅仅视为升学手段,耗尽他一生的学习意愿,无疑是杀鸡取卵的做法。
一个自主的、会学习、能够从学习中找到乐趣,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的孩子,才可能开放身心,一生中不断通过自主学习获得进步。逼着孩子每天花十六七个小时、一周七天无休的爸爸妈妈们,请停下来想一想,您的孩子,他累吗?他学得快乐吗?他真的会学习吗?他会保持终生的学习意愿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4
事实上父母是没有义务去给孩子报兴趣班的,父母只需要负责孩子能够接受正常的义务教育就可以了。
所以如果说你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然后父母没有给你报任何的兴趣报,请不要去埋怨他们。也许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需要去培养你这些方面的兴趣,而且可能也没有这些条件。

(1)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桥悬在上空.

(2)我们的学校就像一个大花园,多么美丽,多么可爱,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

(3)我们走进教室,只见窗口那里不断地滚进浓雾,教室里简直就像一个大蒸笼。

(4)春天使大地焕然一新,春天给学校满园春色,春天给我们欢乐和希望,催促我们奋发向上。

(5)昔日四座破烂的校舍不翼而飞,崭新的教室和会议室屹立在屏障似的围墙里面,小巧玲珑的传达室守卫在大门西侧。

(6)校园里有迷人的四季:桃红柳绿的春天,花繁叶茂的夏天,枫红菊香的秋天,松青雪白的冬天。

(7)东方天边的彩霞时刻在变幻,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

(8)西湖像一块碧玉,一面铜镜。

(9)星星像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在夜空中闪烁。

(10)小姑娘的心灵像雪花一样纯洁。

(11)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的少女。

(12)春天像位爱美的姑娘,让世界姹紫嫣红.

(13)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来源网络
第2个回答  2019-06-18
也不能这么说,必竟培养一个兴趣不容易。
现在的兴趣班都带有功利性,都是冲着考级得奖去的。诚然,这样也会逼着孩子学上一些技能,但不是真正的兴趣,甚至会扼杀孩子真正的才能。
15岁,应该上初二了,如果能够把学习搞好,把身体锻炼好,也是一件好事,就怕整天迷恋电脑手机,那就糟了。
第3个回答  2019-04-28
对大部分普通条件的家庭来说,如果孩子本身没有明显的兴趣,没有强烈的愿望去报兴趣班,这种其实是一种幸福,不耽搁功夫,但是如果孩子有明显的特长并且有愿望,能支持还是要支持的,哪怕会增加一些负担。
第4个回答  2019-04-06
不是绝对的,如果孩子不喜欢你强迫他去学习就更适得其反了,关键还是看孩子怎么想的。尊重孩子的意愿才是最好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