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原是普鲁士军歌

如题所述

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入场时,响起了国人非常熟悉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旋律。接着,中华台北队入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曲调再次响起。这个细节让很多当时看节目的中国观众大吃一惊:奥组委的官员是不是搞错了?2009年八一建军节之际,原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团长、著名作曲家何芳与记者畅谈25年前的往事。他说,其实这个旋律在这首歌诞生之前就已经诞生了,而且早在国民革命时期,不同版本的由它作词的歌曲就在国内广为传唱。显然,让海峡两岸的中国运动员伴随着同样熟悉的音乐入场,显示了奥组委的良苦用心。话说回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旋律从何而来?何芳向记者透露了这个“秘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由来何芳告诉记者,这首歌最早出现在红军时期。井冈山时期,许多红军战士带着旧军队的恶习从旧军阀军队中走出来,这引起了毛泽东的深深忧虑,并因此制定了“三大纪律”。1928年夏,毛泽东补充了“六项注意”:1.上门板;第二,捆草;第三,说话和气;第四,公平交易;五、借物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偿。“上门板”和“捆草”是因为当时部队驻扎时,人们的门板常被当作木板,稻草被当作草。每家的门板高度大小都不一样。部队撤了也不会物归原主,很多门板都装不进榫头。所以规定门板要装好,草要扎好再去。为了记住“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内容,部队开始教唱《红军纪律歌》。歌词是:关上门板,捆好草,把房子扫干净。说话和气,交易公平。你得赔偿损失,还得还清贷款。后来在“六项注意”中增加了两项,分别是“洗澡要避开女人”和“不要搜犯人的口袋”。的词曲作者是个谜。20世纪30年代,《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出现了。由于歌词生动地融入了军队的纪律,旋律雄壮有力,很快在红军战士和群众中传播开来。历经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等时期,歌词内容也随之变化,一直经久不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于1950年和1957年对《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词进行了两次修订。1957年出版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杂志第14期,正式出版了《解放军战士》的标准歌词,也就是现在唱的歌词。1973年12月12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上建议与会者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没有人能说出这首歌的歌词和词曲作者是谁。1973年3月26日,一位名叫程坦的老干部给周恩来总理写信,声称自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作词人,并详细解释了作词的过程。但由于“文革”时期,这封信转到了总政治部文化部,就没有了下文。那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词人真的是程谭吗?是从鄂豫皖苏区民歌演变而来的吗?“文革”结束后,1978年4月和1980年1月,总政治部文化部先后派专人对这首歌的历史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收集了相关资料,证实了程谭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作词人。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车间专业作家裴志海告诉记者,《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诞生过程在2004年出版的《刘华清回忆录》中也有提及。红二十五军从鄂豫皖根据地转战陕北后,改编为红十五军团。政治部秘书长程坦找到时任宣传科长的刘华清和苏格
然而,很多音乐爱好者到湖北、河南、安徽等地实地采风,却发现这首歌的音调、调式甚至句法都缺乏与当地其他流行民歌的必要联系。这是怎么回事?这首《宋风玉香》的作曲家是?何芳告诉记者,在战争年代,由于作曲家很少,很多歌曲的曲调直接来源于现有的民歌、旧军歌,或者外国歌曲。这个曲子也是如此,它来源于鄂豫皖苏区的民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但这个民歌也借鉴了其他曲子,就是冯玉祥部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土地革命前,冯玉祥是河南巡抚,他的部队长期驻扎在河南。冯玉祥非常注重训练方法,平时非常重视对官兵的精神教育,其中唱歌是一项重要活动。这首歌,《土地革命完成了》,被唱的最多。歌词原文是:“五族合宪,知今训最高。庚子兵变,人尽皆知,不当兵,国家就不设防。请看外国军械有多灵巧,铁甲兵有多高大。同胞训练如虎豹。如果他们不修行,就不能为国报仇。军营里,各营的学历比有低有高”因为在部队经常唱,歌词通俗易懂,曲调也很简单,很快就在后来的鄂豫皖苏区流传开来。那么,冯玉祥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作曲者,还是他请人做的?答案是否定的,《土地革命完成了》也是基于现有的曲调。那么它的曲调从何而来?张之洞是这首歌的作曲人吗?这个时候,就有很多观点了。有人写道“革命歌曲《练兵歌》的曲调,其实是《练兵歌》在模仿张的”。著名学者朱勇在他的文章《练兵歌》中也持这一观点。“冯军唱的《练兵歌》只是众多版本中的一个,但其源头是可以追溯的。”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化管理系教音乐的韩老师肯定地告诉记者,1904年,湖北省编练新军的张之洞编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中第二段题为《大帅练兵歌》:“朝廷要保和平大局,总司令按指示练新操。一是我决心报答你的恩情,二是我的作业还得靠官方来教。三月三日,不扰民。我们的军饷都是人民的油脂。第四,喜好自己的性格和名声,第五,不要和军队吵架”而张的《大帅》是这样开头的:“中华民族五个民族有一个好的共和国,所以我们知道今天的训练是最高的。大家都知道总司令的训练是最高的,不当兵国家也不能保证。请看外国军械之灵巧,军备之重组,士兵之高强,皆如虎豹之合练,保国家平安幸福”从歌词中也可以看出,张之洞作为清代湖北巡抚,有“朝廷”、“按指示练新操”、“立志报恩”等歌词,而在军中服役则成为“中华民族五族之好共和国”,时序一目了然。也就是说,冯玉祥部队的《大帅练兵歌》调可能来自张的《军歌》调,而《大帅练兵歌》调则来自张之洞的《大帅练兵歌》调。这是歌曲的由来吗?曾国藩的《练兵歌》和《大帅练兵歌》差不多。“不,可以追溯。”韩老师说。“那会不会是曾国藩?”记者提了一个问题,因为晚清重臣曾国藩在训练湘军时,也喜欢用通俗易懂的歌曲来教育士兵,内容涵盖行军、作战、宿营、扎营等。而且有意思的是,1858年曾国藩还写过一首歌《大帅练兵歌》,和《军歌》真的很像:“三军皆当细听,行军前当爱民.第一,露营的时候不要偷懒,不要拿人家的门牌.第二,仔细看,每天晚上总要设一个会计室”在1861年。曾国藩的太平军俘虏应得到宽大处理,不应滥杀无辜
第四,不杀,丢了武器就放了.“这首歌也正好是八首《不杀》。”与曾国藩两首无关。《大帅练兵歌》的调可以追溯到袁世凯新军的《爱民歌》。”韩老师说。袁世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取自普鲁士军歌。韩老师告诉记者,《爱民歌》中的“太子”其实就是指袁世凯。1894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下定决心改革军队,模仿西方军队训练新兵。袁世凯奉命在天津站练兵,创建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新军。袁世凯招募的新兵有严格的标准。20岁左右的农民,只要身体强壮,性格单纯,有不良嗜好,都不允许。这支新军采用了德军和日军的建制,雇佣了大量的德军教官和少量的美日教官,其中德军教官人数最多,有10多名。而农民出身的军人,大多不识字,根本记不住那么多条条框框。在这种情况下,新陆军参谋处总经理翰林徐世昌整理了一系列军歌,包括《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首,帮助士兵记住规则和纪律。徐世昌选了一首普鲁士军歌的曲调为《解散歌》作词。这首普鲁士军歌,原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非常适合队伍行进时一起唱。《大帅练兵歌》由袁世凯聘请的德国教官介绍到中国。很明显,军歌《大帅练兵歌》的曲调是19世纪清政府训练新军时,第一次借用普鲁士军歌曲调作为队列曲填词。民国以后,北洋军阀各派、国民革命军、鄂豫皖工农红军都用这首歌填新词,成为军歌,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旋律。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和中华台北队入场时,都是踢这个进行曲,这并不奇怪。附:《大帅练兵歌》也有过这样传奇的经历?著名作曲家何芳告诉记者,中国流行的儿歌是《大帅练兵歌》:“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很奇怪。“也是欧洲儿歌的曲调,起源于10世纪的格里高利圣咏。传入中国后,匡作词作曲《大帅练兵歌》,成为北伐军队的军歌。歌词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军阀除外!军阀除外!为国民革命而奋斗,为国民革命而奋斗,一起奋斗,一起奋斗."而在第二次土地革命期间,共产党人用这个曲子写了歌词《德皇威廉练兵曲》:"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我们想成为主人,我们想成为主人,太高兴了!真的很开心!“歌词革命军人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一切行动要听从指挥,只有保持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第二,不要拿群众的针线。群众支持我,喜欢我。第三,所有扣押物应归还给公众,并努力减轻人民的负担。要做到三大纪律,不忘八项注意。第一,说话态度好,尊重群众,不要嚣张;第二,买卖价格要公平,公开买卖不能霸道;第三个借书人的东西用过了,当面还就不要丢了。第四,东西损坏了,照价赔偿。五是不允许打骂脏话,坚决克服军阀作风;第六,照顾群众的庄稼,行军作战处处注意;第七,不要调戏女性。流氓习气必须革除。第八,不要虐待俘虏士兵,打骂,搜口袋。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纪律,互相监督不得违反。一切革命纪律都要牢记,人民子弟兵热爱各地人民。保卫祖国永远前进,全国人民都拥护和欢迎。曲子传承示意图普鲁士军歌《德皇威廉练兵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