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探梅的赏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西溪探梅问渔老,疏林淡抹酒旗招
冬末春初,湖畔梅花盛开,西溪与孤山、灵峰并称为西湖的“三大赏梅胜地”。历代以来,西溪风光特异,以“梅桃拥村,芦苇障目,鸡犬相闻”而闻名。因而,有人将西湖的秀色,比之雍容华贵、国色天香的贵妃娘娘。而西溪风光则不同了,古人将西溪比之“山野村姑”,清秀淡雅。如若浣沙溪畔之苎萝西施,虽云鬓蓬松,却清丽可人,令游客有不胜眷恋之意。
南宋时,皇帝出驾,前往天目山的洞霄宫进香,走的就是由宝石山背绕秦亭山,沿十八里旱路,再经余杭、直抵临安。故那里俗称“御道”。据传,宋高宗赵构的马车行至西溪,座车的马匹突然挣脱缰绳,直奔山坞梅树林中,立时无影无踪。皇帝顾左右而言,御马一定回归老家去了。御马,时称“龙马”,故而,此山坞也就被后人称作“龙驹坞”了。
清雍正《西湖志》卷四:“自古荡而西,并称西溪,曲水弯环,群山四绕,名园古刹,前后踵接,又多芦汀,沙涂重重隔断……。其地宜稻、宜蔬、宜竹,其水宜鱼,而独盛于梅花,盖居民以梅为业,种梅处不事杂植,且勤加修护,本极大而有致,又多临水,早春花时,舟从梅树下人,弥漫如雪,更有湘英、绿萼,花种不一,以永兴寺前二株为最。”当时人们概念中的西溪,多是指城郊老和山以北,由古荡向西至留下约九公里的水网湿地,那里统称“西溪”。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溪仍是杭州著名的游赏胜地之一。据1925年姚石子《南社丛刻》“游西溪记”记载:“由留下而往,乃舍与泛舟,岭岫参差,峰峦磅薄,微波远渚,弥望烟水,皆西溪深处也。溪流浅窄,时遇桥洞,芦埂苇荡为之间隔,舟行盘旋,曲解殊甚。两岸野柳纷披,垂垂万缕,杂树郁葱。微闻鸡犬之声,棹转数回,交芦庵至矣。”
文中提及的“交芦庵”,是当时西溪的一个著名寺庵。寺内接待游客,并有茶水、素面供应。游客登庵,可尽揽西溪之胜。交芦庵四周环水,寺院隐于芦苇深处,不易被外人察觉。清代,常有“明末遗民”避居于此。史书是这样说的:“溪上多梵隐,为明末遗民遁迹之所也”。据载,当时的西溪“地甚幽僻,多古梅,梅树干短粗壮,形若黄山松。好事者取小棵树,做成盆景出售,而得其名”。清代鲍珍《游法华山记》有:“西溪水殊清,石壁削寒翠。密竹障远天,梅花拥村聚;花时如白雪,人家隐香雾”、“地幽而旷,梅树缘径,秋水弥望,寒芦接云天,桃花满村舍”。从这些记载中,多少可以看出,西溪在古人笔下的模样。
人们来到这里,春赏桃柳,夏观荷花,秋看芦荡,冬探红梅。一个古色古香的“副西湖”,一个野性的西溪,展现在人们眼前。显然,杭州的风景线将会又多了一道亮丽的色彩,这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回答